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如今的宁波兼具江南秀气和硬核科技,刚柔并济之下使得宁波GDP在2022年达到15704.3亿元;今年一季度,宁波以近百亿元的优势取代天津晋级全国第11位,被当地媒体形容为“离‘全国前十’一步之遥”。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源于一个又一个科技前沿创新团队的拼搏。而成立于2013年的宁波晶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晶钻)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家国内行业生产规模最大、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的化学气相沉积(CVD)大单晶金刚石生产制造商正在甬江创业的大潮中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甬江科创大走廊,笔者看到了已经建设好的以钻石切面为灵感的工厂厂房以及正在建设的办公大楼,宽阔的“钻石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产业园规划用地约123亩,计划总投资超15亿元,涉及业态涵盖金刚石的生产装备、生产材料与电商销售、联合研发等综合业态。
宁波晶钻董事长张军安表示:“成立于2013年的宁波晶钻正在快速发展,十年间,产能得到了迅速增长,同时产品线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公司拥有3位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及多名跨多个行业领域的外籍及海归研究员、教授、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并同日本、美国多家跨国公司、大学、研究所建立长期战略联盟。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晶钻科技会成为宁波一张亮丽的名片!”
打破技术封锁,走自主研发之路
在张军安的叙述中,宁波晶钻的起点既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野心,也是科技报国的具体呈现。在他看来晶钻科技可以说是全球“培育钻石”这条赛道上最早一批“尝螃蟹的人”,传统合成金刚石的方法主要是依靠高温高压,而晶钻“培育”出来的钻石主要是采取了一种名为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技术。
何为CVD技术?这个过程和“种植”类似,形象来说,就是在超真空培养仓中,用小钻石作为“种子”,通入碳源气体,让“养料”中的碳原子在微波作用下分离出碳原子,逐渐沉积在钻石种子上,并按钻石的“DNA编码”顺序结晶,这种技术相对于高温高压的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让“钻石种子”成长为更大、更纯、可控掺杂的钻石晶体。
2013年年初,CVD大单晶金刚石生长技术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实验室里研制成功。但要使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真正实现产业化、国产化,中间隔着资金、管理、市场等诸多难题,困难重重。
在这个关键时候,来自河南的商人张军安为该项目注入数百万元的资本,于是张军安和中科院的两位研究员江南、张文武创办了宁波晶钻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江南拥有日本大阪大学电气工学科博士学位,曾在日本与美国工作多年,不过国外的工作并不能让他获得满足感,“在这期间的研究,说到底是为别人作嫁衣。”抱着“为中国人在国际业界争口气”的决心,江南主动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回国,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成果,应用到国内的相关制造企业中。
张文武同样也是一位归国博士,拥有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机械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全球研发中心工作,2012年,张文武毅然回国,以“旗舰人才”身份进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三位领军人才的合力促使宁波晶钻走向了一条自主研发、突破的荆棘之路。在产业化这个关键节点,相关企业面临最大的关卡就是在“培育”设备上。当时,在国内,想要合成出高品质的单晶金刚石,能供应相关设备的厂家并不多,一般是从日本、美国、德国进口,价格也非常昂贵,换算成人民币大概需要近300万人民币,而且它的核心配件还会受到一些出口掣肘,这对于一些刚走出实验室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堵高墙。
为了不被国外高昂的制造设备扼住喉咙,这支年轻的队伍在专家团队指导下开始自己动手搞起了研发设计。“当时团队总共四十余号人,我们把一半的人力都投到了这一块,是抱着完成全面国产替代的决心在推进的。”张军安回忆道。2014年,在攻坚了近一年之后,好消息终于如约而至——宁波材料所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台CVD装备,晶钻科技用其生产出了第一颗“中国血统”的钻石。
目前,晶钻科技自主研发的CVD装备已经迭代到了十几代,实现了完全的国产替代,共拥有机台数达到了900台。这些“钢铁工友”,成为宁波晶钻走入全球金刚石产业序列的最坚实后盾。
