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郑州三磨所参与研制国内第一颗人造金刚石以来,河南省高度重视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不仅省内超硬材料规上企业约300家,而且超硬材料更是省内重点培育的28个千亿级产业链之一。
在高端制造领域,人造工业金刚石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极高的战略地位;而在消费市场,培育钻石也正迎来新局面。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秘书长孙兆达分享说,由于培育钻石(裸钻)目前处于价格下行周期,这意味着市场空间会更广阔,未来培育钻石产品在首饰、装饰等领域都有机会。
浪潮在即,培育钻石赛道亦入局者众。
在海外,Prada、LVMH旗下珠宝品牌Fred等奢侈品牌均开始在产品中使用实验室培育钻;在国内,今年7月,中南钻石旗下培育钻石珠宝品牌ZND Jewelry的六大系列作品,首次在京东官方旗舰店上线,正式开启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布局。
珠宝行业分析机构Tenoris的数据显示,按照销售量计算,今年4月,全球培育钻石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6.8%,天然钻石则下滑至43.2%。
培育钻石缘何成为新风口?培育钻石领域能否涌现世界级的珠宝首饰品牌?在产业链和消费端,培育钻石品牌能否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
大鹏|撰文
01/
起风了
早在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采用高温高压法和压带装置,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合成钻石;17年后,通用公司的培育钻石再度突破,培育出第一批达到珠宝级别的高品质培育钻石,但由于造价过高,无法进行商业化推广。
同样地,自从1963年中国生产出第一颗人造金刚石以来,相关原料及产品主要用于业和高端制造领域,很少有企业和生产商涉及消费品领域。
不过,业界的普遍观点是,培育钻石生产时间只需要数周,并且和天然钻石拥有完全一致的物理、化学、光学等性质。
知名钻石品牌戴比尔斯曾为鉴定钻石产品设立4C评价标准,即克拉重量(CARAT WEIGHT)、净度(CLARITY)、色泽(COLOR)、切工(CUT)。基于4C指标,培育钻石的天花板已经完全达到天然钻石的水准。
以净度为例,最高级别的培育钻石可以达到VVS级,即只有极轻微瑕疵,这甚至超过了主流天然钻石的VS级。
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是,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的差别,就像冰箱里的冰和河里的冰一样。
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更改了已沿用60余年的钻石定义,将“天然”二字从定义中删除,正式承认培育钻石也是钻石。
得到官方背书后,培育钻石的合成技术也步入新的阶段,从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再到人才配置的整体化不断加强,产业链环节进一步降本增效,使得培育钻石的价格竞争力日渐显著,更具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推广的价值。
据贝恩《2020年全球钻石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培育钻石成品零售价格约为天然钻石成品的35%。
近年来,天然钻石与培育钻石的价格均有震荡变化。比利时钻石交易所联合会理事弗莱施特格曾公开表示,2020年前后,培育钻石比天然钻石的单价低40%;这一比例到2023年变成70%-80%,甚至能低到99%。
深圳水贝黄金珠宝批发市场
以技术成熟为基础条件,以价格优势为主要竞争力,培育钻石已经站在了珠宝首饰行业的浪尖之上,进一步带动天然钻石和奢侈品牌的产品转型。
2015年,美国最大珠宝制造商Stuller开始销售培育钻石;
2018年,戴比尔斯正式推出培育钻石品牌LightBox Jewelry;
次年,美国最大钻石珠宝零售商Signet Jewelers推出培育钻石品牌James Allen;2020年后,国内开始涌现出LightMark小白光、DEINO黛诺、ZND Jewelry等一批新的培育钻石品牌。
在国内一众培育钻石品牌中,或基于珠宝首饰消费趋势的转变,或基于原有的产业链制造优势,她们沿着不同的出发原点,向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持续生长。
02/探路培育钻石品牌
大致区分,目前国内的培育钻石品牌商,多数为新消费公司或原先的制造商转型。
从2019年开始,国内消费领域掀起一波消费投资热,这波浪潮从最基础的茶饮、烘焙等食品,一直延伸到鲜花、宠物用品等垂直行业,当然也少不了珠宝首饰领域,而其中性价比更高的培育钻石,自然成为关注度最高的细分领域。
