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沈主同:抓机遇迎挑战创新意

关键词 沈主同 , 金刚石 , 五十周年|2014-06-10 10:53:22|来源 中国超硬材料网
摘要 在我国人造金刚石诞生五十周年之际,我想以“忆往昔,人造金刚石给了我们团队抓机遇、迎挑战、创新意,任务带学科、学科促任务”表达我的情意。一、创建时期&mdas...
  在我国人造金刚石诞生五十周年之际,我想以“忆往昔,人造金刚石给了我们团队抓机遇、迎挑战、创新意,任务带学科、学科促任务”表达我的情意。

  一、   
创建时期从无到有(1958-1966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专业人员和部门进行静动高压科技、探索人造金刚石晶体材料和高压物理等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国家组织讨论十二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会议把高压物理等列入其中。

  (一)1958年5月1日在晶体学组建立由何寿安主持的高压小组,筹建人造金刚石、巴拉松等必要条件。由单位领导出面介绍购买、交换等还有可能得到旧的油压机。可是容器用的高质量硬质合金和能提高压砧承受抗压能力作外箍用的高质量合金钢,却不可能解决的,受到工业发展水平的限制。即便当时有稍高质量的用料,其品牌较多还必须通过实验优选。不仅有个时间和费用问题,一个重要的情况,就是硬质合金的抗压强度低于要求,何况受高温等作用时,其抗压强度会降低。面对这些困难,高压小组采用自己动手试制硬质合金。首先用自制硬质合金,由何先生设计了活塞―园筒高压容器,经本所和外协加工建立了这种装置。1959年用体积法测压可达四万大气压。由于这种容器不能进一步提高压力和无法绝缘而作罢。但这种容器可用来进行压缩率测试工作。此后还设计了4×200吨四面体(简称四头)压机和带式即对顶压砧―压缸式(Belt)高压高温容器(简称两面顶、环状、年轮)。又用自制硬质合金建立了带式高压高温容器,经铋、铊、钡电阻标定压力可达当时国际压标约5.5万大气压。曾用镍和石墨在当时估计的合成压力和温度等条件下,保温时间很短就出现有关参数等指示显出不稳,又有裂声,只好立即降温断电,看来自制硬质合金质量有问题。1962年拉杆式4×200吨压机外协加工件逐步完成,在本所工厂领导和工人师傅大力支持、协作下压机组装成功,并完成用手动油泵驱动四压砧对中心,加千分表指示手控各单缸油阀进程等相应工作。

  (二)1962年9月物理所决定,由晶体学研究室高压组、金属物理研究室去沈阳建新所留下的研究金属缺陷组和物化分析组的电子显微镜及X光、化学分析等专业组合并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压―金属物理研究室简称为第六研究室。钱临照任室主任,何寿安任副主任。下设四个研究组,其中如601组负责①高压高温技术与人造金刚石项目②静水压技术与半导体电学等性质。由正组长主持后者内容,由副组长兼室学术秘书并主持前者内容。这标志物理所高压物理研究进入正规发展阶段,同时重新恢复了高压技术与人工合成金刚石项目的研究工作,并由何先生和本文作者主持。当时钱先生主要工作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所以研究室的全面工作的主持人是何先生。

  (三)研究室成立后,人造金刚石的研究工作由两位主持人商议下面工作中两个情况:一是4×200吨压机能达到我们要求承受任务的可能性怎么样?是否还要个以防万一的备份方案!另一是采取哪些技术措施能使这台压机能顺利符合我们实验的要求。议论结果

  (1)总的看来,拉杆式4×200吨压机从硬质合金特点,大质量支撑原理,压机开当便于观察和安装检测装置等分别更符合国情,较有利支撑和更有利研发实验需要。是优势或有利方面。但也存在一些不利方面,如有效装料体积小些和整体设备占地面积大些,投产时更会突出这样问题,同时压机吨位增大,硬质合金压砧增重后机械化自动化难度增大。当然,在中试投产时压机选型将视国内实情处理。不过我们正在试探的紧装四斜面六压砧容器是有发展前景的,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机械和自动化方面将显出重要的优势和新意。

  (2)只要发挥4×200吨压机的优势并采取必要可能实践的技术措施,力争容器承受人造金刚石要求以上3-5成稳定的压力、温度和保温时间。为此,除了现有通常理解的符合支撑原理和冷却技术外,还要采用特殊一些的方法、技术才能有效提高容器承受更高的压力、温度和保温时间及其交叉参数配合,并降低有关主要参数的分散性。

