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危机中根本在转换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 危机 , 转换 , 经济发展方式|2009-11-21 00:00:00|来源 中国超硬材料网
摘要 钱惟圭一形势“世界金融危机”是今年媒体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世界金融危机”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直接的导火索是2007年发生在美国的...


  


  钱惟圭
  


  一 形势
  “世界金融危机”是今年媒体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世界金融危机”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直接的导火索是2007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次债危机。次级房贷就是面向一些信用度极低和收入不高的客户,许多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无本买房”。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放贷机构不是慈善家,他们也不是提供“经济适用房”,这种房贷肯定要付出更高的利息,贷款的利率也要“随行就市”浮动。放贷机构是可以提高效益的。所谓“两头乐的好事”,这一设计(想)是构建在贷款人信用低的基础上,一旦贷款人无力如期付息还本,构成贷款人的坏帐则风险明显。
  上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景气,实行宽松货币政策,2001-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贷款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从2003年6月6日到2004年6月30日保持了一年多的时间,犹如给消费市场打了“激素”,超低利率刺激了美国消费市场,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借贷机构大量向低信用客户发放贷款。为了对冲风险,一些机构通过证券的形式将次级抵押贷款又卖给了各种基金。但随着经济过热,美联储17次连续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升到5.25%,房地产价格随之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抵押获得融资,大量违约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帐。2006年下半年起,由于次级贷款的违约户严重出现,导致许多家借贷机构破产,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参与投资的对冲基金也损失严重,2007年7月次贷危机最终爆发,引起全球股市剧烈震荡。次贷危机,说到底是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终于破灭,是危机的源头祸水。
  次贷危机无非是信用度低,收入不高的房地产客户,在买房以后,无力偿还抵押贷款,所引发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问题,是局部的、地域性的,不至于冲击了世界金融的安全。问题在美国不少金融机构“创新”了一种金融衍生物,将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并且将风险作了转移。不仅是转移,还妄图谋取超额利润。起初1元钱的贷款,可以逐渐被放大为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火爆,即使是次级抵押贷款证券也十分抢手,这些金融机构趁机又把金融衍生品同其它行业的次级证券,甚至垃圾证券“打包”(即捆绑在一起)出售。这样多年积累的大量金融残次品,甚至垃圾就像汹涌的浪潮一样,涌向了美国以致世界金融市场,其后果就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
  有经济学家说,华尔街创造的金融创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严重的失衡)的规则是:如果赢了,银行家拿天文数字的奖金;如果输了,是纳税人和外国人“埋单”。无论输赢,在金融创新中所创造的巨额债务货币及通货膨胀,悄悄地瓜分着世界人民所创造出的财富。
  2008年9月15日(黑色星期一)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保护,标志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15日前夕,9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他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格林斯潘从1987年到2006年一直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决策机构——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是被神化了的人物,2008年被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内部版”选出的十大焦点人物之一。而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这位三年前就预测房地产泡沫会破裂的人则认为:世界正处在危险之中,那些曾看不见、摸不着的(经济)恶魔已经出笼,而引魔入室的“元凶”就是格林斯潘。因为他崇尚自由经济,完全信任华尔街,强烈支持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甚至成功说服国会,废除了大萧条时代的法律。这些法律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以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
  这场风暴来势猛,蔓延快,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冲击力度之强,影响程度之深,大大超过了上世纪30年代发生的萧条时期。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如何?今年9月份在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有一句话“这场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
  下面,试图的一些图表具体展示和说明了中国在这个大环境中的发展态势。磨料磨具,特别是涂附磨具在这场危机中,置身其内,也难脱起身,它们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图1是2004-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数字。自2004-2007年的增值皆在10%以上,逐年幅度升高,到2007年已陡增至13.0%(30万亿元),总量已是世界第三位。2008年比2007年下跌了4个百分点,其中有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因素。然而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资源严重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经济结构的失衡也不允许这种高速增长的继续。
  


