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会上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管控有关举措做了重要解读。
生态环境部有关举措政策
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与2019年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一是扩大了分级范围,由原重点管控15个行业增加到控制39个重点行业,增设重点行业移动源应急管理技术指南,要求建立门禁系统和电子台账。二是加严了指标要求,细化差异化指标,包括能源类型、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技术、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监测监控水平、环境管理水平、运输方式、运输监管等。三是增设了绩效引领指标,39个行业中,分设14个企业绩效引领指标。四是细化了在绩效分级基础上的差异化减排措施。原则上,A级企业应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各项指标应该为全国一流;B级企业应当达到区域或省内领先水平。评为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B级及以下企业和非引领性企业,减排力度各不相同,煤制氮肥、制药、农药、炼油与石油化工等行业实施季节性生产负荷调整。五是明确了工作原则、各级部门职能和责任、工作程序以及本年度时间节点要求等。
河南省有关政策举措
一是编制我省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技术指南。印发了河南省机械加工、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矿石采选与石材加工、珍珠岩加工、磨料磨具、活性炭制造、肥料制造(除煤制氮肥外)、塑料制品、发制品、饲料加工、食品制造、造纸和纸制品等13个行业绩效分级技术指南,弥补国家指南未覆盖到行业。各行业设置绩效先进性指标,全部符合绩效先进性指标的企业,鼓励其结合实际,自主采取减排措施;不满足绩效先进性指标企业,根据企业资源能源类型、主要污染物有组织排放及无组织污染物控制等情况,推行差异化管控措施。
二是制定《河南省2020年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实施办法》。办法明确了工作目的和原则,梳理了各级各有关单位职责,规定了申报核定工作程序和时间节点,提出了监督管理和问责处罚具体措施。
办法明确各地应于7月30日、8月15日、8月30日、9月15日前分别将涉VOCs、金属类、建材类、河南13个行业和民生保障类企业初审结果上报省生态环境厅,经省级部门、生态环境部抽查复核后9月30日前确定;12月10日前,各地可开展一次绩效分级动态调整,并将有关企业绩效分级调整清单及申报材料,上报省生态环境厅抽查复核。对申报日前一年内存在未批先建、未按排污许可证规定超过许可排放浓度、许可排放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未安装和使用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等环境违法行为,或构成犯罪的,当年不得申报A级企业、B(含B-)级企业、引领性企业、符合绩效先进性指标企业和保障类企业。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在年度预算中安排相应经费,保障评级工作,不得向企业收取评审费用。
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制定
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修订,是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落实差异化管控措施,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0年4月,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关于修订完善2020年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的通知》,要求各地逐一排查认定企业基本信息、生产工艺、涉气产污环节、污染物治理设施和排放等情况,全省涉气工业企业总数由2019年的5.1万家增加至5.4万家。2020年9月底前,各地结合企业绩效分级结果,细化完善应急减排清单,指导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后,按照应急减排清单要求及企业“一厂一策”强化秋冬季重污染天气管控,确保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Ⅲ级、Ⅱ级、Ⅰ级预警级别情形下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0%、20%、30%以上。
本年度应急减排清单,应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保护公众身体健康的根本底线;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精准减排,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根本途径;三是坚持减少对小微涉气企业管控,避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四是坚持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确保同一区域、同一行业内,同等绩效水平的企业减排措施相对一致;五是坚持减排措施“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确保可行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