现代机床制造业正在向“高速、精密、复合、智能和环保”的方向前进,而高速、高效加工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发达国家,围绕高速、高效切削,不仅在技术 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而且在应用推广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可以说,高速、高效加工已成为国际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相比之下,高效切削在我国 虽然已经出现良好的发展苗头,但仍然只在部分行业和企业得到有限的应用。这一热一冷反差十分明显,说明我国制造业总体上还没有赶上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这 种情况,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就意味着丧失竞争力,是十分危险的。
我国高效切削技术的应用为什么和国外形成这么大的差距?很多人指出:中国工具工业没有足够能力向制造业提供先进高效刀具,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我国高效刀具的满足率不足20%
为与先进的加工设备相匹配,我国现代高效刀具的进口,从2000年的8000万美元,猛增到2004年的4亿美元。我国制造业大量采用先进设备和高效刀 具,说明已经向现代制造技术迈出坚定的步伐,是十分可喜的发展趋向。可惜的是,我国机床工具工业还不能够为这种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2004年我国消 费机床达到94.6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但国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仅37.4%。虽然国内生产的金切机床数量达到创纪录的38.9万台,其中数控机床 5.18万台,数量不算少,增长也很快,但经济型的占70%,不能满足制造业对高端机床的需求。工具工业的情况更差一点,生产数量庞大,但对高效刀具的满 足率不足20%。
我国机床工具工业不能为制造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是我国制造业在由大到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严重的瓶颈。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制约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这个问题。
二、工具工业发展落后的原因
我国工具工业落后于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几十年如一日生产标准化、通用化的刀具,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效刀具的需求。国外机床工具工业在上世 纪80年代初就毅然转轨,脱胎换骨,实现了质的飞跃。而我国机床工具工业继续我行我素,抱着传统发展模式不放,原因在那是?这就触及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国的宏观政策取向上实际是容忍整个制造业继续旧的工业化道路。所以,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到处泛滥。最近10年,我国工具工业在浪费 资源和低水平重复的道路上愈走愈远。以麻花钻为代表的低档工具超低价竞卖愈演愈烈。2004年,我国共出口刃具19.39亿件,相当于日本全年高速钢刀具 产量的25倍。每支出口刃具均价0.2美元,相当于日本同类高速钢刀具的1/20,假如不靠出口退税,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虽然工具工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也在努力追求技术进步,使自己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尽量赶上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需要。但是这种努力受到了整个行业粗放式经营和低价竞销方式的严重干扰,致使国产高效刀具的市场占有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多年来没有质的突破。
在工具行业内部一些主张低水平扩张的企业,举出的一条重要理由是我国有工具材料的资源优势,钨、钼、钒储量丰富,多消费一点不影响大局。现在,这种资源取 之不尽的神话已经破灭。今年初,钼铁和钒铁已由原来每吨4万多元,猛涨到40多万元。进而迫使高速钢价格从每吨3万元上涨到每吨9万元,我国已不再是工具 原材料的廉价王国了。过度的资源消耗已经向我们亮起了红灯。
我国工具工业发展落后,不能满足制造业需要的真正原因,是在宏观发展战略的取向上出了问题。所以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彻底改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集约型的发展道路。没有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任何局部的措施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中国工具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从几十年如一日生产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刀具转到“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专用化”的现代高效刀具的发展轨 道上来。要从浪费国家资源、损害环境的低水平重复发展模式转到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依靠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为制造业提供高效优质刀具和服务的新模式 上来。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限制低端工具产品恶性膨胀。2004年,我国生产了7.8万吨高速钢,是全球产量的近50%,生产了25亿件刀具(是工业大国日本同年产量的30倍以 上),其中近20亿件(总量的80%)低价出口。工具工业协会多年来呼吁控制低端产品总量,但不起作用。原因是政府用出口退税政策在支持这种发展。所以, 解决问题的办法很明确:政府要撤消对低端工具产品的出口补贴,甚至反过来征收出口税,情况就会根本扭转。
鼓励高端产品的发展。如果政府做到了从政策上控制低端工具产品,已经为高端产品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国家再进一步从吸引多元化投资,鼓励创新,推动合资合作等方面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和措施,肯定会见到很大的成效。
仿创结合,走自己的路。目前我国工具工业对国外先进技术还处于学习模仿阶段,能做到进口替代已经很不错了。但长此以往永远跟在人家后面,不会有出头之日。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仿创结合,走自己的道路。核心是要掌握一个现代工具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技术,这样才能摆脱仿制的命运,做到自己有能力组织各种资源,投 向一个目标,打出一片天地。为了加速从单纯模仿走向仿创结合,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对现代制造企业运作技术的学习,例如聘请国外专家,或通过合资合作, 加强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