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一季度,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加深,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长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在5月20日召开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一次会员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既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绝不能掉以轻心。
苗圩表示,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把调整和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重要方面,切实抓好振兴规划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针对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苗圩着重强调了五方面工作重点:积极落实振兴规划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提高基础装备配套能力,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将出台
积极落实振兴规划的各项政策措施。根据振兴规划的要求,工信部正在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目前已经出台了增值税转型、实施技术改造专项、农机具购置的补贴,减征车辆购置税、汽车摩托车下乡、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推动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措施,其他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并正在抓紧推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研究制定的鼓励使用首台(套)国产装备政策的实施细则已经形成了草案,包括首台(套)装备的认定,试验示范项目的申报与确认,用户风险补贴的程序,落实补贴资金的渠道等,都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苗圩表示,工信部正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进口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此前的优惠方向是先征后返),目前已形成文件,拟上报国务院审批。
技术改造带动2000亿元装备需求
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强技术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应对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已决定,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连续三年,每年安排200亿元,主要以贴息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据初步测算,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带动全社会投资4600亿元。其中,带动设备采购投资大约2000亿元。200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将为国产装备提供巨大的市场。
为用好20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工信部已和国家发改委共同制定并下发了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管理办法,以及产业技术进步、企业技术改造的目录,对符合目录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按照管理办法,第一批地方上报项目的审查工作已经完成,两部委已联合下达项目计划,一共包括工业领域783个项目,总投资2174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243项,总投资575亿元;汽车45项,总投资266亿元;船舶12项,总投资62亿元。目前,第二批地方项目已申报完毕。
与此同时,中央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征集过程中,工信部将尽快开展项目审核工作,争取近期完成审核并下达。苗圩表示,随着这些技术改造项目的全面实施,新增中央投资下达到位,对提振市场和企业信心,扩大国内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将产生积极作用。
大型铸锻件自主化专项工程稳步推进
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提高基础装备配套的能力。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促进装备制造业平稳较快发展,工信部加快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进度。到今年3月底,工信部先后发布了优先启动及前两批公开发布课题的申报指南。
目前,194项课题的立项已经专项课题小组审议通过。课题涉及27个省市区的318家单位,总经费投入今年约达75亿元。
基础装备在装备工业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近年来,出于战略的考虑,国外供应商对我国重点装备的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采取限制措施。因此,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将提升四大配套产品的制造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作为装备制造业振兴的主要任务之一。
目前,工信部正在组织开展大型铸锻件、基础零部件的前期论证工作。由工信部牵头成立的大型铸锻件自主化协调推进小组,正在会同财政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研究落实经费的渠道,共同推进大型铸锻件自主化专项工程。
推进汽车、装备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正酝酿
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振兴规划将推进产业重组作为调整振兴的重要内容,明确了一系列支持重组的政策措施,涉及税收、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
目前,工信部正在抓紧制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制定并出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一系列措施。对境内企业并购境外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的,给予相关项目的贷款贴息等支持。工信部正在研究汽车、装备制造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