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纳米聚晶金刚石项目石墨饼的爆破声,恰似春雷炸响,揭开了古交市新兴产业集中发力的序幕。而一墙之隔的赛隆陶瓷项目,正铆劲向着投产前行。与此同时,人体健康信息无线监测系统、泡沫彩釉玻璃、液体金属散热芯片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转型项目集群,在科技园区落地生根、不断成长。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培育、引导、推动下,"太原煤都"古交正阔步走上高科技支撑的转型大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焦煤基地古交遭受重创,GDP下滑一半。发展方式不转型,古交已无路可走。根据袁纯清书记"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理念,古交确立了依托高科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转型之路。今年,古交确定的4大类16项标杆项目,总投资234亿元,大部分是高科技项目。其中,太原煤气化已确定整体搬迁古交,投资150亿元发展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转化甲醇、有机硅以及煤焦油深加工,形成煤炭精深加工多联产循环体系。这些项目将为古交转型发展、二次腾飞插上双翼。
"我们的技术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准,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电池、切削刀具等领域。现在采用此项技术的只有美国杜邦公司,但我们的项目成功后,生产效率将是它的10倍。"5月7日,记者在古交见到了纳米聚晶金刚石项目的研发团队--中科院的三名专家。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终于在古交走到了产业化门前。
"产品还在试产,就有国外大公司上门要求包销……"前"煤老板"、古交市科华纳米聚晶金刚石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忠自豪地说,项目投资0.46亿元,主要原料是石墨,成本低,而产品国内外市场很好、价格不菲。全部达产后,年产4000万克拉聚晶金刚石,产值2.8亿元。
正在进行厂房建设的赛隆陶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古交高科技项目的另一面旗帜。该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变废为宝的循环型高科技项目,主要原料是煤矸石。总投资1.2亿元,年产1万吨赛隆粉体,达产后预计年产值4亿元,利税1.2亿元。据悉,像这样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转型标杆项目,在古交已经落地11个,其中5个项目是"煤老板"与中科院合作开发的。
"这么多高科技的好项目之所以能花落古交,是市委、市政府下决心促进经济转型的结果。"
该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为走出资源型经济大起大落的怪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组团赴中科院拜访、洽谈,最终全国首个县级霞光工程产业基地落户古交。从2010年起,依托中科院密集智力优势的产学研项目对接会,每年都会不定期在古交举行,成为古交转型跨越最有力的后盾。
争转型抢科技,在古交蔚然成风。为使项目尽快落地,古交建立了招商项目跟踪落实工作机制,推行一个重点项目由一位市级领导牵头、一个部门包联、一套办法推进的服务模式,并运用"零等待、零距离、零投诉、零容忍"的办法,促进科技、资金、项目畅通引进。
在培养工业转型项目之外,古交还充分利用"两岸青山相对出"的自然优势,在山水之间建设东部新城,打造城市新貌,在小城镇和自然村之间建设中心村,完善生活服务功能,实现从粗放到循环、从脏乱无序到城乡宜居的精彩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