  (四)首先,由主持人何先生同成向荣、工厂师付和工人等安装调试4×200吨压机,选择压砧顶部三角边倒角,外箍和压砧园柱配合角及柱体和垫块外园倒园角等防止应力集中破坏大质量支持效果,同时选择压砧与外箍的压下量,过小、过大不利于支撑效果。继续重视提高标压元件制备、保存和测出其高压下相变微电阻变化等质量。

  同时,由另一主持人和王文君等人建立加压下测出叶蜡石介质内部和表面摩擦系数的装置,以了解非洲叶蜡石、浙江青田石和门头沟几种叶蜡石的传压和密封性能及选择所用叶蜡石的热处理温度。仔细观察压力―负荷方法标定法过程中,下三压砧交界缝隙部位,叶蜡石边部漏介质状况。这种现象可能损坏压砧原支撑效果。通过碳的压力―温度相图和铁碳、镍碳等相图参数,选择金刚石合成压力、温度、保温时间等门槛值及区域,为定压标温和合成实验提供必要信息和依据。

  (五)1963年7月上述技术措施多次完善后,曾用石墨柱和粉料(在台钻上用铜柱压紧)两种方案,在4×200吨压机上加压(按当时公布的数据,金属铊1-2相变压力为55千巴即5.5万大气压)至6.5万大气压,加温在0-1000℃缓升3分钟,1000-1400℃用2分钟,1400-1600℃用2分钟,1600℃保温2分钟后按台阶式降至1000℃后速降至室温。全过程中未见指示针有严重反常波动。取出试样观察,粉料比柱状的外形要差些。叶蜡石四面体有三个边形成的封垫同另三个有明显差异。同一压砧面卸压后的温度冷却到室温的时间有差异。结果表明压砧承受实验所用参数的能力还有一定余地。若能采取措施处理好叶蜡石封垫和压砧冷却等问题还可以提高这种余地幅度。随后,在筹备催化剂过程中曾获得镍片、镍铬丝,而有一种称硬考耐尔合金片尚未筹集到。不久在清河某合金厂等获得了一定量的镍铬铁等合金片。所有样品内装件经选择并经烤灯干燥处理后放入干燥皿中保存待用。8月中旬主持人共同讨论下一步工作,计划用:

  (1)镍片和石墨柱装料样品8个,

  (2)用镍片和石墨粉装料样品3个,

  (3)用镍铬铁片和石墨柱装料样品4个。并定在9月份由作者主持全程实验和收尾工作。

  (六)1963年9月1日由作者安排分工:由李家璘负责稳压器观察和报加热系统用表指示数值。由成向荣进行压机装样前后,用千分表按实验要求手调进油阀同步加压到定值。由王文君记录所报用表数值和手动油泵升压值,兼筹化学处理通风柜、化学处理用品。由作者主控加热速度和观察用表指示变化及采取紧急措施,实验样品进入容器前和加压后外形观察及叶蜡石块中取出反应物一般观察和断口光学显微观察。随后第③类装料样品4个投入合成实验。其中1个因加热电流电压波动反常,在难以判断是样品本身还是整楼层什么的原因,就采取措施。第②类装料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加热反常波动。第①类装料样品8个和第③、②类其余的均属正常。这些样品中反应物断口能在玻璃和红宝石上写字还能划动碳化硅砂轮。化学处理后取样X光分析显出金刚石线条,还有其它当时标准谱线没有的多种细微线条。晶体尺寸一般为20-50微米。尚需继续进行;

  (1)在拉杆4×200吨设备上试探承受7.0万大气压、2000℃和10-30分钟等能力。

  (2)为了能较快得到较大于4×200吨装料腔体装料实验,以试探较大单晶金刚石生长和磨料级金刚石生产工艺等变化状况。由何先生等人提供4×400吨铰链式压机草图,由所工厂设计科按正规程序安排加工或外协加工,同时准备相应硬质合金压砧等备件订购,此外提供小型紧装四斜面六压砧容器的草图由工厂加工。弓文俊厂长曾给我们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把上、下四滑块由原固定的改为活动的,不但方便加工,而且有利于加入电绝缘层,便于电加热和压力标定等要求。