夯实研发,带动金刚石功能化布局
实际上,金刚石除了培育钻石民用以外,在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如芯片、微电子、量子、光学、超精密加工、高端医疗等领域均有极佳的应用前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宁波晶钻没有止步于“培育钻石”,将目光放在了金刚石的功能化研究领域。在张军安看来,未来的金刚石将在量子计算、光学窗口、半导体等领域有着宽阔的应用。
“现在整个行业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之中。2013年,单晶金刚石的尺寸一般在3毫米左右,现在最大已经可以做到30毫米。但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如果要将这个材料与芯片等产品相融合,它就需要做到4英寸、8英寸甚至12英寸。”张军安对于未来的展望也印证了一个观点——“钢铁时代”和“硅时代”之后,“碳时代”已经悄然崛起,而单晶金刚石正是材料领域的重要抓手。
广阔的应用前景让晶钻科技团队在攻克CVD装备的难关之后,迅速投入产业化尝试,产能以每年3倍、4倍的速度扩张。目前宁波晶钻的产品已经覆盖CVD金刚石大单晶(培育钻石)、超精密单晶金刚石刀具、金刚石复合高导热材料及器件、金刚石表面纳米改性、金刚石磨具(金刚石锯片、金刚石砂轮、金刚石绳锯等)、超真空CVD设备,超精3D激光雕塑设备、纳米超精金刚石刀具研磨设备等。以强大的技术实力为支撑,延展产业链是宁波晶钻的既定战略。
在采访中,张总屡屡提到,中国金刚石与国外的差距是一个综合的考量,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差距,是一个牵涉到管理、理念、设备等综合性因素,在某些方面,中国已经远超国外。“我们的研发团队时刻没有停歇,一直在攻关技术难题,尤其是设备方面。”对于宁波晶钻来说,就要牢牢地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而制于人。
在张总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宁波晶钻的生产车间,看到了数百台贴着宁波晶钻LOGO的CVD金刚石设备正在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中运转。在设备的腔体中,笔者看到钻石正在技术的加持下缓慢地生长,科技在此刻显出它独特的魅力,这里面蕴含着宁波晶钻研发团队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攻关,无数个跃跃欲试,为中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野心在这里得到抚慰。
利用好资本市场,是为更好的发展
在宁波晶钻的企业介绍中,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知名、国际著名的人造金刚石及制品和相关装备专业示范企业。现有员工540余人,产品出口到欧美、印度、日本、韩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与众多世界顶尖品牌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研究领域方面,正如张总所说,公司在大尺寸单晶金刚石材料在激光晶体、光学窗口、热沉、高功率器件等方面的应用继续投注研发力量,希望通过技术的突破,在金刚石功能化应用领域取得成就。
自2015年,宁波晶钻国内首条自主知识产权的CVD大单晶金刚石工业化生产线投产以来,宁波晶钻团队先后在2016年荣获浙江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2018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宁波市“2025重大专项”,2021年成立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被甬股交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科创之星”,2022年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自主研发的MPCVD装备850台居全球首位。
宁波晶钻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团队清晰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战略定位。宁波晶钻以金刚石材料为核心,打造生长装备、工艺装备、加工装备及检测装备等四大关键平台,围绕材料产业、装备产业、器件应用三个产业方向齐头并进。在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金刚石材料的大尺寸、高纯度、超精密可控掺杂,器件应用中的卡脖子领域发挥科研产业同步的轴心作用。
能力和野性相互匹配造就传奇。张总对待金刚石产业有着自己明确的逻辑,当被问及宁波晶钻是否会走向资本市场时,张总表示,理性看待资本市场,利用好资本市场,能够让企业走向更为规范化的道路,对企业的规模优势的建立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今年是金刚石诞生六十周年,其实对于我本人来说,我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很多传奇,也见证了行业的迅猛发展。但对于宁波晶钻来说,它还比较年轻,我们希望按照我们的既定的目标努力成为推动中国从金刚石大国走向强国路途中的一分子。”张总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