  图2和3是世界银行发表的。图2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对全球2008-2009年GDP增长率的预测。显然,在2006年的4%高位,2007年受挫,2008年降至2%高一些,2009年则在1%以下,世界经济下滑。图3是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经济新兴体的代表2009-2010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从图上看,美国、欧盟、日本2009年皆为负增长,2010年开始复苏。金砖四国中,中国增长率最高,8%上下;印度稍低,6-8%;俄罗斯、巴西2009年在2%以上,2010年在4%以上。预测不等于实践的真实结果,但表明经济新兴体受危机冲击较轻,牵掣较少,有望较快站稳复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6-2008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10.7%,四国国土总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总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他们都是G20(20国集团)的成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美国高盛集团发表的报告声称,“金砖四国”正在改变世界格局。
  


  中国面临世界金融危机的袭来,采取了果断的应对措施,宏观调控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后,增加了“惠民生、保稳定”的任务。
  保增长,经济增长8%的指标是底线,这也是保就业的要求,把“保民生”落到的实处。保增长不等同于保GDP增长,而要与调结构、上水平相结合。中国的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调结构,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世界银行计算,2020年以后,我国仅为燃烧煤造成的疾病就将支付3900亿美元的费用,占GDP的13%(注:2008年我国的原煤产量是27.93亿吨,比上年增长4.1%)。有人这样形容,照此发展下去,最终是有命挣钱,无缘享受。这样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图4是2008-2009年1、2季度中国GDP的变化曲线,很明显,2008年全年下滑,从10.8%下降到6.8%,降幅最大在3季度到4季度,降了2.2%,到2009年年初继续下滑,到2季度企稳上升到7.9%。(“企稳”是粤方言,就是站稳了)
  


  图5是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工业增幅的变化。从去年10月开始下跌至今年1-2月最不景气,3月上升至6月已达10.7%,已是复苏的景象。
  国家统计局的分析,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来看,2009年上半年GDP增长率是7.1%,主要贡献率是投资,上半年新增信贷高达7.37万亿元,报纸上称之谓“天堂信贷”,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的投放量。投资贡献率是6.2%,消费贡献率是3.8%,出口仍然动力不足,贡献率是-2.9%。
  在世界金融危机全球蔓延肆虐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曙光初现,复苏在望。不仅中国跨过了艰难的一步,有了好的开始,全球其它国家也从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继续,但如此高额的投资将不是可持续的,外需的萎缩在一定时间内,恢复到危机前的状况还是难题,工业的保增长,重在调结构,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工业和信息部部长李毅中在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关系上,下半年工业更加重要的是要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领域机构的调整,一是行业结构的调整,包括提高行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中小企业产业积聚和产业转移;二是企业调整,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股权结构的调整,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以及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等;三是以产品品种质量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
  
  二 解读年鉴
  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风暴逐渐蔓延全球,造成的祸害谁也很难独保其身。中国的磨料磨具行业外向的依存度也很高,受到的影响也是值得行业同仁关注的。
  从2008年行业年鉴海关的进出口统计来看,表1是普通磨料和普通砂轮部分。
  刚玉在2007年84万余吨的高位下降了2.8%,但仍处于82万余吨的高位。由于出口平均单价的高升,出口外汇由3.2亿美元大幅度上升至5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而进口数量则下降约20%,进口金额下降约3%,即比2007年减少约150万美元。碳化硅出口量减少约5%,仍处于23万吨的高位,然而出口平均单价则飙升了71%,出口金额上升了67%,由2.1亿美元上升到3.5亿美元。这些说明世界市场上,高耗能的稀缺资源——普通磨料仍是香饽饽,危机中反应迟钝。这一年普通磨料出口金额仍创了新高,达到了8.5亿美元。
  普通砂轮出口量仍然上攀,增幅4.8%,达到了5万吨,相当于日本国的全年生产量。出口金额由于平均单价上升了28%,金额上升了34%,突破了1亿美元,达到1.1亿美元,进口量也微量上升约3%,平均单价约1.1万美元/吨,进出口均价比为5∶1,从质量和品种上显示了差距。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中国的涂附磨具工业在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对进出口的影响见表2和3。
  表2是我国涂附磨具进出口地区分布在2007年与2008年的比较,虽然进口与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微量的改变,总体上危机前后没有大的变化,出口总量上增加了5个,只有个位数的变更。
  


