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工业机器人得到前所未有的“关照”,各地、各企业纷纷加码工业机器人项目。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创新不足、扎堆中低端市场、品牌知名度不高等挑战。国产工业机器...
在《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工业机器人得到前所未有的“关照”,各地、各企业纷纷加码工业机器人项目。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创新不足、扎堆中低端市场、品牌知名度不高等挑战。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爆发,让上市企业中,至少已有5家公司相关业务在上半年营收过亿。不过与国际巨头相比,还相差甚远,如德国库卡,去年营收高达123.6亿元人民币。
另外,国内“亿元俱乐部”企业,背后还离不开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并不是直接影响营收、毛利率,而是摊薄运作成本,企业有更多资源、资金用于研发。
工业机器人凭着高效率、有效降低成本、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等优势,受到各行各业青睐。中国也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去年,中国市场共销售68459台机器人,同比增长30.3%。
从中长期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依然大好,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人力成本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还将进一步释放。同时,从万名工人机器人保有量来看,中国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增加使用密集度上仍有很大的空间。
其次,国家政府政策支持,令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未来五年增速或达30%以上。机器人产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对推动制造业智能升级有着重要作用。
最后,企业的研发实力和科研投资强度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技术得以攻克。技术的突破,将令国产机器人更具竞争力,进而改变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
不过,在发力的同时,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如中国制造业普遍面临困境,工业机器人制造在融资等方面可能受到影响;再如,技术方面积累不足,让国产工业机器人长期扎堆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难有大作为。
因为,国内机器人企业在目标选择上,既要考虑国际机器人市场、技术发展动向,还要考虑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的来看,随着人口红利逐步减弱,未来智能装备替换劳动力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浪潮,工业机器人将延续中高速增长势头,前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