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和4%,GDP增速目标和CPI控制目标将出现一个历史上的“新组合”。
昨日(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勾勒出2012年工作方针。作为诸多经济指标的核心,今年我国GDP增速目标设定在7.5%,比去年实际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且是8年来首次低于8%;CPI控制目标则锁定在4%。
尽管上述GDP增速目标与“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预期一致,但仍然引起广泛关注。有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处在高速增长惯性中的中国经济来说,0.5个百分点的“减速”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同时,在外部环境不理想的当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刻不容缓。
经济增速目标柔性回落
昨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答记者问时说,“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要实现7.5%的增长速度,还要作出艰苦努力。”言外之意,7.5%是一个并不低的增长速度。
他称,把经济增长速度适当放缓一些、定低一些,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贯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发展路子。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前两年GDP实际增速都超过了预期目标,但整体上处于逐步回落中,这种柔性回落也打消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且缓解了通胀压力。
事实上,GDP增速目标的调低可能还面临着现实环境。
首先是内部环境。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
外部环境同样不容乐观。“国际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包括欧债问题、地区热点问题,也包括发达国家在经济复苏过程中还遇到很多困难。”张平说。
地方“调降GDP”有难度
在贾康看来,调降GDP增速目标是“引导性指标”,而非硬性指标,是希望各地方政府把注意力更多转移到结构调整上。
作为一个长期处于高增长惯性中的经济体,放缓经济增速引起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不少学者就担心,在经济增速下滑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结构,很可能影响就业。
决策层对此显然也颇为关注,张平表示,尽管经济增长速度预期目标调低了0.5个百分点,但仍然要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而根据报道,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仍然要实现900万人以上,与去年持平。
然而,根据以往经验,地方政府似乎更倾向于通过提高GDP增速来保就业。全国除北京、上海等经济领军省市将目标定在8%~9%以外,不少省份的目标依然达两位数。
“扩内需”将成关键词
在投资疲软、出口不振的当下,“扩内需”无疑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在昨日下午的政协分界别讨论会上,经济界别的一位委员说,“以往我们经常提三驾马车,但现在这个概念很少听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扩大内需。”
政府工作报告也在“今年主要任务”中最鲜明的位置点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梅兴宝认为,在政策支持下,今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或许会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劲马车。
另一方面,不少业内专家并不过于担忧GDP增速下滑。李若谷说,今年我国通胀目标是4%,GDP目标是7.5%,相加为11.5%,如果用M2的14%减去11.5%,还要多出2.5%的增长空间,“我们国家以往也是如此,说是几,最后的数字总是要高一些。”
全国人大代表、社科院人口与环境研究所所长蔡昉也认为,今年实际GDP增速不会那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