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诺顿罗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全球能源业务负责人西蒙·科里(Simon Currie)称,中国光伏企业将在本土遭遇一些欧洲企业的挑战。
“与风电不同,光伏产业对打开国外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因为,风电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普通人无法进行个体消费,”科里8月上旬在北京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太阳能不同,普通人可以自行购买太阳电池组件或者太阳能板。”
科里认为,这便是全世界的目光均投向中国光伏产品制造商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为全球光伏产品主要生产国,占据三成以上的份额,其中不乏无锡尚德、英利等知名企业。
但长期参与欧洲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的科里认为,即便如此,中国企业目前依然没有完全打开通往欧洲市场的大门,其主要原因归咎于产品质量无法得到完全保证。
诺顿罗氏是一家全球法律咨询公司,共有1800多名律师,在北京、上海和香港均设有办事处。科里是英国著名的可再生能源业务律师之一,在东欧和西欧做了大量项目。
在西蒙看来,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并不能完全成为占领市场的制胜法宝。“可再生能源不是一个低成本制造业,中国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德国、丹麦等国家真正的竞争对手,取决于中国何时能够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
目前,中国光伏企业严重依赖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超过2000兆瓦,其中97%以上出口,主要出口对象为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家;2009年,该数字虽有所下降,但仍有九成。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中国光伏企业都很容易受影响。金融危机后,在全球装机容量仅次于德国的西班牙,光伏市场遭受“过山车”式萎缩。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量应声而落。
如今,欧洲经济复苏,中国光伏企业再获生机,重新获得订单。不过,从前的好日子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西班牙宣布太阳能光伏市场已经饱和,该国提高光伏补贴门槛,下调补贴水平。今年7月13日正式获得通过的德国光伏补贴法案,也下调了包括屋顶光伏系统在内的多项补贴额度。从10月1日开始,总补贴额还将进一步减少。世界主要的光伏市场——欧洲也因此经历着一系列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欧洲市场内一些可再生能源比例较低的国家,如英国、意大利、希腊等尚具备一定潜力,但一些欧洲企业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西蒙说。
不过,欧洲投资者也有疑虑:中国是否能够支付得起太阳能发电?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是否能支撑起大批的投资进入?
“我们发现,中国在太阳能光伏应用上还没有完全展开,太阳能发电厂建设还远远落后于光伏产品制造业,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光伏企业一直持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科里坦言。
他认为,中国要想吸引海外投资者,首当其冲的是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和可再生能源政策。实际上,这种环境和政策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也有好处。
其次,足够的上网补贴政策和具有兼容性的电网,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也相当重要。投资者不希望看到自己投资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后,电网还遥遥无期,或者风电、光伏发电的价格高企不下,无法获得收益。
“当这三个因素一一满足之后,资本自然而然便会流入。”科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