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既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告诉记者,在这个时期,要兼顾发展和调整,重化工和低碳经济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同时,城市化进程提速,也会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事实上,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就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但在“十二五”期间,在节能途径上与“十一五”期间有明显不同,“十二五”期间,会更多利用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不仅仅是中国,在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形成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冯飞说。
目前,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主要存在于消费领域,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存在于生产环节。具体而言,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与居民的碳排放量之比是3∶7,即3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而7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说,恰好相反,7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这也说明,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压力在生产领域;大幅度降低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强度(指当年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了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反过来即代表了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我国中、近期内发展低碳经济、减缓碳排放的核心任务。
产业结构状况是决定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强度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一些高碳产业仍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更为严重的挑战是,受资源禀赋条件的约束,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因此,中国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在中国城市化率整体还处在较低水平的阶段,这种调整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产业结构没有得到调整,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化率的进程。这两者互进互退,需要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主要是:产业梯度转移由“产业链整体式转移”取代“产业链分拆式转移”,“高端技术合作”取代“低端产业转移”;产业由实转虚、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区域经济竞争的主要焦点转变为产业的组织程度和组织效率;而产业政策,即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产业的导向和规划,成为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主要变量。
“具体政策手段及思路有这样几点。”冯飞进一步对记者阐释,一是以扩大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为手段,以服务业结构升级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思路可概括为,“促开放、消障碍、树环境”,其中扩大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是关键环节;二是促进技术创新。重点解决产业高端共性技术的供给机制,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大规模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政府以技改贴息的方式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使得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建立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机制;五,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以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六,促进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明确四个定量指标
据一位参与“十二五”规划的人士介绍,目前,“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四个定量指标。
一是“十二五”期末,第三产业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四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接近30%,提高到40%。
二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五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规模。
三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比2010年提高10-15个百分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左右。
其中,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按照三个分类,逐渐推进,最终,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不同程度的规模。
第一类是技术比较成熟、产业基础较好,能够近期发挥作用的产业(如物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等产业);第二类是技术进步很快,有可能在近期有较大发展的产业(如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第三类是近期有发展,但中长期战略意义更为显著的产业(如电动汽车产业、生物技术产业)。
冯飞还建议:“根据经合组织(OECD)预测,到2030年,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将占到生物技术总产量的39%,农业领域应用占到36%,医疗保健领域占到25%,其中工业应用潜力最大。根据这一趋势,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对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领域的投入力度。”
另外,随着工程减排力度加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经济、有效的污泥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燃煤氮氧化物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电除尘器供电电源的控制芯片、袋式除尘器的耐高温滤料和脉冲阀、脱硝催化剂、高强度抗污染的垃圾渗滤液膜材料还依赖进口,大机组脱硫装置、脱硝装置、垃圾焚烧成套设备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因此,“十二五”期间,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自行开发生产也将是重点推进的项目。。
石化:以提升技术含量为核心
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有关专家处了解到,石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纲要之前就已完成,目前细化工作也已基本结束,正在有关方面接受评审。
“从核心任务来看,石化首先要贯彻由大变强的战略精神,要从制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变为创造型的。所以我们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以全面调整石化产业的结构、提升竞争力、提升技术含量为核心。这是最根本的任务。”上述专家说。
据他介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口产品还会受到影响。反过来,国外大公司对中国市场会比以前更加关注,所以中国市场的行业竞争、产品竞争在“十二五”会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激烈。