  (3)提高实验样品化学处理回收和X光分析选料等质量

  (4)筹备进行金刚石晶态与结晶量,在不同压力、温度、保温时间、催化剂、石墨纯度等变化规律所用原料和显微照相装置。1963年10-11月作者先后采用三溴甲烷比重液等和化学处理经清洗的反应物,在玻璃烧杯中混拌并等些时间后经光学显微镜观察,挑选细粒晶体。经X光分析,已无非金刚石杂质线条,只有金刚石主线。

  (七)1964年人工合成金刚石项目组首先针对硬质合金及其压砧的特点和拉杆式四面体型压机的实情,从Bridgman提出的大质量支撑原理出发,采用广义性支撑方法和技术,进行提高压砧抗压承受能力等实验,经过调整相关参数和相互配合的实验表明,效果是很明显的。采用这种方法和技术,不仅在4×200吨压机上稳定达到6.5-7.0万大气压、1800-2000℃、保温时间约10-30分钟,而且曾两次超过7.7万大气压(即高铋点的相变压力)。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压力(6.0-7.0万大气压)、温度(1200-1650℃)、保温时间(1-12分钟)、不同催化剂(镍、镍铬、镍铬铁),不同纯度的石墨对金刚石的结晶量与形貌等影响[2-4],进而在6.5-7.0大气压下对装有NiCrFe 合金片和石墨片叠加的样品按相图中金刚石、石墨平衡线内侧实行定压升温至1580℃并缓慢升至1800℃后缓降至1500℃保温约10分钟后降温至室温后降压。曾得到金刚石晶体0.3-1.5毫米,最大1.7毫米。经X光分析为单晶,抗压试验,质量良好,同时由王文君等人建立了高温熔炼设备,熔炼出镍铬铁、镍铬合金等催化剂。还建立了显微观察照相装置等。这些均为下一步向有关厂矿、企业作工具台架试验提供人造金刚石用量和推广生产选择工艺作了有利的必要准备。1964年,人工合成金刚石研究组被物理所评为1963年全所先进集体。1964年9月先后,该团队增加了人员如王莉君、常文端、陈良辰、刘秀英、唐汝明等人。

  (八)1964年10月中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委托物理所和人工晶体所具体筹办(主持人分别为李运臣和范纯学)的全国第三届晶体生长学术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科学会堂举行。钱学森、吴有训、严济慈、吴乾章等著名物理力学家、物理学家、晶体学家和全国晶体学专家、学者和人员出席了会议。物理所由高压物理研究室人造金刚石团队提供两篇学术论文报告:第一篇由何先生代表团队作“高压高温技术的若干研究”,第二篇由作者代表团队作“人造金刚石热力学与动力学的若干实验研究”。其主要内容也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等主要和重要组成部分。

  (九)1965年在所工厂大力支持和协助下4×400吨铰链式压机建成。从人造金刚石中相变、结晶基元、成核、生长等特点,参考1964年实验结果和工艺,采用二次加压、分段保温、不同保温时间等工艺在4×400吨压机上装料直径约10毫米的实验中探索了压力6.5-7.0万大气压和最高温度达2000℃等条件下金刚石晶体约2.0毫米的生长趋势,得到最大为3.5毫米的单晶金刚石。4×400吨压机实验用的装样直径比原来的压机要大,而且作出2.0-3.5毫米较大的金刚石晶体,还顺利成功获得人造立方氮化硼[4]。但经实验应用后值得提出,虽然较链式4×400吨压机整体紧凑,但也正因此在换压砧、调试对中、观察四压砧冷却等状况很不方便,往往要卸钢棍插锁、吊开上压缸整件才行。

  1964年全国第三届晶体生长学术会议后,就有大庆油田、冶金部首都钢厂、东华门工厂等工业部要求物理所提供人造金刚石细粒晶体作孕镶钻头等应用,以便接收成果转让。还有建材部人工晶体研究所联系合作研制万吨(约三万吨)级皮囊式人造金刚石压机。1965年人工晶体所派王治安来所商谈合作问题。

  当时,大庆油田往往会碰到硬地层,非常需要金刚石钻头,可国际上对我国实行禁运。为了配合大庆油田研制人造金刚石钻头,我们在4×200吨拉杆式压机上进行推广生产磨料级人造金刚石工作,提供金刚石350克拉,其中0.5毫米以上金刚石172克拉,并作下井试验。物理所无偿把人造金刚石技术和工艺推广给大庆油田、首都钢厂、东华门工厂等工业生产部门。