  表3是我国涂附磨具2008年和2007年进出口的比较。
  出口方面:2008年以布和纸为基材的产品与上年相比,仍继续增长,增幅为15.3%和9.3%,平均单价分别以12.3%和24.9%增长,这与普通磨料价格上扬有关,因此出口金额也是上升的,分别增长了29.4%和36.5%,增长相当高。以其它基材的产品,由于平均单价上升了46.9%,几乎近50%,所以在出口量下降了17.5%的情况下,出口金额仍上升了21.1%。布、纸、其它基材产品三者合计,出口金额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11777.1万美元,突破了1亿美元,并未见到危机冲击的干扰和影响。
  进口方面,涂附磨具进口数量2008年与上年相比,布、纸基材产品均不同程度有所减少,降幅分别为8.7%和3.9%,其它基材进口增加113吨,由于基数低,有6.9%的增幅。进口金额砂布略有减少,降幅为2.4%,以纸和其它基材的产品增幅分别为5.8%和28.3%。布、纸和其它基材产品的平均单价分别增幅为6.9%、10.1%和20.1%。这一年的特点是:进口增幅普遍低于同类产品出口的增幅。
  表4和表5分别是2008年我国涂附磨具外贸在各大洲进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分布以及所占总量的份额。亚洲的进出口都占首位,出口1.9万吨,金额近6千万美元,进口9千吨,金额8.6千万美元,占总量的半数以上。欧洲占第二位,出口近1万吨,金额2.7千万元,进口近4千吨,金额近3.7千万元,占总量的1/4上下。美洲(主要是美国)出口近4千吨,金额近2千万元,进口近1.6千吨,金额2.5千万美元,进出口数量都占近11%,进出口金额都占总量的16-17%。对非洲的出口近4千吨,金额近1千万美元。大洋洲出口量不多,仅300吨,但售价不薄,平均单价8600美元/吨(可能是数量少,不存在和国内的相互竞争)。非洲和大洋洲的进口都微不足道。
  


  表6是我国2008年涂附磨具的主要进出口国,它们在数量和金额上都占主要地位。
  在出口方面:在亚洲,越南、印尼、韩国占前三位。越南砂布、砂纸的进口量分别是2725吨和1518吨,合计4200余吨(2007年越南也是中国最大的涂附磨具输出国,合计3800余吨)。印尼砂布、砂纸的进口量分别是1525吨和728吨,合计2200余吨(2007年也是2200余吨)。越南、印尼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前对涂附磨具的需求。2008年东盟中,如孟加拉国输入近1400吨(2007年1000吨),泰国输入近900吨(2007年1000吨),马来西亚输入500余吨(2007年480吨),都是较大的客户。在非洲,埃及是砂布、砂纸唯一的输入大户,2008年近2000吨(2007年1300吨),约占非洲进口总量的1/2。在欧洲,德、英、法等发达国家对砂布、砂纸的需求都在每年千吨上下,对砂纸的需求高于砂布,德国可作为代表,见表6。2008年英、法的输入量是1100吨和800吨(2007年德、英、法的输入量分别是1100吨、1300吨和近900吨)。随着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俄罗斯、乌克兰以及东欧各国开始成为我国涂附磨具的出口国。俄罗斯、乌克兰、拉脱维亚居前三位,分别输入650吨、590吨和450吨(2007年分别是480吨、330吨和410吨)。在美洲,美国是主要输入国,2008年砂布近1千吨,砂纸706吨,共计近1700吨,与2007年仅有微量增加。其次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加拿大输入共770吨(2007年340吨),墨西哥共280吨(2007年155吨)。
  


