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日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美方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
一、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二、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三、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加征34%关税,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影响或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进口环节的影响
(1)设备进口受限:美国是中国部分半导体制造设备的重要来源地,如光刻机等关键设备。加征关税后,从美国进口这些设备的成本大幅增加,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减少从美国进口,进而影响相关企业的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
(2)技术引进难度加大:美国在半导体领域拥有众多先进技术,加征关税可能使美国企业减少对中国的技术输出,中国企业获取相关技术的难度增加,延缓部分企业的技术研发进度。
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1)短期成本上升:部分依赖美国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的半导体企业,生产成本将因关税增加而上升。如果企业无法将成本转嫁,可能会压缩利润空间。
(2)长期国产替代加速:关税增加使美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为国内半导体设备、材料企业提供了更多市场空间。
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
(1)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部分从美国进口的半导体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可能受限,企业需要寻找其他供应商替代,这可能影响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协同性。
(2)下游应用市场:半导体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汽车等领域。关税政策可能影响半导体产品的供应和价格,进而对下游应用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如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上涨或供应短缺。
对产业政策和市场信心的影响
(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面对外部压力,中国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投入等,以推动产业自主可控发展。
(2)市场信心增强: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表明中国在维护自身产业利益方面的坚定决心,有助于增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市场信心,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投入该领域。
对国际合作的影响
(1)供应链重构:加征关税可能促使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供应渠道,加速供应链的重构。中国企业可能会加强与非美国供应商的合作,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2)国际合作机遇: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空间依然广阔。加征关税可能促使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半导体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