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很多前沿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这里提到的前沿应用,主要是是指CVD法合成的金刚石薄膜(涂层)及块体在生物医疗、环保、功能器件、部分工具等领域的应用,这样的金刚石材料一般需要掺杂处理,如惨B、N等。除了之前讲到的金刚石靶向药物、生物传感器外,最具代表性的是金刚石宽禁带半导体的相关应用,此外还有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等前沿研究。
目前大陆地区关于金刚石的前沿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光电磁性能,生物医用方面研究相对匮乏,台湾地区在生物医用方面研究多年,有重要参考意义。
以下是国内从事金刚石前沿应用的专家代表及其主攻的研究领域
特别说明:只列举了高校及中科院部分教授级别以上的学者,从事类金刚石DLC的教授团队没有列入,台湾地区相关的研究团队暂不公布,若有兴趣可添加作者微信共同探讨。
吉林大学
邹广田院士:超高压物理及超硬功能材料、CVD金刚石膜等。
李红东教授:CVD金刚石单晶及多晶膜生长,超硬及半导体材料新型结构与性能理论计算,金刚石基纳米复合结构的制备及特性,金刚石及纳米结构在多领域应用。
郑伟涛教授:主要从事超硬薄膜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石墨烯等碳纳米材料、储能电极材料及材料计算与模拟等研究。
姜志刚教授:CVD金刚石、超硬材料制品制备及应用研究。
陈占国教授:宽禁带半导体光学性质与应用,重点研究立方氮化硼、六方氮化硼、金刚石等宽禁带半导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以及研制以这些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为衬底的深紫外光电探测器件和深紫外发光器件等;硅/锗材料的场致二阶非线性、硅基红外光电探测技术等。
中南大学
余志明教授:金刚石超硬薄膜;冷场电子发射用金刚石膜、金刚石薄膜在电真空管中的应用、BDD生物传感器基础、钛基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氧化铝耐高温陶瓷膜、金刚石二维单晶生长及其半导体研究等。
魏秋平副教授:主要从事CVD金刚石在耐磨减摩、热管理、生物传感器、有机废水降解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
李成明教授:大面积光学级自支撑金刚石膜制备与加工,金刚石单晶的大尺寸取向生长,金刚石等碳材料光电器件研究与应用,氮、碳和氧化物硬质与超硬纳米多层与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等离子体表面合金化与等离子体诊断。
唐伟忠教授:薄膜材料沉积技术,金刚石膜材料,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
山东大学
徐现刚教授:从事MOCVD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材料(包括As,P,Sb和氮化物)的生长及器件应用工作,制备出多种量子异质结构材料如量子阱、超晶格、2DEG,多种薄膜材料如AlGaAs、AlGaInP、InGaAsP、AlInGaN、GaAsSb、InGaSb等。
戴瑛教授:金刚石半导体材料电子学性质及应用、半导体材料纳米光电性质及其应用、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性质、新型光催化材料研究及应用、半导体材料铁磁性质、拓扑绝缘体性质调控。
大连理工大学
白亦真教授:超硬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金刚石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项礼教授:CVD金刚石薄膜、CVD金刚石涂层刀具、纳米金刚石-碳化物复合薄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张贵锋教授:超硬薄膜、纳米复合薄膜、新能源材料、材料合成新工艺新技术。
四川大学
苟立教授: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生物材料,超硬材料,主要涉及金刚石膜、透明陶瓷材料、生物传感器材料等。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江南研究员团队:功能碳素薄膜,功能碳素复合材料,海洋密封材料,等离子体CVD装备。
上海交通大学
孙方宏教授:超硬涂层工具的制备与应用,切削、磨削理论与工艺,金刚石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与工艺,薄膜沉积和性能的计算机模拟技术。
贾金平教授:环境电化学方法;环境污染物监测;清洁生产新技术及设备;环境光催化(掺硼金刚石薄膜芯)等。
张亚非教授:量子线器件(太阳电池、传感器、FET、TFT等)、光伏技术、巨吸附与敏感材料、纳米加工技术(纳米焊接、纳米剪切、表面修饰、钝化、形状记忆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操纵排布与组装、光刻、等),半导体和金属纳米晶须(主要包括:Si、SiC、Ge、ZnO、SnO2、Ni、Co、Fe3O4纳米线)制备和应用等。建立了关于DLC//金刚石//石墨生成过程的化学气相表面反应条件和生长理论机制,理论上解释了化学气相条件下金刚石的生长表面形态、生长条件和生长速率。
西安交通大学
王宏兴教授:III-V族半导体薄膜外延生长及发光器件,大面积金刚石衬底及高质量金刚石薄膜外延生长,碳纳米场致发射阴极、场致发射光源及其他场致发射电子器件,MOCVD设计开发、特殊直流CVD设计开发、微波等离子体CVD的设计。
苏州大学
李述汤院士:纳米功能材料及器件、有机光电子材料及显示器件以及金刚石和相关超硬薄膜的研究。
郑州大学