  在进口方面:货源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经济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我国进口涂附磨具制造设备的主要国家之一),详见表6。以布、纸为基材的产品从美国进口的平均价格最高,布1.75万美元/吨,纸3.4万美元/吨,日本、德国、瑞士的布基材产品进口平均价格都在万美元上下,日本、德国的纸稍高于布,瑞士的布要高于纸,韩国的量和金额在诸国中均占首位,但平均价格最低,布基产品近6600美元/吨,纸基产品6000美元/吨。其它基材产品进口平均价格都在万美元/吨以上,其中日本的最高,6.7万美元/吨。从这5个国家进口的量和金额在该类产品进口的总量和金额中,布基产品都在80%以上,纸基产品占64%左右(如加上加拿大,则要占75%,由加拿大进口的平均价格为7800美元/吨,高于韩国1200美元/吨),其它基材产品的量占近60%,金额占近82%。
  2001年中国有两件大事载入史册,一是北京申奥成功,我们赢了,世界选择了我们,举国欢腾。经过了七年的积极筹备。2008年年初我国遭受了南方风雪灾害,继之5.12四川汶川大地震,8级烈度,然而中国人民是坚强的。2008年8月8日晚8时,世界40亿双眼睛目光聚集北京“鸟巢”里的奥运会开幕式。自此,“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唱遍全球,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赞誉4个字“无与伦比”,就是说: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另一件大事是:世界贸易总部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第143个成员。世贸组织成员国间的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95%以上,中国将实实在在地进入经济的全球化。在进入WTO的前夕,企业纷纷表示说:狼来了已不是骗人的话,与狼共舞已成为必然的现实。当时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发言:“与狼共舞,你首先要成为狼,如果是羊,就会被吃掉。”时隔七年,到2008年为止,我国的涂附磨具企业与狼共舞的战绩如何呢?表7中的数字表示了其战果。
  七年中出口量是逐年增长的,2004年突破2万吨,2006年突破3万吨,至2008年达到
  3.7万吨。进口自2001年到2004年增长至17981吨,随后逐年减少,到2008年降至14756吨。2001-2004期间出口增幅为17.9%,进口增幅为13.9%,出口比进口快4个百分点;2004-2006期间出口增幅加大,达到22.3%,而进口开始缩减,平均降幅为4.8%;2006-2008期间出口平均增幅为9.8%,出口势头减弱,进口平均降幅仍维持在4.8%。
  从表7可见,2001年涂附磨具的进出口量大致相当,都在1.2万吨,至2008年出口量增长了将3倍,进口量增长了1.21倍。贸易逆差2001年近3.6千万美元,经过连续数年的升降,至2008年降至3.1千万美元,差了约500万美元。目前,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储备量世界第一,有一定的逆差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每年的逆差,我们从贸易中观察到了什么?学习到了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说明:有一家企业的固结磨具和涂附磨具合计超亿元,未列入表中,磨料磨具行业超亿元产值的企业共34家。
  表8是磨料磨具行业中超亿元产值的企业数。表中清楚看到,涂附磨具与固结磨具的比较,显然在企业规模和集中度上,涂附磨具已显现优势。涂附磨具的特点首先是柔性,应用领域广,加工温度低,效率高,在职业设备支持下,可达高精度,并可实现数控智能化欧美诸国涂附磨具的应用比重要比固结磨具高,而今在中国也见这种苗头。
  最新资料“中国涂附磨具”2009年第四期所载:2009年上半年与2008年上半年同比产量(万平方米)增长9.35%,销售收入(万元)下降5.11%,是一增一减。利润总额上升2.89%,未受影响,反而稍有增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万元)-2.65%,出口交货值(万元)-4.61%。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产量仍呈增长,利润未变,出口交货值虽有所减少,而国家统计局的报告,中国的进出口总额2009年一季度同比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都是两位数,说明在大环境的冲击下,我国涂附磨具工业还具有一定的抗冲击力。
  
