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1979年3000元始创,还是去年实现51亿元的销售佳绩,乃至今年销售收入期望突破60亿元的构想,黄河实业集团每上一个新台阶都是思想解放和科技创新的结果。”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乔秋生如是说。
24日,记者走进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黄河实业集团”),走近乔秋生,探寻他驾驭、操控以及谋划企业发展的奥秘。
投资3000元 而今销售额51亿
1979年,黄河实业集团还是一个投资3000元的手工作坊,在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场地的条件下,生产低附加值的塑料编织袋、石棉瓦等低档产品,企业曾长时间处于濒临倒闭的边缘。
企业决策者逐渐认识到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打开思路,解放思想,上高科技项目,引进人才”的发展思路。1984年,黄河实业集团研制开发的金刚石水磨石机迅速占领市场,第二年,企业销售额猛增到1.3亿元,让企业首次尝到了打开思路,科技创新的甜头。
乔秋生说:“给企业带来重大转机的是人造金刚石。上世纪80年代购置专利、90年代大规模科研投入,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该公司产品有6大类146个品种,主导产品是人造金刚石及其金刚石制品。黄河实业集团的人造金刚石年产量达30亿克拉,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世界第三,其骨干企业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就获准上市。2007年,黄河实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利税6.7亿元,创汇3516万美元,扛起了地方税收的半壁江山。
引进人才 提啥要求全部接受
“黄河实业集团有今天的辉煌成绩,靠的是解放思想,实施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管理机制。”乔秋生说,解放思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不切实际的解放思想是蛮干,企业长久不了;对解放思想瞻前顾后,对谋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犹豫不决,那是闭关锁‘企’,企业没有发展前景。”
在对高新技术领域最宝贵的人才资源的引进和管理上,乔秋生提出了“对方提出的条件就是我们接受的条件,对方提出的要求就是我们答应的要求”这一理念。如今,黄河实业集团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开发和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使企业在人造金刚石单晶、聚晶等超硬材料方面的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四年之后 销售收入冲击世界第一
对于现代工业而言,人造金刚石不可或缺。长期以来,西方知名企业垄断了这一国际市场。
乔秋生改变了这一切。
他邀请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几十位行业领域的专家,投入科研经费2亿多元,在较短的时间里成功研发了六面顶人造金刚石压机。压机的吨位也不断提高,单次合成产量也由原来的15克拉提高到现在的180克拉,产品品级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仅代替了进口,而且还实现了批量出口。
乔秋生说,黄河实业集团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长葛为基础,以郑州为窗口,以上海为依托,以人才求发展,以人造金刚石为主业。计划到2012年前后实现100亿元的销售收入,冲击人造金刚石综合实力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