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将钻石的“永恒”和爱情的“忠贞”相绑定,无疑是广告史上最成功的营销之一,《全球钻石行业报告》显示1克拉天然钻石约为2000~5000美元。但如今,前往各大商场柜台却不难发现,国内钻石的价格早已跌至每克拉小千元,不足曾经的10%。
01、谁将钻石“推下”了天价神坛?
商业调研机构贝恩资讯数据显示,中国智造或许是推手之一。2020年中国钻石产量已占据全球80%以上份额,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河南。不仅如此,10克数千元,被誉为“软黄金”的鱼子酱、22000一克的时光胶囊“若返”,无不因中国制造的入场迎来价格滑坡。
外媒无奈表示:“人造钻石是钻石巨头们的灭顶之灾,而中国制造则为奢侈品产业敲响了丧钟”。
02、中国制造:把价格打下来
与常规认知不同,一克拉天然钻能卖到上千美元,其实与原料稀缺无关,靠的是国际钻石商的“三板斧”。
首先是控制产量,目前全球已勘测出的天然钻石储备约为25亿克拉,但为减少产量,戴比尔斯等国际钻石巨头不惜辞退矿工、削减和关停大批矿井,人为制造出钻石稀缺的假象。
其次是制造需求,2021年戴比尔斯发布的财报显示,其年营销费用不低于2亿美元,将钻石与爱情深度绑定,为防止钻石被二手倒卖,还打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词,乃至出现“无钻不婚”的畸形现象。最后则是成立商业联盟,把钻石切割纳入专利,所有不愿意加入“戴尔比斯联盟”的钻石商,通通被踢出局。
靠着“三板斧”,钻石正式进入天价时代,不过当西方巨头们攻城略地之时,中国科学家却默默地在人工钻领域埋头苦干,转机正蕴藏其中。2019年,中科院“培育钻石技术”取得新突破,7天就能“长”出1克拉钻石,净度、颜色等与天然钻并无二致,且价格只有天然钻的1/10。
降维打击下,2021年我国的人造金刚石(钻石的原石)产量便已经达到200多亿克拉,贡献了全球超过95%的产量,光河南一个省,就占了全球总产量的80%。西方巨头称霸钻石行业130多年的局面至此终结。
中国制造“吊打”西方巨头的案例屡见不鲜。曾被誉为“软黄金”的鲟鱼子酱,如今在国内电商平台上仅售数百元。原因在于2013年中国水科院解决了“人工养殖鲟鱼”难题,国产鱼子酱年产量从0.7吨暴增至135吨。
哈佛实验室率先发现的“时光胶囊”,其核心物质在动物与人体临床中,展现出不俗的老化逆转功效,巅峰期被售至2.2万元一克,是同期黄金价格的70余倍。如今随着国内生科企Geneharbor的入局,国产版本“若返”,价格下沉至四位数的“白菜价”。
价格下跌带来的是市场成交的暴增,在京东等平台上,“若返”补充剂成交总额常年位居榜首。业内人士则表示:在国产技术加持下,我们的(若返)产品其实已经远胜进口品。
03、向中国制造低头的国际巨头
技术的突破只是一方面,能否获得市场的认可,将技术变成金钱,更是关键所在。
此前我国培育出的200亿克拉原石,绝大部分用于冶金、采矿等下游产业,毛利远不及钻石首饰,用一句圈内人的话来说,就是“钱都让老外赚走了”。
幸运的是,随着河南地区形成培育钻石产业集群,我们的人造钻品质不断攀升,曾参与国内首颗人造金刚石课题的李植华教授表示:就算在显微镜下放大1000倍,你也看不出区别。为此戴比尔斯不惜斥资4000万美元采购了一台“人造钻石鉴定机”,仍无济于事。
市场的天平开始倾斜。2018年,以戴比尔斯为首的西方钻石巨头们终于低下高贵的头颅,开始涉足低价路线,并将自己的口号修改为“可能不是永恒的,但此刻是完美的”。
同样类似的还有上述时光胶囊“若返”。在2013年哈佛主导的临床实验中,其因可扭转老化进程、拉长剩余生存期而登上学术期刊《细胞》。国际资本随之入局,将其在全球市场的售价推至上万元每克。尽管如此,国内外老年富豪依旧趋之若骛。
彼时国内对于此类科技的研究甚少,更谈不上弯道超车。这一情况在2017年中国企业Geneharbor突破“全酶法提纯”技术后才发生改变。其落地的初代“若返”一经面世,成本相较于进口品成本下降90%,在京东国际上海量出货,评论节节攀升,甚至不惜投建百吨级工厂解决断货问题。
近年来国货设计、研发、制造多环节呈井喷态势。今年推出的新一代“若返”也从包装、原料和生产工艺上多方位升级,在刚刚过去的双11中,京东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已在第三方店铺、营养保健单品榜单中获得“双料第一”。对进口品的绝地反击,进一步夯实了国产制造在生物科技领域的硬实力。国产技术不仅让国人距离“克拉自由”再进一步,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新高度。
今年11月,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和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双双试机成功、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等离子体电流首次突破100万安培、中国天眼FAST发现比银河系大20倍的原子气体结构等,引得外媒惊羡。背靠这些硬核科技,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制造的道路将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