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零部件商加速并购 缩小技术差距

关键词 零部件商 , 并购 , 技术差距|2010-08-07 00:00:00|来源 中国机械网
摘要 据路透社日前报道,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们正在进入海外兼并与收购M&A的快速车道之中,注视着哀愁的全球市场逐渐闭合着与世界领导者之间的技术差距以满足国内市场以及最终销往海外市场中的...

  据路透社日前报道,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们正在进入海外兼并与收购M&A的快速车道之中,注视着哀愁的全球市场逐渐闭合着与世界领导者之间的技术差距以满足国内市场以及最终销往海外市场中的蒸蒸日上的需求。
    
  几大主要的交易已经被签订同时在未来的几个月时间之内更多的交易正在等待着随着全球工业的削减费用,中国的巨头们正在埋头播种只为明年的收获是能够与德国汽车零件制造大厂RobertBosch以及电装公司Denso进行强力的对决竞争。
    
  但是很失误的是,在时至今日许多中国主要的并购M&A交易案中很典型的是,可能还会将这个事情搞得令人很头痛并且导致从一开始便将外国的零部件制造商陷入困境。
    
  中国汽车行业在过去的十年时间当中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并且在去年超越了美国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
    
  然而中国市场的汽车部分仍然呈现支离破碎的状态有着碎片式的20000家制造商缺乏所需的资金进行投资以满足较高的质量和排放标准以及价值链的提升。
    
  许多中国的企业,注视的技术范围从引擎到刹车和传动系统,都正在聘用投资银行、管理顾问以及律师事务所去研究学习可能的交易。
    
  毕马威国家会计公司KPMG的合作伙伴以及AutomotiveChina的公司财务共同负责人MichaelJiang对此表示到,“我们已经建议过一定数量的中国公司,他们都在积极地将目光放眼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海外并购操作。”
    
  Jiang预测即将到来的收购狂潮可能会见证突破10亿美元关口的交易。
    
  迄今为止有着超过两家的最大额交易,北京BeijingTempoGroup和北京市政府的合资企业在上个月据报告出资4.5亿美元收购了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Motors旗下的转向系统公司Nexteersteeringcomponents。
    
  寻求规模
    
  其他著名的交易还包括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GeelyAutomobile去年花费4000万美元购买了福特汽车公司FordMotorCo,克莱斯勒集团Chrysler以及韩国双龙汽车公司SsangyongMotor的一供应商即澳大利亚的传动箱制造商DrivetrainSystemsInternational。
    
  另外中国的最大的独立汽车制造商即拥有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的万向集团同样表现活跃积极该公司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当中在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收购了超过20家的企业。
    
  其他主要的独立的可能进行合并操作的零部件制造商还包括去年曾经收购法国引擎生产商MoteursBaudouin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上市的SORLAutoParts汽车零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浙江万丰汽车轮胎公司。
    
  而面临困境的全球化的市场参与者可能会出售他们运营业务的一部分或是全部这些公司其中便包括挣扎着的美国企业像是Delphi,Lear和Visteon。
    
  Jiang提到Visteon便是一家被传言正在交涉谈判以将公司资产出售给中国买家的公司,尽管一位Visteon的发言人拒绝对于此类的市场猜测做出评论。
    
  支离破碎
    
  大部分的中国零部件企业目前缺乏立足于全球性舞台之上的规模。
    
  中国的10家最大的元件制造商中的7家都是来自国外的公司,同时大约有70%的国家的1600亿美元的汽车供应商市场被来自海外企业的或是合资企业占领。
    
  前10家企业中有3家是来自中国的企业,而这3家均为中国领导级的汽车制造商单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AICMotorCorp、中国一汽集团FAWGroup以及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DongfengMotor,毕马威国家会计公司KPMG这样表示到。而那些专门公司中的大多数都仅仅从事着较低端零部件的业务。
    
  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总经理IvoNaumann对此表示到,“市场变得如此的重要,如此的庞大同时汽车供应产业在必要的建造规模和范围方面却有着些许的落后。”
    
  全世界最大的汽车配件生产商之一的德国博世Bosch在2009年时就报告了接近500亿美元的收入,而中国少数的独立的市场参与者拙劣的销售量仅仅超过了10亿美元。
    
  中国的企业或许需要做出巨大的投资,不论是通过有机的方式或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因为质量和排放标准的提高的同时他们也追求着更高的边际业务。
    
  当他们这样操作的时候,他们将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显著地大部分的成本已经在国内市场中明显地上升了同事随着收购昂贵的外国运营业务成本可能还会进一步地上升。
    
  最近发生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工厂中的罢工风波即工人们为了获取更好的报偿和工作条件导致的骚乱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提升了相应的成本。
    
  上升的原材料的成本花费,占到总体成本的50%至60%,而相应的劳动力成本却是4%至12%,分析人士们指出,原材料的成本对于边际收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另外,缺乏管理跨国公司的经验可能也会形成一种挑战,就如中国企业的主要海外并购案所产生的一连串失败所见证的那样,像是购买韩国汽车制造商双龙Ssangyong的上汽集团SAIC一样就仅仅是眼睁睁地看着它破产。
    
  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总经理IvoNaumann指出,“你管理这项交易是一件事情,而成功地管理企业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如果他们能够向外放眼,中国的企业可能需要加快动作的步伐因为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讨价还价的余地也会渐渐地消失不见。
    
  Naumann还指出,“向这种交易开放的窗户将并不会永远地敞开因为在美国汽车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恢复。”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