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做大容易,做强做精难。大处不容失误,小处要严格管理。
乔秋生很忙,8月24日上午,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刚从郑州回来。他中等身材,平头正脸,言谈中透着一股憨厚。
在他的办公室,记者与人造金刚石中国第一的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旋风)的掌舵人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记者试图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找出企业家的睿智和霸气,然而在这个憨厚的乔董事长身上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企业家的睿智。
乔秋生的“减法”
2003年以前,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建设的大潮中,黄河旋风也不例外,公司管理层决定要步入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2003年,乔秋生接任董事长后,黄河旋风的多元化之路已经“试水”。其中有一项大家非常看好并努力争取到的阿深(阿荣旗至深圳)高速公路80公里路段的建设经营权。
干,还是不干?
一些管理高层劝乔秋生:干吧,这个项目中标不容易,再说钱能生钱,为啥不干?然而,乔秋生作出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决定:退出。他还决定退出其他行业的经营,把全部力量用到人造金刚石主业上。
面对与老董事长一起共事的老同志的质疑,乔秋生一笑了之。他已经看到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将给企业多元化发展带来的影响,“瘦身”势在必行。
从高速公路上撤出来的资金达2.9亿元。乔秋生说,如果当时不退出,企业就会被拖垮,就没有黄河旋风的今天。
除了撤出了阿深高速项目以外,其还停止了与印度合作的造纸项目的上马,仅这几个项目的撤出,就为黄河实业增加了近4亿元的资金流。
乔秋生的“烧钱法”
每家企业都希望自己赚到的钱越来越多,花出去的钱越来越少。然而,乔秋生却在鼓励自己的研发中心“多烧点钱”。
科技就是生产力。平时生活俭朴的乔秋生在给研发中心的科研经费上,显得非常大方。
“黄河旋风的科研经费已经占到了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五。”说起这宗“烧钱的买卖”,吃过11年洋面包先后留学于日本、美国的王裕昌博士介绍。
据王裕昌介绍,金刚石复合片的研发需要千百次的生产试验,每次试验失败,单作废的一个气锤就是一辆桑塔纳轿车的价格,为此黄河旋风项目课题组花费了3年时间,总投入近3000万元。
乔秋生深知,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业绩飞速增长还得在技术方面占据优势。然而科技的创新和改革需要的是人才。
“决定要引进的人才,对方提出的条件就是我们给予的条件,不再讨价还价。”乔秋生说。
就是凭着这种魄力,黄河旋风旗下招揽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多门类、多学科、成系统的研发体系,实现了金刚石及制品新技术方面的一次次突破,仅在人造金刚石大吨位压机方面就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0多项,率领中国金刚石产业直追世界一流水平。
乔秋生的“工作法”
中国的民营企业有着裙带关系通病或家族企业,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上世纪80年代发迹的企业,很多没有能够逃脱“家族企业”的命运,最后倒闭。
黄河旋风副总经理路国江介绍,在黄河旋风,乔家的亲属一律不准在公司上班,不准参与公司的管理,虽然乔秋生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但只有乔秋生一人在集团任职。路国江认为杜绝裙带任职,是黄河旋风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企业的基础。
除此之外公司还改变了一些陈规陋习,比如公司规定高管人员不许串门,无论公事私事都在办公室说,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的迎来送往,均按照公司的工会等组织的规定实施。
当兵、做销售员、做工人、去日本留学、做销售科长、做车间主任、做副总经理。这就是年仅43岁的黄河实业掌舵人乔秋生近20年的历程。这样的经历也让他形成了细腻的性格。
“企业做大容易,做强做精难。大处不容失误,小处要严格管理。”乔秋生说。
中国的人造金刚石合成比美国晚了9年。如今,黄河旋风的人造金刚石产品已开发出六大类146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15亿克拉,居世界同行业第三位。
“我们计划2015年前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在综合实力上能够与世界前两强一争高下。”乔秋生说。这个时候我们方感受到了这个企业家睿智同时的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