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家能源局在年初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要求2014年光伏新增装机14G瓦,专家估计,达成目标约需1400亿元投资。而融资是光伏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电站项目由于回报周期长、...
国家能源局在年初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要求2014年光伏新增装机14G瓦,专家估计,达成目标约需1400亿元投资。而融资是光伏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电站项目由于回报周期长、风险高,一直是银行敬而远之的领域。业内人士介绍,银行给光伏电站项目贷款的利率比其他项目都高,由于国家有政策,很多银行对新能源项目很欢迎,但惟独光伏享受不到这个待遇,面对光伏电站建设,银行总是推脱“要再研究研究”。专家表示,电站投资好是好,但由于无法获得担保,银行贷款难以运作。
有专家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只盯着银行,还要尝试其他融资途径,例如证券,甚至是引进外资。但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中国光伏不缺钱,之所以没有大量资金涌入这个领域,关键是光伏电站盈利模式还不明晰。光伏电站回报周期长达25年,远高于一般金融产品的回报周期。协调好这个利益分配或是破题光伏融资的关键。专家表示,光伏发展必要要金融创新,预计2014年光伏融资的形式会更丰富。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主张融资渠道多元化,“既有银行也有证券债券市场,同时不排除引进外资。”
“因为引进外资已经在其他行业广泛应用,如果开放继续深入的话不排除外资进入光伏业,但这些都需要在国家法律框架之下进行。”孟宪淦说道。
不过,“外资进入光伏电站相对比较复杂。”孟宪淦透露,“尤其做分布式光伏电站,麻烦事太多,其中主要的就是利益的分配和商业模式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土地、房屋没有私有的国家,这就造成了工程在利益分配上的不确定性。”
而晶澳太阳能经理王润川则表示,目前,在中国现有政策下,并没有限制外资银行等进入中国光伏电站。“之所以没有先例,是因为目前连中国银行都不愿投资中国光伏电站更何况是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往往考虑到的风险远比国内光伏业所考虑的风险要多得多。”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目前并不缺钱而是投资者不愿意投资光伏电站。王润川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光伏电站的运营模式。”
“光伏本身并不缺钱,还没有到亟须引进外资的地步。”王润川解释说,“目前中国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光伏电站,之所以没有大量资本涌入,是因为光伏电站还缺少稳定的收益,风险尚不可控,也就是投资回报不可预期。”
“如果从证券债券角度看,光伏分布式电站的收益率应该高于银行的存款和债券利率,可以用债券的发行方式来发行25年债券,相当于长期收益。”孟宪淦告诉记者,“还可以分段来经营,可能第五年的债券收益率比较低,那么价格比较低,越往以后收益越高,价钱可以高一些,根据投资人的要求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还是说我们有比较好的政策才能让投资者掏钱,现在之所以没人往里面扔钱,就是因为政策的不确定性,大家缺乏信用。”孟宪淦说,“虽然,目前根据债券、银行、外资等方面的投资建议很多,但是可操作性都不大。”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产业研究员红炜表示:“终端市场的融资应当以金融创新为主,不是传统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那么需要创新金融产品。”
“可以由大型的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启动资金;还有资产证券化,以大型产业资金为初始投入,加上资产证券化的回收滚动的形式,来保证每年可持续多元的融资需求。”他介绍说,目前很多民营光伏企业卖出了电站,但是资金还没有收回来,这完全可以做成信贷资产证券化,将电站项目做成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