  二、   
文革时期机理与实际(1966-1997

  (一)前期的工作表明人造金刚石等超硬材料是用人工的方法使非金刚石结构碳(如石墨)或类石墨结构的化合物(如六万氮化硼)转变为常压下存在的金刚石结构碳(如闪锌矿结构立方金刚石和纤锌矿结构六方金刚石)或类金刚石结构化合物(如立方金刚石结构化合物等)。这些晶体材料通过相变、成核和生长成单晶或形成多晶体团块及薄膜。 当时国际上用溶剂、触媒和固相转化等机理解释这种晶体生长过程是有待进一步商榷的。因为我们实验的结果,若用石墨与催化剂在高压高温下共熔过程中它们出现近程有序结构的原子集团,相互作用形成金刚石的结晶基元,进而成核、生长为单晶或多晶金刚石等似乎更为合理。在七十年代中召开的全国人造金刚石研讨会、高压物理学术会议等,首先提出分析金刚石合成机理的内容即(助)熔剂―催化(触媒)观点并简称为熔媒观点。

  (二)1968年底到1969年初冶金部地质勘探处处长杨春发和李振潜(地勘专业留苏归国人员)、吴棣华(地勘专业人员)来所谈磨料级金刚石孕镶钻头与大颗粒金刚石表镶钻头合作问题。他们更希望物理所能按排研制类似卡邦纳多的黑金刚石,因为延庆的地质钻探遇到磁铁石英岩很难啃。

  (三)从七十年代起着重开展了高压烧结、生长多晶体(国内通称为聚晶)和探索更高压力、高温技术工作。在4×200吨压机上用镍管装料经高压高温烧结成2.0-2.5毫米的多晶金刚石样品,经治金部冶金地质勘探处、桂林冶金地质所、首钢地质勘探队大力协作,把这种多晶体采用胎体表层手镶制成地质钻头。对延庆磁铁石英岩在地质大学进行台架试验,获得钻进30多米和平均时效1.8米以上的良好效果。由于这种金刚石的耐热性较低,不能进行批量烧结表镶地质勘探用钻头。为此,进行了耐热性能高达表镶钻头工艺所达的温度900-1000℃保持高耐磨性等要求的多晶金刚石。在研究高压高温烧结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钛硅和钛硅硼等多元掺杂物强化多晶体中界面结合方法,从而合成了高耐热性等的多晶金刚石,比国际上的高300℃或更高[7,16,18]。这对于大尺寸多晶超硬材料及其复合体等生产及它们在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和石油钻采均有重要价值。与此同时,从大质量支撑原理和相似形多级超高压技术的研究,在4×1000吨压机上使高压提高到10万以上大气压及试探性合成多晶金刚石的工作[。以上均属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奖《高压技术与人工合成金刚石》人造金刚石钻探技术》(由冶金部推荐上报的合作项目)等主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1971年起冶金部桂林地质所勘探室由方啸虎带队来参于多(聚)晶金刚石实习、培训操作等工作。

  三、   
改革开放科技研发生产三辉煌

  (一)文革过后,经过一定的调整和扩充,1978年由中国物理学会委托物理所主办我国首届高压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主要涉及高压物理实验技术包括高压的产生和高压下的相应测试技术、高压下物质的相变和性质、高压高温下人造金刚石等超硬材料及其机理等三部分内容。当时从事动压与核武器技术部门的领导、专家,如程开甲、陈能宽等初次在这种会议上亮相受到大家热烈地欢迎。

  (二)1978年12月物理所成立单一的高压物理研究室,何先生任主,作者为副主任兼601组长,研究金刚石。这就是何先生在对外介绍作者时候曾称之为老搭挡一个重要由来。1979年决定解决3000吨和5000吨压机及扩展6×600吨和4×1000吨压机为大厂房式的高压物理实验室。

  (三)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601研究组的生长多晶金刚石课题曾由陈良辰等人着重分析在4×200吨压机上合成的这种金刚石石显微组织和触媒分布进而提出热扩散和压力扩散方程。在1980年进而采用片状扩散法生长多晶金刚石,经上海拉丝模厂、四川西南电工厂等制成成品模并进行漆包园铜线拉丝试验,达到相当或超过天然金刚石模的效果。于1984年开了鉴定会,1987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和专利

