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碳在特定的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可以晶变成金刚石。这个特定区域称为晶变相区(温度1800---23000C,压力20万---30万个大气压)
当负氧平衡炸药在高压密闭容器中爆轰的瞬间(约1微秒),组成炸药的C、H、O、N中的碳分子一部分被炸药自身的氧氧化,未被氧化的富余游离碳在晶变区的高温、超高压下就合成为纳米金刚石。在此环境中,碳元素呈液滴状,晶变为类球形。
纳米金刚石的转化率、表面性质与炸药成分、配比、药柱大小形状、反应釜形状尺寸及与药柱尺寸的配比、介质成分浓度压力均有关系。
炸药爆轰法合成纳米金刚石的工艺流程(框图)
高能炸药配方选择-----浇注主药柱-----压制起爆药柱----组装药柱-----吊入爆轰釜----密封隔绝空气----起爆-----得到爆轰粉------化学提纯------得到纳米金刚石黑粉、灰粉、精粉。
(三)纳米材料应用的世界性难题
纳米材料与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性、交叉性新兴学科,
90年代初,我国开始启动纳米技术开发。目前,已有3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从事纳米攻关,在纳米材料制备、工业化生产、应用开发和测试方法手段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与世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纳米材料主要有:纳米金属(如纳米金、银、铜、锌)、纳米氧化物(如纳米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锌)、纳米盐类(如纳米碳酸钙、蒙托土)、纳米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纳米金刚石、纳米石墨、富勒烯碳球)等。
与方兴未艾的纳米材料发展相比,纳米应用技术与应用产品的开发却相形见拙,只见到所谓的纳米领带、纳米鞋垫、纳米服装、纳米杯子、纳米洗衣机、纳米冰箱(其实是洗衣机冰箱刷涂上纳米涂料)和纳米在橡胶塑料中的添加等。原因究竟是什么?
主要原因有:
一是有的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尚不过关;或成本过高而不便推广;或实验室技术工业化不成熟;或粒度范围过宽而无法应用;或生产的不是纳米尺寸的材料,而是微米亚微米级材料,不具备纳米特性。
二是尚未攻克纳米粉体分散这一最大技术难关。
所有的纳米粉体材料,由于颗粒极小,表面原子比例很大,表面能很高,由于降低表面能、实现稳定是物质的本能,所以纳米粉体都具有强烈的自团聚倾向,凡是真正的纳米粉体都是微米级的“糯米团”,在使用前必须解开团聚,而解开团聚后的纳米级颗粒,又具有高表面能,又不稳定,又会形成二次、三次团聚。必须在解开团聚的同时,对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改性,使颗粒之间形成静电阻力或(和)位阻,才有可能实现纳米颗粒或纳米团簇在介质中的稳定分散,才能发挥纳米材料的作用。这是纳米应用的最大“门槛”。不解决或解决不好这一难题,纳米材料的应用就始终是一句空话。
目前,国际解团聚、分散、稳定悬浮时间的先进水平是几十小时、上百小时。我们已经达到数千小时,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
三是假纳米的冲击,搅乱了市场。
消费者不是纳米专业工作者,纳米材料需要昂贵的测试仪器鉴别,国内外纳米产品的标准尚在制定中,这都为“假纳米”提供了可乘之机。
纳米材料明明是固体,有形状、大小、硬度、表面------,可市场上却出现了“纳米水”、“纳米液体”。水就是分子水,比纳米还小,为什么叫“纳米水”?这是“水变油式的新理论”。
有些“纳米服装”未添加任何纳米材料,谎称“纤维是纳米级的”。比头发丝细上万倍、肉眼看不到的纤维是谁家制造的?这只能是欺骗消费者。
有些国外品牌润滑油添加剂明明是液体的有机物衍生物,遇摩擦高温就分解失效,又不耐极压,却要故弄玄虚说成是“纳米碳氢分子”,玩纳米概念,愚弄中国消费者。
其实,纳米技术是严谨的高新交叉技术,人类刚刚迈进门槛,就显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只有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创新求实、勇于实践的人才能领略它的无限风光。多一些实干家,少一些概念投机家,我们就一定会始终走在世界纳米技术的前列。
(四)用途广泛的纳米金刚石复合镀
背景:
各种机械设备与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或因受到气、水及某些化学介质的腐蚀,或因相互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磨损,或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氧化,或因接触高温金属熔体或其他熔体而被侵蚀。这些因素都会使机件表面发生破坏或失效。据资料报道,各种机电产品的过早失效破坏中约有70%是由腐蚀和磨损造成的。这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500亿美圆,我国约为1500亿人民币。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机械工业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产品能在高参数(如高温、高压、高速)、高度自动化和恶劣的工况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转,这就必然对机件表面的耐磨、耐蚀等性能的要求日益苛刻。