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科技部8月1日正式发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科技部8月1日正式发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明确,2017年,国家拟在6个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类、共性技术类、关键技术与装备类和示范应用类四个层次,启动42个项目,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6亿元。指南指出,“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示范四个层次,围绕智能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新一代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六个方向部署实施。
今年将启动42个项目,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6亿元。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机器人研发,在配套经费方面,由企业或医院牵头的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应用示范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指南明确,今年科研人员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的研究方向进行。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至2项。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不超过5个。另外,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据悉,我国“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目标包括:突破新型机构/材料/驱动/传感/控制与仿生、智能机器人学习与认知、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共融等重大基础前沿技术,加强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提升我国机器人智能水平进行基础前沿技术储备;建立互助协作型、人体行为增强型等新一代机器人验证平台,抢占“新一代机器人”的技术制高点;攻克基于外部感知的机器人智能作业技术、新型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推进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等。
“中国制造2025”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机器人产业。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超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届时,新一代机器人信息技术将取得突破,有望培养出2到3家年产万台以上、产业规模超过百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并打造出5到8个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