  三 沉思
  从以上来自2009年我国磨料磨具行业年鉴的数据的8张表,可以简括得到以下两点认识: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涂附磨具已溶入经济全球化,产品遍及世界发达国家、新兴经济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共有140多个,产品的诱惑力很强,东方不亮西方亮,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受影响不大。
  2、在世界涂附磨具的产品链上,我国的产品居于下端,优势在于低成本,产品价廉物美,在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诸多国家都受到青睐。我们的低成本,一是因资源型产品价格低,没有计入环境保护,如粉尘治理、废气污染等的代价;没有考虑可持续发展必要的投入,如试验经费等。二是劳动力的低廉。人力也是一种资源,目前劳动者的报酬偏低,从我国与发达国家小时工资水平比较,“我们不到1美元,欧美发达国家大体上是25-30美元”(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的文章,载于人民日报)。这样低的工资是许多国家以及不少发展中国家难以模拟的,呈现了我们的比较优势。
  从长远看,以低成本和低价格支撑出口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也不能长期保留在低端位置,我们必须看到,高成本时代已向我们走来,并具有挑战性。
  国家在今年的工作方针是“保增长、调结构”,调结构对我们来说,就是要企业升级,上水平,调产品结构要创新,要技术进步。我们仍然要将世界金融危机视为对我们有冲击力的,这种冲击力是一种倒逼压力。中低端产品也要高新技术化,要使高新技术成果推动我们产业“变脸”。
  这里,不妨听听中国工业领导的警语:
  今年9月中国企业500强出台,营业收入提高了19.7%,而且收入、利润率等绩效指标首次超过世界及美国500强。这件事看似应引起大家骄傲,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发言“客观地说,今天评的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强而不大,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而且垮的也许会更大。”还有领导说:“金融危机可能一两年就会过去,但我们产能过剩的局面,恐怕三五年都不会结束,企业必须向高端领域进军,依靠品质而不是价格取胜。”
  也是今年,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他首先说:“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更是空前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国家品牌的形象,许多国家的GDP往下降,而中国的还在快速增长,世界不能不瞩目,不能不佩服。”他进一步说:“最重要的是这次金融危机用外力打破了中国‘两外’发展模式的惯性。”所谓“两外”模式就是以外延发展为主和外向拉动比重过大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这样描述: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和资源,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进口的资源和能源的价格越来越高,而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产品卖到国外的价格越来越低;换回来的外汇,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干预下,既不能买回拥有资源公司的股权,也不能买回优良的外国公司资产,只能把美元存在外国银行和购买美国国债(注:2009.7.11新华社电,我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8015亿美元),利息低,风险大;外国公司更利用他们的投资(应该认为包括我们在他们那里存的钱)到中国来投资,攫取比我们的利息高十倍以上的利润。这就是说,穷人在富人那里存钱,穷人为富人买单,富人再用穷人的钱,在穷人那里投资,赚更多的钱。“两外”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在一定时期它也起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该是对这种模式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两外”模式在美国是受欢迎的。(中国普通磨料磨具2008年出口到美国,普通磨料28.4万吨:刚玉189926吨、碳化硅93350吨,碳化硼698吨,固结磨具近7600吨:砂轮7235吨、磨石328吨,涂附磨具2千余吨)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钱文荣撰文写道: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2007年首次提出“中美国”概念,2008年12月进一步发表了题为《“中美国”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的文章,认为“中美国”这个概念是指最大消费国——美国和最大储蓄国——中国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好比一个家庭里,“男人挣钱,女人花钱”一样,“男人”是中国,“女人”就是美国。他说,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危机就是由于资本过度流动,并担心中国的崛起导致全球失衡,其实不用担心,因为美国和中国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这就是“中美国”。他进一步解释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不平衡的,而更多是一种共生关系。即东方的“中美国人”储蓄,西方的“中美国人”消费;东方的“中美国人”加工生产,西方的“中美国人”提供服务业;东方的“中美国人”出口产品,西方的“中美国人”进口产品;东方的“中美国人”积累外汇储备,西方的“中美国人”乐于过赤字生活,印刷东方“中美国人”渴望的美元债券。弗格森竟然如此毫不掩饰地满嘴呓语,赤裸裸地试图把中国变成美国的附庸。弗格森的话极其露骨,令人愤慨,我们能不为我们的“两外”模式惯性担忧,而听其生长而不刹车吗?!
