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一轮产能过剩洗礼后,光伏行业正出现复苏曙光。在A股32家上市的光伏企业中,有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半数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翻番。
然而,也并非所有公司都踏准这波复苏行情,前期光伏“双反”导致海外市场全面收缩,那些没有打开新兴市场的公司,正面临严重的分化,高昂的负债、紧绷的资金链,将导致公司在今年的行业扩张中,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去年下半年,随着国内装机市场启动、市场回暖,几乎所有光伏企业都在加大出货量,甚至不惜亏损销售,以清理库存,保证现金流。“突然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变化,造成之前被关停的光伏企业趁机死灰复燃,为光伏产品再次产能过剩留下了温床,光伏市场有重回无序竞争的隐患。”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向行业发出警示。
闯关
耗时一年多的资产优化和财务结构调整,晶澳太阳能(JASO)迎来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扭亏,并稳坐光伏电池出货量全球老大的位置。现金比率与流动比率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处行业较低水平。截至2013年末,晶澳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为3.5亿美元。
3月17日,晶澳太阳能年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352万美元,实现了此轮行业复苏以来的首次单季盈利。第四季度毛利率也从年初的6%,提升至15.5%。
国金证券研究员张帅预计,晶澳太阳能全年盈利有望超过1亿美元。“在全部一线组件企业中,公司是为数不多在中国和日本这两个最重要的市场取得较高份额的企业,向两国的出货量分别占公司全年总出货量的33%和43%,在销售区域分布和产品技术研发上较其他一线企业具备一定优势。”张帅称。
回顾最艰难的时候,晶澳太阳能总裁谢健告诉经济观察报,增加组件业务是度过危机的重要战略之一。“我们当时判断,虽然排名前十的组件企业在不断扩张,但其光伏电池自给率也在逐渐提高,这势必会降低光伏电池的外购需求,给晶澳光伏电池销售造成巨大压力。”谢健称。
为此,晶澳太阳能在2011年,决定停止光伏电池的扩张,进军下游发展光伏组件业务。此后一年,全球光伏排名前十的组件企业占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光伏电池自给率超过95%。而当年,晶澳的组件出货量超过了光伏电池出货量,成为新的利润贡献点。
同样的市场复苏迹象也体现在另一家光伏领军企业阿特斯(CSIQ)的财报上,公司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095万美元,毛利率为19.5%,这已是阿特斯公司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并且实现了全年扭亏的目标。2013年,阿特斯总营收16.5亿美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4560万美元。
在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瞿晓铧看来,重回盈利轨道,不仅得益于组件产品销售在全球市场的开拓,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新的商务模式,即公司从组件供应商到电站和光伏系统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变。
“我们在探索新的商务模式这条道路上独自坚持了四年,直到今年才真正显示出效益,为市场所认可。”瞿晓铧称,阿特斯的整体解决方案带来了良好收益,在全球的大型光伏项目储备也稳定增长,整体解决方案在年度销售额中占比为28.6%。
在A股市场上,亿晶光电年报显示,201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26.9亿,同比增长37%,净利润6887.68万,同比增长110%。此外,横店东磁、新大新材、中环股份三家公司的净利润也分别同比增长226%、186%和173%。
截止3月20日,A股32家光伏企业中共有30家公司发布年报或业绩快报,其中实现盈利的共计24家,占比80%。拓日新能、航天机电、向日葵、中环股份等十多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翻番。
分化
并非所有的光伏企业都踏准这波复苏行情。3月19日,英利财报显示,公司年度净亏损高达19.44亿元,与同在美股上市的其他光伏公司相比亏损较为严重,这已是英利连续三年重亏,此前年亏损额均超过30亿元。
“双反导致海外市场全面收缩,国内市场也没有打开。”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英利公司接下来会面临更严峻的局面,尽管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减亏,但并不能在短期取得实质性效果”。英利今年的亏损中包括4.8亿元的硅料长单减值。
在终端市场上,英利一直采取以低价出货的竞争方式,这种“牺牲利润换取市场规模”的手法,也是此前行业巨头尚德电力采取的模式。2013年,英利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商,但连续三年的亏损销售状态带来负债高昂,资产负债率高达92%,属行业前列。
同样遭受巨额亏损的,还有A股市场上的光伏企业天威保变,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额高达52.33亿元,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下属公司全部重亏,其中,天威四川硅业公司亏损额达11.68亿元,保定天威薄膜光伏亏损12.48亿元。
“公司所属新能源行业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市场萎缩,产能过剩,产品低价徘徊等情况仍未好转。”天威保变官方表示,公司旗下新能源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导致当年出现较大亏损。3月13日,天威保变公司发行的“11天威债”暂停上市。此前几天,ST超日公司发行的“11超日债”宣告违约,成为中国债市的第一个违约案例。
海润光伏尽管也踏准了这波光伏复苏的行情,在第三和第四季度额实现扭亏,但由于公司上半年的亏损,造成公司全年净亏损 1.3亿元,同比暴跌6394.96%,按业绩承诺,大股东则要补偿给公司6.6亿元。同期,因上半年亏损太大导致全年净利润整体大跌的还有乐山电力、晶盛机电,分别同比下滑750%和74.9%。
在香港上市的光伏上游企业保利协鑫,也在去年下半年实现盈利,但全年则净亏损6.64亿港元。此前因多晶硅价格快速下跌,国内多晶硅企业陷入大规模停产境地。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的统计,截至2013年上半年,国内已投产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6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2013年底,国内大约有13家多晶硅企业恢复生产。保利协鑫人士预计,当下游的组件需求提升之后,上游多晶硅又没有明显的增产,可能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促使多晶硅价格回升。
截止3月19日,国内多晶硅价格从去年年底的每吨13万元,攀升至每吨17万元。多晶硅价格的走强,则是是与下游市场需求较旺盛有关。
“今年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剧,一批缺乏核心技术、成本控制能力较弱及债务负担过重的企业将成为破产重组对象,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进一步做大做强。”一位光伏业内分析人士称。
扩张
晶澳太阳能总裁谢健称,2014年光伏行业虽转暖,但会进入微利时代。他介绍,今年几大组件企业相继宣布扩产计划,预计组件增量将超20GW,势必会对产品价格形成巨大压力。为抢占市场,“量增价降”趋势明显,企业必将接受微利现实。
晶澳的光伏电池产能为2.5GW,组件产能为1.8GW,公司计划2014年第二季度之前,电池和组件产能均扩张至2.8GW。谢健表示,“今年公司步子会迈得更快,并会把视野拓展到下游产业链。在保持制造业技术与产品基础上,进军下游电站服务领域,使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去年下半年,几乎所有光伏企业都在加大出货量,甚至不惜亏损销售,目的在于清理库存,保证现金流。”一位光伏企业高管称。
近期,美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unPower发布2014年资本支出计划。该企业在报告中指出,凭借对全球太阳能市场的大胆预测,2014年资本支出金额有望达到1.5-1.7亿美元,较2013年翻了一番。
在光伏公司向下游蜂拥做电站的时候,在晶澳太阳能副总裁曹博称,分布式电站的挑战还很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且缺乏完整的融资保障体制;电费收入因中国诚信机制不健全而会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之光伏电价补贴的发放不及时、智能电网并网辅助技术不成熟、屋顶资源有限等,也都会影响分布式电站的发展。目前,0.42元/千瓦时的补贴力度,还不足以触发住宅屋顶的安装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