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价格暴跌打乱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原有步伐。一个月前,无锡尚德宣布终止与MEMC的10年合作协议。为此,尚德支付了2.12亿美元的赔偿金。尚德宣布毁约后,这个闸口似乎一下子打开了,陆续有光伏企业表示“不排除毁约的可能”。没有人愿意毁约交巨额赔偿金,但是继续履约可能会被拖死。目前已经公布季报的3家大型光伏企业业绩都处亏损状态。
在国内市场已然开启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大面积毁约的情况?
专家表示,个别企业毁约应视为企业现象,如果是行业内多数企业毁约则体现了市场规律,光伏市场降价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业内人士称,在中国市场大门打开后,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标准认证体系。
企业爽约之伤
终止合约后,尚德将不再需要按合约在2011年—2016年间购买大约4.6GW的硅片。预计在接下来的5年内能为尚德电力省下大约4亿美元成本支出。
5年前,尚德与MEMC签订了为期10年的硅片供货协议,时限是从2006年至2016年。此前,在硅片供应紧张时,MEMC给尚德40美元/片的价格相当于当时市价的一半。如今,这个价格是3美元/片左右。
晶澳在提交的2010财年年报的补充文件中称,如果现行价格严重低于长期合同价格以及或者无法通过重新协商获得满意的采购价格和数量,公司有可能终止履行采购合同。当然,这样晶澳会招致预付款损失、毁约赔偿,如果协议双方在解约赔偿上无法达成一致势必会引发诉讼。
“晶澳太阳能目前真是进退两难,下一步只能看市场情况而动。”日前,晶澳太阳能有关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苏州阿特斯、常州天合等多家光伏组件、电池制造商,均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多晶硅价格最高时达到了每公斤400美元—500美元,而现在,价格已经降到每公斤50美元到60美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告诉记者,光伏企业长单毁约属于企业行为,不能单纯地上升为行业行为,但是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光伏低价时代的到来。
孟宪淦说,尚德前几年为保证生产能够正常进行,在多晶硅价格比较高的时候,与多晶硅厂家签订长期订单合同,这在当时来说是可取的,“占硅为王”。但是今非昔比,面对光伏市场日渐成熟完善,过去的原材料低价如今已成为高价。“由于在多晶硅方面投入巨大,尚德去年的利润只有20%左右,而英利则达到30%。后者在多晶硅定价方面比较灵活,不会受制于原材料商。”
晶龙实业集团新闻发言人段同刚告诉记者,现在光伏发展还需要政府补贴和扶持,当前光伏业的市场还主要在欧洲,但是欧洲各国降低了对光伏的补贴,很大程度影响了市场业绩。同时,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经济下滑,引发光伏投入减少。“随着光伏产业技术的成熟、行业的完善以及光伏的普及,降价是早晚的事。”段同刚说。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多晶硅价格下跌幅度远远超过光伏企业预期,原有合约价格高于市场实际价格,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多晶硅价格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在此情况下光伏企业继续执行合同意味着面临更多的亏损,因此包括尚德在内的光伏企业宁愿支付违约金也不愿意继续履行合约。全国统一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已经出台,尽管价格并不高,但是已经可以确保光照丰富地区的光伏电站盈利。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其利润来源于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在标杆电价的鼓励措施下,成本越低的光伏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越高。
“从整个行业来看这是光伏产业的进步,降价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孟宪淦表示,国家补贴太阳能的目的也是为了太阳能发电能达到正常电价标准,实现普及。硅价大幅下降,说明原料完全依赖进口的时代在慢慢终结。过去,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原材料几乎完全依靠进口,中国市场的大量需求,无形中将多晶硅的价格推向高位。目前国内多晶硅相继投产,将价格慢慢拉下来,使价格趋于理性。
标准缺位之痛
近年来,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上网电价,光伏上网电价是打开国内光伏市场的金钥匙。虽然上网电价低,但是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光伏市场真正启动,势将利好光伏产业发展。
“中国市场的开启对国内外光伏企业来说都是利好消息,但是,相比较国外的认证、检测标准而言,中国在认证方面等于就是空白。”晶澳有关人士表示。
“目前国内除了金太阳标准之外,还没有光伏产业的检测认证体系和标准。”孟宪淦说,“毕竟中国市场刚刚打开,太阳能发电管理体制还有待逐步完善和健全。”
“与国内产品认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的认证体系就很完善。”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协会副会长朱萃汉告诉记者,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经过产品认证,一般认证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左右,费用昂贵,而且每年都需要进行认证。“欧、美认证标准还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中国产品进入欧美市场,需要分别进行产品认证。
据了解,光伏产业认证的标准体系主要有两套,一个是UL,另一个是IEC的标准。两者相比一个更注重防火安全性,另一个则更注重材料的耐久性。
在美国,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相关的法律也非常严。在欧洲,尽管也有产品责任法,对于安全责任事故,要求的产品责任赔偿金额是有上限的,这样就使得IEC的标准和UL的标准之间的侧重点不同。值得注意的是,UL在欧洲,提供UL-EU的标识,目的是为了保证市场信心,可以告知市场上的投资者还有建设者,他们使用的产品的可靠性以及质量保障。
中电电气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因为国外电站的建设都需要银行的贷款,银行做评估的时候就会看建设方用的是哪家企业的产品,这样就产生了银行排名,银行排名越高,说明产品越好,建设方的资金就会越快批复。
沈宏文认为,随着国内光伏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国外企业的进入也将越来越多,虽然除了在高端市场拥有一定优势之外,国外光伏企业在国内的施展空间并不大,但是国内在认证检测方面的要求可能没有国外严格,认证的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
“太阳能发电管理体制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完成,但是要避免走风能发电的老路。”孟宪淦说。
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应尽快制定光伏产业的国家统一标准,规范发展。对布局不合理的企业不予审批立项;对不够条件的企业限制上马;对不合格的产品限制出厂上市;对外国企业产品实行准入制度。推动建立产品的认证、监测制度,实现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同时,完善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严格产品质量,加强行业监督、净化市场,提高产品质量,维护我国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