若选用贵重金属或合金制造整体设备及零件,有时也可满足表面性能要求,但从经济上看往往是不合算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也无法找到一种能够同时满足整体和表面不同要求的材料。因此研究和发展机械产品的表面保护和表面强化技术,对于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改善机械设备的性能、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节约材料、节约能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复合镀(复合电镀或复合化学镀)是国内外近二三十年刚刚兴起的最新表面处理技术。,并在工程上迅速获得了广泛应用,它与传统镀相比,具有较高的硬度、抗氧化性以及较好的耐蚀性,国家计委已批准将多功能复合镀材料新技术列为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实施,并成功应用于冶金、石化、磷化工、汽车的缸套、活塞与活塞环、纺织机械、矿山机械、卷烟机械等行业。
所谓复合镀,就是在传统镀液中,根据材料表面要求,选择添加一种或多种固体微粒,在金属沉积的过程中,固体微粒夹杂在镀层中,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全新的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表面。目前,世界上复合镀大都使用亚毫米级的金刚石、sic、wc、mos2、BN、石墨和聚四氟乙烯等。但由于颗粒大、用量大、难悬浮、成本高、表面性能提高小。
纳米金刚石硬度高、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都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加之颗粒小,悬浮好,弥散强化效果突出,可以有效改变镀层裂纹扩展方向,用量极少(镀覆面积1㎡、镀厚1微米,仅需消耗纳米金刚石0.2克),可大大提高镀层的硬度、耐磨、耐蚀、耐温性能,是十分理想的复合镀材料。现有厂家无须增加设备、改变工艺,就可使产品更新换代,性价比极高。
世界上每年金属腐蚀损耗极大,金属电镀化学镀是解决的途径之一。我国电解电镀业厂家达15000 多家,有5000 多条生产线,年电镀化学镀2.5 — 3 亿㎡。但技术雷同,水平较低,耐腐蚀程度和与基板的结合强度差,属于传统产业。近年来,开始使用国外的添加剂,效果明显,但价格昂贵。我们的纳米金刚石复合镀液添加剂与基板的亲合力极强,耐腐蚀能力优于国外产品,现已开始出口。
要想把纳米金刚石应用于复合电镀化学镀,同样必须首先解决它在镀液中的解团聚、分散、悬浮难题。我们采用物理解聚、化学包覆的方法,使纳米金刚石稳定悬浮在水溶液中,颗粒度仅20-60纳米,可稳定悬浮上千小时(国外产品仅可悬浮几小时至几十小时)
目前,公司已在广州某某轴瓦厂进行工业化试验,效果十分可喜。公司还开发出纳米金刚石-铬复合镀工艺,推出了我公司的第二个系列产品----纳米金刚石复合电镀液添加剂。
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工艺的特点是:
A、保持原有电镀工艺,无须增加设备投资;
B、镀层厚度可减少50%以上;
C、电镀液使用量、污染、治污费用大大降低;
D、每平米镀层表面、镀厚1微米,仅消耗纳米金刚石0.2克;
E、生产总成本不升反降;
F、镀层表面综合性能大大改善。
【参考工艺】
电接触材料复合电镀
电接触材料复合镀膜要求它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磨性和抗电蚀性能。在电子工业中广泛使用镀金或镀银作为电接触材料,就是因为它们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较强的耐蚀性能。不足的是金和银的硬度和熔点较低和耐电蚀能力较差,这些都影响其使用寿命。纳米金刚石复合镀金银可以较好解决上述难题。
复合电镀金---纳米金刚石参考工艺:
Au{以KAu(CN)2形式加入} |
10g/L |
(NH4)2HC6H507 |
100g/L |
纳米金刚石 |
10g/L |
PH值 |
5.5--------6.0 |
温度 |
30---500C |
电流密度 |
1---5A/dm2 |
复合电镀银---纳米金刚石参考工艺
AgCL |
20---35g/L |
KCN |
50---70g/L |
纳米金刚石 |
10g/L |
PH值 |
4.5---5.2 |
温度 |
20---300C |
电流密度 |
1.5—2.3A/dm2 |
电镀铬基耐磨复合镀膜参考工艺
组成及工艺条件 |
配方含量(g/L) |
Cr2(SO4)3.H2O |
138 |
HCOOK |
30 |
NH4Br |
10 |
NH4CI |
54 |
KCI |
76 |
H3BO3 |
40 |
润湿剂 |
1.0 |
纳米金刚石粒径(nm) |
20--40 |
纳米金刚石含量 |
10 |
电流密度(A/dm2) |
3--5 |
PH值 |
2.5---2.8 |
温度 0C |
28 |
镀层中微粒含量 质量% |
4.8 |
复合化学镀Ni—P—纳米金刚石参考工艺
NiSO4.6H2O |
20—25g/L |
CuSO4.5H2O |
10---18g/L |
NaH2PO2.H2O |
20---25g/L |
Na3C6H5O7.H2O |
20---40g/L |
纳米金刚石 |
15—20g/L |
PH值 |
5.0—5.6 |
温度 |
85---900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