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1斜-6-2井位于江汉油田老新镇的田野里,油菜花开的季节,钻塔下不时有身穿红工装的忙碌身影,在金黄的画卷里若隐或现。
3月31日,记者在这里收获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截至3月29日下午16时,江汉石油工程钻井一公司30512JH钻井队今年承钻的4口井四开三完,创造了江汉油区单支钻井队总进尺突破万米大关最快纪录。
“过去在江汉油区打一口井,钻井周期需要25天—40天。”有着26年钻井施工经历的井队长王元红表示,88天总进尺破万米,过去简直想都不敢想。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勘探开发,在江汉老区实现钻井提速提效并非易事。“从地质构造上来说,老新区块目的层在沙市组,与其他区块相比,地质年代更老,可钻性差,提速难度更大。”王元红介绍说,继去年在该区块打出了江汉油区高产井后,他们今年又承担了4口新井的勘探任务。
增储上产是实现老油田硬稳定的重要支撑。从装备改造入手,钻井一公司去年淘汰了8部32型钻机,改装升级为30J钻机。“过去塔式井架采用螺杆连接,易脱落,安全隐患大。更新换代后的井架采用模块化设计,插销连接,井队自己就能独立完成安装。”该队党支部书记方红说,不仅如此,钻井一公司还借鉴涪陵井工厂钻井模式,给钻机配置了导轨,该队在前三口井采取井工厂施工模式,钻井液实现重复利用,设备搬迁安装时间有效缩短。
技术创新是钻井提速的重要支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钻井一公司不断强化技术参数和钻具组合的优化工作。针对老新区块上部地层造斜困难的问题,他们今年尝试采用PDC钻头定向,同时提高排量和泵压增加水力冲击效率,优化钻具组合,达到了稳斜、减少定向工作量和提高螺杆钻速的目的。
“一根螺杆价格7万元左右,使用寿命150小时,今年我们把时间延长到280~300小时,相当于一根螺杆创造了两倍价值。另外,一支钻头也打出了进尺4350米的好成绩。”方红说,成功的秘诀同样离不开管理。
钻井液被称作钻井的“血液”,减少钻头和螺杆的磨损,提高机械钻速,振动筛、除砂器和离心机三级固控设备是关键。数据显示,固相含量超过4%,设备磨损将超过2倍。“打个比方说,加药品要一个小时加一袋,如果操作工图省事,一小时加两袋,或者一股脑全倒进去,泥浆的性能就会大受影响。”方红表示,同样的活儿,不同的人可以干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科学打井核心在人,在于严细管理。
为此,该队认真落实干部带班跟班制度,严格过程控制。针对新员工占比60%的实际,采取干部大班“一帮一”的方式,加强新员工培训,提升技能水平,保证了各个工序环环相扣,机械钻速从去年的21.66米/小时,提升到今年的32.8米/小时 、33.78米/小时 、36.34 米/小时,纪录不断被刷新改写。
钻井提速提效没有终点。王元红表示,今年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全面开展建标、对标、追标工作。每打一口井,他们都与邻井最高指标进行对比,绘制曲线图,全过程优化。通过精益求精,向自我挑战,向极限挑战,为老油田硬稳定争当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