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的宝鸡天气湿热异常,走进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秦川机床”)的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生产车间,顿时感觉干净清爽,这里常年保持着恒温、恒湿的生产环境,工人正在忙碌并有序地加工着一个个零件。“恒温、恒湿的工作环境能让减速器的精度得到保证,生产线旁一字排开的实验机器人就是最好的‘检测站’。小到一个茶杯,大到上百公斤的设备,通过关节减速器的传导,都可以轻巧地放置到指定位置。”车间负责人介绍说。
2020年以来,秦川机床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做精做强主业,改革体制机制,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95亿元,同比增长29.39%,创造了行业下行以来同期最好水平;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8%,再次刷新历史同期最好业绩。
然而,就在三年前,在机床工具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加之企业内体制机制受限、内生动力不足等市场和自身的双重挑战下,作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龙头企业的秦川机床,遭遇了严峻的经营困境。
为此,企业聚焦主业、优化产业布局,确立“5221”发展目标,健全管理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推动公司制度“废改立释”,激发企业活力;稳定人才队伍,实行“宽带薪酬”体系、打造“星级员工”;聚焦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迈向高端制造……一系列锐意进取的改革主动战,将“随机”变为“择机”,助推秦川机床攻坚创效,焕发了老国企的崭新面貌。
突出主责 聚焦主业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直以来,秦川机床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具体业务上,战略定位不够明晰、战略管理意识不强,创新思维不足,缺乏科学论证和独立判断,忽视了自身主业和强项,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自身定位把握不精准,导致公司市场竞争力减弱。”回顾改革的初衷,秦川机床党委书记、董事长严鉴铂直言不讳。
事实上,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大幕拉开之际,秦川机床的改革就已稳步开展。2019年10月,在秦川机床全年业绩扭亏无望的特殊节点,在国内重卡变速箱龙头法士特深耕多年的严鉴铂临危受命,接过秦川帅印。经过调研摸底,明确了心无旁骛聚焦主业厚植优势的思路,秦川机床多项改革密集出台。
2020年确立了“坚持主机带动,打造高端制造、核心零部件强力支撑,突破智能制造数控关键核心技术,主动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研发任务”的发展战略,并确立“5221”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末实现主机收入、高端制造收入、核心零部件收入、智能制造和核心数控技术收入分别占到总销售收入的50%、20%、20%、10%。
“改革最大的好处,就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同时丢掉包袱,留下优良资产。”严鉴铂说。秦川机床通过内“整”外“联”,打破行政壁垒,引领集团各权属企业间、秦(川)—法(士特)间广泛协同,交流互鉴;着手调整组织机构,通过优化总部职能将秦川机床总部管理职能与秦川机床本部管理职能分离,解决了总部职能不清晰、生产与职能界限不清、机构冗杂、人员超编等问题,成立“秦川机床总部”,打破“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统一产供销,实现扁平化管理,运营效率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对下属企业、参股企业进行梳理,对于与主业关联度不高、支撑性不强的下属企业,列入“压减”工作清单。截至2022年6月底,秦川机床累计完成“压减”企业43户。
此外,为拓展高端机床产业链,进一步发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秦川机床收购法士特集团下属企业陕西法士特沃克齿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克齿轮)100%股权。具备生产高精尖产品能力的沃克齿轮,是秦川机床的下游主机客户,二者有着得天独厚的协同优势,沃克齿轮在精密齿轮批量化生产加工方面的优势,可以促进秦川机床工业机器人减速器业务的发展,不但让公司主机业务形成从研发、试制到改进升级的快速客户体验反馈机制,主机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突破秦川机床发展瓶颈,释放发展潜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通过聚焦主业的相关措施及时出台和持续执行,公司各项经营指标有了大幅改善,并在2020年一举扭亏为盈。
人才强企 青干跃升 凝聚企业发展动能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机器人关节减速器车间的袁飞侨正在与工友探讨着产品精度的问题,这位30岁出头的小伙子在2020年通过竞聘成功当选车间主任。
“秦川的机器人关节减速器负载范围是国内最全的,可以从5KG做到800KG。”对于自己的工作,袁飞侨显得十分自豪。
机器人减速器车间被视作秦川机床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前几年秦川机床主业不振、业绩欠佳,员工对企业发展前景不乐观,人才及干部队伍不稳定,为此,公司在聚焦主业、开拓市场的同时,将稳定干部人才队伍、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作为着力点,持续全面进行机构改革,科学设置集团三级架构,解决机构复杂、权责不清、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等积弊。
为提高管理效能,秦川机床启动干部制度改革,推行“1+2”干部管理模式,集团干部竞争上岗180人,占企业管理人员总数38.46%,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24人,干部平均年龄“年轻”4岁,80后、90后中层干部占比逐年提升。与此同时,秦川机床还积极推进薪酬制度改革,研发人员推行“宽带薪酬”体系,拉大薪酬浮动范围;一线及管理岗位员工实行“星级员工”薪酬制度。
青年骨干竞聘上岗、员工待遇福利明显改善,也消解了公司长期以来因地域因素造成技术队伍不稳定的隐忧,仅去年,公司招聘本科学历以上员工184人,新生力量融入的同时,员工整体工作面貌焕然一新,随着公司业绩的逐步好转,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稳步增强。
协同创新 科技赋能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突破,我们已经能够与进口产品比肩,远远超过了国内同行水平。”在YKS7225 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前,秦川机床技术研究院负责人介绍了中国机床行业的现状:高端有相当份额依赖进口,中端一部分领域被合资企业把持,低端市场国内企业竞争激烈。“整体上机床行业的水平和国际上还有不小差距,但在一些细分门类国内机床的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比如秦川主机板块的核心产品磨齿机,在某些性能指标上并不比国外品牌差。”
科技创新是秦川机床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不管是在传统精密磨齿机领域还是涉足机器人减速器,秦川机床始终投入极大的研发创新资源。公司聚焦创新资源,协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联合华中数控(300161)、西安交大等17家单位院校共同组建“陕西省高档数控机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面向汽车、机器人、自动化等行业的终端需求开展研发与应用,解决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卡脖子”问题。同时积极寻求省内外强力合作伙伴,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突破技术瓶颈,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2021年秦川机床全年研发投入强度约占营业收入的5.56%,开发及改进新产品161项,申请专利4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殊荣。
只有掌握领先核心技术才能赢得未来。这几年,秦川机床承担及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达50余项,通过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秦川的技术实力再上新台阶,不仅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还研发了一批战略核心产品,产品不断进入国家重点领域和行业,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悉,陕西省委、省政府把数控机床产业链列为23条重点产业链之首,秦川机床因此荣登陕西省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下一步,秦川机床将以“秦创原”为依托,围绕“两链”融合,整合产研优势资源。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已经动工新建,集团将以此为契机打造原始创新技术策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发挥行业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提升产业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