  上水平,调结构,并不意味国家不再需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市场需求本来就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有高端需求,也有低端需求。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稳定就业就是一个重要目标,而这有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我们不需要过剩经济、落后产能,不需要行业内部过度的竞相削价的竞争,不需要搞落后产能的重复建设,无限制的发展低端需求的产品。有能力的企业要将注意力放在中高端、进口的替代产品上(目前涂附磨具进口量自2003年起以每年呈800吨上下的减少,但尚未遏制住进口金额的上升),放在和国内砂带磨削开发应用以及砂带磨床制造厂家的紧密配合上。
  企业前进,要靠两个轮子,一是技术,一是管理。综观中国许多企业的实践表明:“技术拉动市场,管理创造优势”是一个普遍规律。企业要在危机面前立于不败之地,以致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快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
  中国超硬材料行业,有一位很多人都知晓的台湾籍专家宋健民博士,他有很多著作,在其中一篇中,他写了一段话“普通产品Commodity为‘我一样’(me-too)的可替代货,‘我一样’时,产品必须价格低廉而且交货迅速,否则客户不会选用。由于竞争激烈,‘我一样’产品的毛利很低,而且常会被取代。独特产品(specialty)为‘我唯一’(me-only)的高值产品,它的竞争力乃建立在性能、品牌、智权上。me-too含义雷同、重复、无差异;me-only含义与众不同,唯我一家,鹤立鸡群,即差异化。”我国有928万户注册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万分之三,98.6%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太可怜了,涂附磨具行业在这方面成绩如何?行业年鉴上每年有统计,可能收集不全,为数屈指可数,佼佼者也不显目。企业要上水平,要从扎扎实实的产品做起。而技术进步就是推动产品升级、企业升级。
  其实,企业升级,不是因为世界金融危机才引发的思考,经济学家钟国兴曾写过一本书《升级才能生存》,中心意思就是“在多变的时代,企业最激烈的竞争是升级之争,不升级就是死亡”。
  磨料磨具(含超硬材料)是用之于磨削、抛光、研磨无可替代的工具。与刀具一定的几何形状、规则的精度明显不同,除非由于刀具磨损了,基本是固定的。而磨具由于磨粒在其中是呈无序排列,分布极具随意性,而加工效果却有极高的精度和极低的粗糙度。因此,磨削被称之谓黑色艺术(black art),黑色比喻其暗箱操作,效果则相当于艺术品的创作,是要用心、用智慧来参与的。当有的人说进入磨料磨具是一种低门槛,我极其反感,他是对我们行业的不了解,是对我们行业的一种践踏。
  1997年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在Hermes(德国赫美斯磨料有限公司)展台,我与其雇员有一段难忘的谈话。他会一点中文,谈话很顺利。我问他:“为什么你们的产品卖这么贵?”他的答复是:“我们讲的是性价比(简单说就是货有所值,一分价钱一分货),我们能让顾客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我们不怕在中国的竞争。”这段话一直盘旋在我脑海里,印象深刻。
  一机部的一位副部长沈鸿(老革命、红色专家)推荐我们要读质量大师J.M朱兰有关质量控制的书。朱兰用适用性(fitness for use)一词,高度概括地阐明了“质量”的全部含义。他指出“在质量职能中,所有的概念,没有一个能比‘适用性’更为影响深远,更为重要的了。”ISO9000族(系统)(2000年版)在引言中当头就问:质量是什么?认为“适用性”仍然会引起理解上的混乱和误解,对“质量”更是进一步做了更高层次的表达,即“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适用性(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总是推动质量有一螺旋形的上升过程。顾客使用中的反馈意见,使用经验中的新想法,保证顾客持续的满意,总会推动这个螺旋形的上升,质量的提高是循环不已的,产品的升级也是不会中止的。
  最后谈一谈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一个大课题,我也知之甚少,但在学习中,深感它的重要性,“企业最终的较量还是管理”。中国生产的轿车,尽管劳动力低廉,成本却高于底特律(美国汽车城)(经营环节的低效率和非精益生产)。企业管理专家J.P.Womack沃马克在一次北京的论坛上公开强调中国企业应该牢记:“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低廉工资基础上,在全球竞争中建立长时间的绝对优势,但是可以通过精益生产和精益理念来维持优势。”
  今年9月份在报上看到一篇“忆德国专家威尔纳•格里希”的文章,格里希1984年作为联邦德国退休专家,在武汉柴油机厂先任技术顾问,后任厂长。他初进厂,在车间随手检测一些零件和成品柴油机,糟糕的状况令他吃惊。在他接任厂长就职时说:希望大家把他作为同伴,在不增加投资,利用现有设备,采用现代管理办法,充分利用8小时,生产出质量高、寿命长的柴油机。任职两年,格里希将全部的知识、经验和精力贡献给了武汉柴油机厂。通过改革,将一个管理混乱、纪律松懈、质量低劣、浪费严重的国有企业,治理得面貌一新,产品质量迅速提高,不仅占居国内领先水平,而且产品畅销东南亚7个国家。1986年11月根据协议他到职卸任。为了纪念他,在他逝世两周年纪念日,在武汉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内,他的一座半身铜像举行了揭幕仪式。
  我翻开1985年的笔记,有他的一句话:“中国要加强整个民族的质量意识。”旁边有一段小字:邓小平:“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
  我的话完了,不系统,在“转危为机”中抛砖引玉,望大家批评。谢谢!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