单崇新教授: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内容包括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合成、金刚石电子器件、氧化锌纳米结构及其光电器件应用等。
姚宁教授:先后从事金刚石、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基薄膜的场电子发射冷阴极制备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和薄膜制备技术研究等。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姜辛研究员:特殊功能薄膜的生长设计与可控制备、纳米新材料的合成与物性研究、材料界面设计及机理研究、薄膜及纳米新材料的表面功能化。
香港城市大学
张文军教授:超硬及高温半导体材料包括金刚石及相关材料﹑氮化物,纳米材料与器件等。
湖南大学
周灵平教授:电子封装材料;能源与电子材料;功能薄膜与涂层,主要研究具有声、光、电、热、耐磨减摩等功能的金属、合金、陶瓷、碳薄膜,如Cu、Ni、Al、Ag、Au等金属单质或多层膜,Cu-W等合金薄膜,AlN等压电薄膜,微晶Si等光电薄膜,MgF2、SiO2、TiO2等光学薄膜,金刚石、类金刚石等超硬膜,Cu-Ta、陶瓷等耐磨减摩涂层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敖金平教授:宽禁带半导体电子器件与单片集成电路,半导体传感器,半导体光电气化学现象与器件,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其它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钱逸泰院士: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化学制备和超导材料制备的研究,曾在相对较低温度和条件下以金属钠分别还原四氯化碳和六氯代苯制得了金刚石粉末和多壁碳纳米管。
杜江峰院士:基于自旋的量子计算和模拟、量子计量学和相关量子物理学(基于金刚石色心的固态自旋量子器件)。
孙方稳教授:从事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理论和实验的研究,主要围绕多光子态,金刚石氮-空位色心及光学微纳体系在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开展系统地研究,在量子光学基本理论、量子超分辨成像和量子精密测量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荣星研究员:致力于发展脉冲微波射频技术,发展电子自旋的量子操控方法,开展基于电子自旋的固态量子计算实验研究(金刚石色心自旋系综的精密操控与信号提取技术)。
浙江工业大学
胡晓君教授:半导体金刚石薄膜材料,超硬低维功能材料,纳米光电薄膜材料。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只金芳研究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金刚石薄膜表面的微结构改性体系的设计及表征,纳米金刚石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光功能材料的开发;微生物传感器。
中科院大学
陈广超教授:长期从事金刚石材料非平衡凝聚制备技术研究,在国际上率先采用Arcjet生长技术获得了毫米级单晶金刚石颗粒,并发明了动态金刚石单晶连续制备技术;近年又发明双射频技术,并成功制备片状单晶金刚石,为单晶金刚石的工业化制备开辟了另一条新途径。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金鹏研究员:低维结构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半导体金刚石材料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物理、光谱技术与光谱仪器等。
杨少延研究员: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低材料、器件及物理研究,大失配异质外延衬底制备技术研究,新型半导体光电器件设计制备技术研究。
武汉工程大学
汪建华教授: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研究、新型大功率高稳定度微波源的设计与应用、光学金刚石膜及金刚石涂层制备、纳米碳管电极集成及相关性能研究、微流控技术及应用研究以及微波技术应用研究等。
满卫东教授:大功率微波等离子体制备金刚石膜系统,CVD金刚石膜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低温等离子体应用,表面制备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开发。
王传新教授:温等离子体应用及功能薄膜材料。
马志斌教授:等离子体技术与MPCVD金刚石。
兰州大学
倪京满教授:从事药物新型靶向释放系统和新制剂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纳米金刚石的药用)。
上海大学
夏义本教授:主要从事功能薄膜材料与器件、微电子学与半导体元器件、金刚石薄膜生长及在光电器件中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上海理工大学
王小平教授:金刚石薄膜、稀土CeF3薄膜及其发光器件的制备与研究;纳米碳基薄膜类(包括类金刚石薄膜、碳纳米片、碳纳米管薄膜、石墨烯薄膜、纳米氧化锌薄膜等)的制备及其场电子发射研究;透明导电薄膜(ITO,AZO)、荧光薄膜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若有遗漏,欢迎留言添加!
附Carbontech2018金刚石模块
重点参与嘉宾及参考话题(部分)
12月11-13日,上海
报名咨询
刘小雨
电话:13837111415
邮箱:253516969@qq.com
程乐
电话:15538357516
邮箱:12905962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