  (四)1984年物理所撤消研究室建制, 改为研究组。此时,何先生任高压材料组组长(503组),作者任高压高温金刚石晶体生长组组长(408组)。

  (五)人造金刚石的机理实验仍在进行并获得若干新的结果:1)采用超高电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金刚石晶体的叠栅图和约1000Å边长(111)面上的等厚条纹[10,25,27];2)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石墨与钴在高压高温作用前后的结构变化特征[10,18,26];3)采用EXAFS技术分析了金刚石晶体中镍的存在形式和配位状态[10,15,29]。这些表明熔媒观点能反映这种人造金刚石晶体在相变和结晶基元成核及生长中的相应特征。可能进一步揭示高压高温下人造金刚石过程中共熔(助熔)、催化(触媒)和尺寸效应等微观实质的个性化或特殊性内容,为工业人造金刚石工艺技术,如加压、加热方式和装样等提供依据。

  (六)1983年7月,以中科院高压物理科学家代表团(团长何先生、副团长为作者)出席在美国召开的国际高压科技学术会和顺访5个国家实验室。在会上何先生作了我国静高压物理的机构与工作内容等;作者发表了“高压高温下多晶金刚石的烧结机理”的论文[18]。1983年作者受托筹建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并报送批准[3]。由专业委员会代表学会两年一次组织全国高压物理学术讨论会,并出版中、英文讨论会文集,内容一般分为静高压技术、超硬材料、高压物性、物态方程及冲击压缩等部分。还对原西南流体物理所主办的四川省物理学会确认的刊物改为《高压物理学报》等事宜报请中国物理学会认可。

  (七)1978年起发表的文章和在国际有关会议上的论文中已在讨论部分,重视了界面结合能与有关凝聚相的表面自由能及其界面能等关系。在此基础上,首重进行了高压高温体系中有关凝聚相界面结合理论和有关多晶金刚石实验研究,首次推导出拉普拉斯第二定律的一个普适性方程和相应的界面结合特征方程。此方程把界面上微观参数同宏观层次界面结合状态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探索下一代新型多晶金刚石(含薄膜)及其复合体材等提供依据与途径。在6×600吨铰链设备上进行探索性复合掺杂物效应的实验,多次调整有关参数后,终于获得一种大颗粒多晶金刚石,具有金刚石自体结合和含有更细微粒金刚石自体健合与球化掺杂物交错并存的界面结合状态。这种多晶金刚石比天然黑金刚石的界面结合状态具有独自的特色,并在初步应用中显示出优良特性[19]。经物理所评审后报院评议获1987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列入1988年国家级重大成果项目(一种复合掺杂烧结多晶金刚石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八)1989年3月召开学会第四届第二次理事会上将有我国高压物理的进展的报告。静高压物理的进展由作者总结和作报告。同年6月由409组陆坤权约作者讨论合作题目,采用EXAFS技术分析金刚石晶体中镍的存在形式和配位状态有关问题,待投<物理学报>[9,25]

  (九)1989年8月作者先后在钢研总院和新建产业总公司,负责主持筹建高压、超硬材料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及特种聚晶中试线任主任,兼钢研产业总公司副总工,先后聘为研究员、教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1991年初生产出一种新型大颗粒多(聚)晶金刚石。中试生产并形成商品进入市场表明,这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金刚石多晶体,其关键技术和所用设备全部国产化,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为新型高品级超硬材料及复合材料提供有效工程技术途径。1991年曾参与刘怀文院长在钢研总院座谈会上主持听取德国温特公司转让高品级粗颗粒人造金刚石的主题报告与讨论。1992年国家科委组织人造金刚石考察团由本院和海南投资公司组团赴俄罗斯、乌克兰考察人造金刚石研发成果和生产技术,由作者担任技术顾问兼俄语翻译。先后参观了俄罗斯(前苏联)科学院高压物理研究所五万吨重型压机和相应的特大型凹砧高压高温容器及人造金刚石展室;参观了乌克兰超硬材料研究所人造金刚石磨料级晶体和大颗粒多晶体生产线。1995年2月受Vinod K, Sarin代表组织委员会邀请赴美出席第5届国际硬材料科学讨论会,作界面结合理论的报告。经评审并推荐到国际重要刊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发表 1998年转入新建钢研总院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继续从事原有工作,并进一步着重研究多元体系中有关凝聚相界面结合理论和自体结合―键合状态的模糊效应及其在超硬材料及制品方面的作用,尤其在多晶金刚石及复合材料(含复合体大尺寸和各种尺寸、正常和和异形等产品,单层和多层及单次多种尺寸等装样产品)与应用。曾聘为安泰公司粉末冶金事业部超硬(超硬材料、超硬聚晶)项目部经理[35],兼事业部顾问。曾兼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超硬材料专家委员会主任、工业金刚石信息网超硬专家委员会主任、《人工晶体学报》编委等。曾受邀主持国内有关超硬材料及制品等项目鉴定会和评审有关申请基金项目等。曾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建材业务部聘为该公司承担的项目中,担任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规划部分的专家。2011年曾聘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名誉委员。

