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铜贸将步钢贸后尘?业内专家目前并不认同这一说法:“融资铜”与钢贸融资“大相径庭”,铜价格下跌导致崩盘的概率并不太高。但银行对此并不自信。记者从贸易商获得的消息称,建设银行、兴业银行...
铜贸将步钢贸后尘?业内专家目前并不认同这一说法:“融资铜”与钢贸融资“大相径庭”,铜价格下跌导致崩盘的概率并不太高。但银行对此并不自信。记者从贸易商获得的消息称,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开始收紧铜贸易贷款,上海、浙江、河北及广东的多家银行,已经停止对铜贸易商开立信用证,对于躺在保税区的“融资铜”来说这恐怕不是好消息。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行现在对于新增的铜贸贷款比较谨慎。而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方面则回复称,“消息不属实,在上海没有此说,并没有收紧铜贸贷款”。
信用证“循环开”
从融资手法上来看,融资铜和此前沸沸扬扬的钢贸融资大相径庭。钢贸是通过抵押来实现贷款,重复抵押十分常见。融资铜则是通过信用证贸易来达到借款的目的,重复抵押现象很少。
据记者了解,信用证贷款一般这样操作,当铜贸易公司之间或者铜贸易公司与外商签订了铜进口合同后,就会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拿到信用证后,由银行支付货款给外商,直到信用证承兑日到期后,贸易公司才将货款支付给银行,信用证到期期限一般为180天。这些进口铜一进入国内,便在国内市场上按照市价甚至低价抛售,用于资金套现。而往往这个时候信用证贷款还未到期,这相当于贸易公司有了一笔短期贷款,当信用证快到期时,贸易公司又可以申请新的贷款,只要跟银行关系好,可以不断循环操作,这样贷款资金就一直在贸易商手中。
一位贸易商为记者打了个比方,比如有甲、乙两家公司,甲公司正常融资买一批铜,然后卖给乙,乙在购买时再去开一次信用证,然后再转给丙……循环往复,同一批货转几手,就能开几张信用证,此前上海等地已经开始收紧信用证业务,很多企业就去江苏、浙江的银行开信用证,但随着监管从严,信用证开设将越来越难。
“融资铜”缘何猖獗
其实无论“融资铜”、“融资胶”还是其他的融资大宗商品,都是一种资金的拆借或者是一种套利行为。
以融资铜为例,当市场资金趋紧(如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本国货币相对升值的背景下,融资铜就被市场所青睐。2012年底,人民币再次处在升值通道,且市场资金面趋紧,是导致融资铜高企的主要原因,当时市场统计保税仓库铜库存达到100万吨。
尽管融资铜会受到进口亏损的制约,2012年进口铜每吨亏损最高曾达到4200元,而年平均吨亏损也在2000元左右,但在高息差的背景下,融资铜仍存在利润空间。
记者通过一场有色金属分析机构举办的铜外贸金融沙龙的宣传单发现,融资铜的成本大大低于市场融资成本,该宣传单上这样写道:“聚焦铜融资成本,关注超过60亿美元规模、6%-7%资金成本的融资蓝海”,这大大低于从银行正规渠道得到的贷款成本。
“而因为铜融资得来的资金并不一定用于正规生产经营领域,而是投入了房地产、信托、地下钱庄等产生高收益的项目中,在2011年、2012年资金面紧张的时候,高收益项目可以达到一年30%,甚至更高的收益,这样的融资生意可谓利润丰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如此高额的息差就是融资铜存在的动力。
500亿元坏账可能
据广发证券估计,中国高风险铜贸规模可能有500亿元,一旦发生资金断链风险,银行业将面临增加数百亿不良贷款。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对记者表示,贸易融资由来已久,而且在国际市场上相当成熟,如果国际贸易市场没有贸易融资将不可想象。但问题是中国的贸易融资与国际市场的规范贸易融资完全不同,所谓的“融资铜”、“融资胶”只是贸易融资的其中一种形式,实际上所有产品融资都可以做,只是“融资铜”、“融资胶”已经非常成熟,拥有一批一手庄家,在境外有成熟的融资结算平台。
“短时间内,铜贸不良贷款集中爆发的可能性并不大。尽管铜价在下行,但是跟之前的钢贸相比波动不是很大。”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表示。
但著名财经评论员许一力认为,“融资铜”已经成为外贸潜藏危机。“考虑到美元回归强势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可以大胆推断,未来‘融资铜’危机爆发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