这给石化产业设置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上述专家看来,应对上述新变化的关键就是结构调整,“整个行业从上游的油品,从中游的石化品,到下游的各种化工新材料产品,都存在如何调整结构以满足国内市场、应对国际竞争的问题”。
其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石化产品结构性短缺,“原来一说结构性短缺,大家想的都是传统产品,但从去年情况看,不仅仅是传统的化工品,甚至连聚丙烯、聚丙烯、ABS、合成橡胶、聚苯乙烯、乙二醇等都出现了结构性问题。”该专家说。
其次则是原油安全问题。“石化产品应该多种资源发展,而不是更多压在原油基础上。”他认为,现在制约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应当多方面想办法,通过国际化“走出去”战略和资源多元化开发来解决。
此外,他指出,石化行业也是高排放行业,“十二五”期间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低碳化发展。“除了本身尽量少消耗碳资源外,更多是在行业内部实施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措施,来解决我们对化石资源的依赖。”
家电:推进节能技术及新材料应用
记者昨日获悉,家电产业“十二五”规划已经草拟完成,并在企业层面征求了意见,预计将于近期上报有关部门;其中对于能效、主要技术、新材料等的应用会有相对量化的任务指标。
据了解,初稿中,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提出经过十年的努力,实现由家电大国成为家电强国的目标,并根据此目标,提出了“十二五”具体的经济指标、技术创新指标、质量指标、节能环保指标和国际化指标。
为奠定家电强国的基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品牌建设为突破,以提高管理水平为基础,以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线,通过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调整,产业合理布局,引导家电行业向内涵型方向发展,实现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围绕主要目标和任务,讨论稿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据接近起草方的人士透露,目前我国家电产业必须承认的现状是,更多企业是在充分竞争的大环境下,一方面重复国外引导、国内跟风的老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规模经营来降低成本、达到收益。因此必须首先意识到转变观念和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呼吁,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影响行业的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开发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改变目前在一些家电关键零部件方面仍然受制于人的局面。
而据起草方人士透露,在目前完成的草案中,节能环保将是重要主题,同时对于家电产业发展的具体任务提出了相对量化的指标,比如希望平均能效可以提高多少、主要发展哪些核心技术等等,希望通过引导技术的创新,渐渐增加我国的家电标准体系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加重世界级家电品牌在行业中的比重等等。
该人士还强调,规划对于新材料的应用也提出了要求,对于家电用钢、铜、塑料等材料,将出于节能环保的需求,鼓励大家运用更合适的材料。记者还了解到,关系到家电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还有望受到主管部门的重点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一些率先在节能技术上发力,并参与核心技术、上游材料及零部件研发的企业将得到更大支持。而除了关注能效创新的海尔、志高等整机厂商外,压缩机设备制造、新材料等上游企业值得投资者特别关注,例如双良节能、禾盛新材等。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根据国家旅游局知情人士透露,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同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也已完成省市区意见的征求工作,有望于近期出台。《纲要》将推动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
根据规划目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
“2009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约3.85%。到2015年,旅游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旅游总收入每年要增加12%,增加值则至少增长15%。”上述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5年中,旅游业的发展将大大提速。
在区域规划方面,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表示,“十二五”期间,客源地发展仍然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目的地方面,则将在各地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态势。其中,新疆、海南和云南地区有望表现抢眼,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新疆的交通格局变化,会对旅游环境改善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此外,东北亚、澜湄次区域也会进入国际旅游与边境旅游的章节中。
在“十二五”规划中,扩展旅游产业要素体系,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也成为关键点之一。旅游新业态的扶持亦将在规划中被提及。其中,包括旅游装备制造业、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产业的联合发展是明确扶持的方向。
有色:突出结构调整和总量控制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向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协会起草的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研究初稿已经完成,正在请有关专家审议。有色行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中心任务是“结构调整”。其中,大金属品种侧重产业结构和产能布局结构调整;小金属品种,特别是我国具有储量优势的品种,则将进一步强调资源的有序开发与节约使用。
文献军向本报记者表示,铜、铝等大金属品种的发展关键为产业结构和产能布局的结构调整。例如在铝工业方面,电解铝产能将由高电价地区向能源丰富、能源价格低、环境容量富裕地区转移。此外,“十二五”期间将调整铝工业产业结构,努力扩大铝在国内应用,不断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其中,交通运输领域将成为重点推广目标。
“我们对铝的消费很乐观。除了民用消费有很大空间外,货运行业是下一步要重点推广的运用领域。火车车厢由原先的碳钢制造改为铝制造是完全可行的,在国外也是成功的,对节能减排亦有很好的作用。”文献军表示,中国装备制造业落后,制约铝加工发展。因此,铝行业在“十二五”期间要做好两个联合,一是联合上游装备制造业,尽快实现铝加工关键设备国产化;二是联合下游应用行业,不断开发新领域。
此前曾有消息称,到2015年,十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镁、海绵钛、汞产量将被控制在4100万吨以内。对此,文献军表示,目前的研究内容中尚未确定具体的控制总量。
小金属是今年的一大市场亮点。文献军向记者透露,对于钨、钼、锡、锑、稀土五种稀有金属品种的专项规划思路研究初稿已经完成。在“十二五”期间,对于以钨、锑、稀土等为代表的我国优势资源品种,将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合理利用,节约使用资源,继续推进企业兼并整合。
以备受关注的稀土资源为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对稀土实行包括生产总量与出口总量在内的总量控制。而除了对开采和出口环节进行控制外,业内还在考虑对处于中间环节的冶炼加工与流通贸易逐步实行控制。
“过去我国的稀土定价中资源成本和环保成本考虑不足,今后要逐步将上述两个因素合理纳入定价体系当中。”文献军表示,除了定价体系不尽合理外,稀土作为工业添加剂,绝对用量少,下游有较好的承受能力。基于以上理由,稀土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空间。而对于铌、钽等我国缺少的金属资源,“十二五”期间则将加大海外开发与合作。
对于目前稀土行业表现出的混乱态势,文献军认为,就保护资源来说,过分依赖出口环节的控制无法起到理想好效果。“减少配额、增加税率,都是为了提高稀土出口的成本,但这会反过来增厚走私的利润空间,更刺激走私的发生。因此,仍要强调综合治理,尤其是要加大综合治理执法力度。”文献军表示,协会一直在呼吁,应该统一规划管理,从采矿、中间的冶炼加工、流通贸易、出口全部都要实行控制。现在采矿和出口有控制,其他两个领域暂时没有明确监管,今后应该也逐步运用许可制度。此外,我国也应研究建立相应的稀土储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