  四、后记

  (一)1934年我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52年毕业于无锡市一中,经统考得到书面通知到北京石驸马大街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报到。1959年6月毕业于前苏联乌拉尔工学院冶金系压力加工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内容:1合金钢锻压加工工艺机理(位错);2重型锻压设备机械化与自动化。获优等生和冶金工艺师称号的毕业证书。1959年6月归国留苏毕业生(去五机部报到,安排到外地原苏援建的军工厂,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国情。我是在高级特种合金钢锻压和热处理车间技术组并跟班工作,也了解这种钢的冶炼特点和发生问题等。困难时期刚过,中科院物理所金属物理学钱临照需要助手。我就返京去物理所人事处报到。

  (二)1956年国家科学技术领导人指示,由国家科委出面组织讨论制定十二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高压物理、开展高压高温技术与人造金刚石等列入规划中。

  1958年物理所得知“规划”要提前实现,就组织晶体学组吴乾章等人调研国际人造金刚石状况,在晶体学组建立高压小组,由何寿安主持。试图以开展高压高温技术和人造金刚石等任务来带动落实规划中建立高压物理学科。这是国家的需要、物理所的需要、开展高压高温技术和人造金刚石的需要、更是任务带学科和科学面向实际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物理所的需要,也就是我要抓的机遇。

  曾记得,1958年5月毕业论文选题时导师说,人造金刚石要用上超高压高温技术,如果想了解的话,可以看一下已报导的资料,一篇是俄文的关于得诺贝尔奖金的Bridgman,他提出大质量支撑方法和技术设计高压容器可产生的压力高于自由活塞压力计产生的最高压力;另一篇是英文关于人造金刚石实验成功的报导(Nature刊物)。

  当时还谈到,我们要建立高压物理研究室,钱临照研究员任正主任,何寿安副研究员任副主任。想聘你为601组长,主持高压高温技术与人造金刚石。兼室学术秘书,协助何先生。我们商定你仍然是留苏博士预备研究生,专业改为高压物理与人造金刚石,要联系去的单位是苏联科学院高压物理研究所,导师为该所所长韦列夏金教授、院士。

  (三)文革过后在钢研总院初期在研究室负责高品级多晶金刚石中试生产,不得已才双肩挑。1988年10月何先生要我总结我国高压物理的进展(三十年来的回顾),准备在1989年3月召开中国物理学会第四届第二次理事上作报告 。有一个情况想听听何先生的意见:有些单位或个人常用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进而把这个同所在单位或个人联系起来。

  何先生说“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其用意是可想而知的。”

  至于第一颗的提法,我同意何先生的意见,“不科学”!不如提首次。

  根据我们的国情,是按照国家的需要和全国科技发展规划等提出建立高压物理、开展高压(高温)技术和人工合成金刚石,而不是某个人某个单位提出来;所用经费尤其在当时甚至较长时期内是国家投资的。这些与国外已报导人造金刚石实验成功的大多数国家是不同的。因此,我国在同一时期有好几个部门单位就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案、不同优势、有的通过炒菜等方式,有的采用任务带学科和学科促(指导)任务有中国特点等方式和结果向国际宣告中国人造(人工合成)金刚石诞生了,岂不是更为符合实情吗?何况一项国家需要的任务,当时国家在几个单位都下了任务并投资了几个部门。

  显然,从投资方角度考虑,优秀结果是所投的部门都开花结果,实际上的进展是属于第一种结果。

  物理所的高压技术与人造金刚石项目获得好几个大奖,第一个是中国科学院优秀奖,并由国家科委列为1963-1964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由于当时郭沫若院长身份等关系,中科院比部委级别高,所以由院长签名的中科院的优秀奖就是一等奖,所以国家科委不再评审而是《列为》,以示确认了由物理所上报《人工合成金刚石》项目由中科院评审为优秀奖的结果。(作者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沈主同现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摘自《中国超硬材料工业五十年》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