根据对线下珠宝首饰店、社交媒体等的调研反映,自2021年以来,国内消费者对培育钻石的喜爱程度显著提高,而产品环保属性和“培育爱情”的寓意契合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过去钻石产品大多与婚姻嫁娶场景高度匹配,如今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培育钻石的性价比优势显著,人们基于悦己消费的需求,为穿搭、配饰漂亮而购买钻石首饰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在消费趋势变化的基础上,一批培育钻石新消费品牌相继涌现,典型代表如露璨LUSANT、慕璨OWN SHINE、Light Mark小白光等。
除新消费品牌外,原先在超硬材料和人造金刚石等制造业领域积淀深厚的企业,纷纷开始向消费品领域进军,比如三磨所旗下DEINO黛诺、中南钻石旗下ZND Jewelry等。
成立于1979年的中南钻石致力于金刚石半导体新材料研究,产品主要应用于传统工业领域、消费领域及金刚石功能化应用领域,对外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培育钻石领域,中南钻石不仅于2019年取得大颗粒彩钻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且培育钻石产量占全球的46%、国内的50%以上。
基于既有的工业和制造业优势,加之中南钻石长期以来屡屡转型“突破”的经验,随着市场风口到来,中南钻石于2020年11月携培育钻石新品牌ZND Jewelry亮相中国国际珠宝展,并且先后在郑州、南阳布局线下店。
此次ZND Jewelry开通京东官旗舰店后,未来还将继续拓展更多新渠道。“中南钻石基于综合考量,认为现阶段有必要进军消费品牌领域,接下来将采取分步走战略,一步步打造培育钻石的消费品牌。”中南钻石副总经理张帅说。
中南钻石副总经理张帅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培育钻石相关企业946家,仅河南就有164家培育钻石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头部企业都具备由工业品向消费品领域转型的基础,未来有望带动培育钻石消费领域“百花齐放”。
当然,现阶段,国内的培育钻石行业也不乏挑战。
03/立足产业链
虽然国内的钻石首饰消费趋势有变化,但相比于成立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天然钻石品牌,培育钻石必须走过市场教育的早期阶段,在品牌建设、市场运营和价值理念输出等方面向天然钻石品牌学习。
当年,戴比尔斯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经典广告语,让无数女性为钻石产品而魂牵梦绕。今天,培育钻石品牌也需要打出强有力的品牌理念。
比如ZND Jewelry在2024夏季新品发布会上主打“人生9刻”的概念,在18岁成人礼、步入婚姻殿堂或职业高光瞬间等人生的重要时刻,ZND Jewelry都能成为其见证品,陪伴人生成长。
ZND Jewelry“人生9刻”主题大秀
在品牌价值建设的背后,实际也是培育钻石品牌对消费需求的再挖掘。
对比海内外,据不完全统计,美国钻石消费市场规模占全球份额的60%-70%,而中国的钻石消费市场规模仅为20%,这意味着国内的钻石首饰消费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各类品牌进行挖掘和深耕。
对此,国家火炬计划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首席专家王秦生认为,国内的培育钻石品牌应该抓住消费市场的大机会,学习天然钻石的市场运营与品牌理念,打造国际级的培育钻石品牌。
同时,从产业角度来看,王秦生表示,国内培育钻石行业还需要完善产业链,要深入产业链的中下游(裸钻加工、成品钻等),实现基本产品的自产自销。
多位行业专家均认为,一个成熟的培育钻石产业链,应当覆盖生产、切磨、镶嵌、销售等主要环节,但目前从国际分工来看,国内生产的很多毛坯钻石都出口到印度,在印度完成切磨加工后再销往其他市场。
粗略统计,仅切磨钻石工人,在印度就有超过80万人。
目前现状是,目前国内的钻石切磨厂缺乏优秀的切磨工人,而培养一个达到Ex(英文单词Excellent的缩写)级别的切工,时间可能长达两年或更久。因此,学界和企业界正通过产学研技术合作或引进印度切磨工厂等方式,培养更多国内钻石切磨人才。
钻石切磨人才的缺失,仅仅是国内培育钻石行业现状的一部分;如今,包括政府、企业和主要市场主体都在共同群策群力,补齐补强产业链短板、发挥产业链优势长板,继续延链、强链。
产业链的成熟、完善是消费品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当下培育钻石的价格持续走低,也影响了一些品牌向培育钻进军的信心。
但如果从行业周期律来看,培育钻石市场初兴时价格过高、热钱涌入行业,充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不过,随着行业洗牌期加速,市场经历一波出清、供求逐步趋于合理,整个市场也会回归常态,产品回归平均利润率。
京东黄金珠宝业务部总经理付俊淑也表示,培育钻石品牌在电商平台会有非常好的成长空间,未来希望将培育钻石作为新兴特色品类之一,与培育钻石服务的品牌和产业基地深度合作,让消费者更快地接受和信任新产品。
整体而言,培育钻石已经处于浪潮之上,其市场还处于一片蓝海,更多有实力的企业站在跑道上,必将带动培育钻石的产业链和消费市场进入向上增长的良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