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国际媒体一直在讨论戴比尔斯减产的事情,因为这是该集团今年第二次主动下调年产量预期。
之前,在4月份发布产量报告时,戴比尔斯宣布将今年的产量指引从2900-3200万克拉下调至2600-2900万克拉。
而现在发布了中期财报后,戴比尔斯再次下调了300万克拉的产量指引,成为2300-2600万克拉。
业界普遍认为,再次下调产量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钻石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中游(以印度为主)库存积压严重,从而“逼迫”上游矿企减少毛坯的输出。
从 Paul Zimnisky 最近的数据来看(如下图),毛坯钻价格近52周的降幅为13.2%,呈现了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态。
事实上,在今年第二季度,除了戴比尔斯之外的其他不少钻石矿企也出现了产量下降的情况:
· Burgundy Diamond Mines 产量为122万克拉,同比下降10%;
· Lucapa Diamond 产量为1.32万克拉,同比下降19%;
· Mountain Province Diamonds 产量为131.9万克拉,同比下降2%;
· 力拓集团的 Diavik 矿山产量为70.2万克拉,同比下降28%。
虽然这些公司产量下降的原因都比较复杂(如安哥拉矿区过于潮湿、力拓集团之前在矿区发生了空难事件等等),但主要原因还是市场需求低迷导致的供应过剩。为了维持天然钻石的行业价值和产品价值,上游公司似乎不约而同地降低了产量,并同时采取了灵活的市场策略(如戴比尔斯放宽回购政策等等)。
这是一种经过百余年历炼的默契。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断定天然钻石市场会很快复苏,毕竟控制上游的供应只是一种由上至下的维持价值的手段,并非决定性因素。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提升下游需求,其中包括营销的深入和零售商的进一步培养。
只不过,虽然天然钻石行业很看重零售商在消费市场上的影响力,但培育钻石行业的部分领导者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下图)
7月24日,《金融时报》在其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潘多拉珠宝CEO Alexander Lacik的观点,认为“天然钻石的矿主们高估了零售商在影响消费者方面的能力”。
“有人认为零售业可以突然将一种商品的选择强加在消费者身上,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观点。”
针对Rapaport等组织经常说的“培育钻石零售商利润过高”这一点,Lacik的观点更加明确:消费者不会基于零售商的利润率来决定购买什么,好比你买一辆车,会在乎经销商利润率多高吗?
嗯,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