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墨工业发轫于20世纪40年代,从最初简单的手工操作到20年代末80年初,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加工体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总体规模不大,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产业,石墨工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从发展前途来看,有“朝阳”、“夕阳”之分,石墨由于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及良好的应用前景,毫无疑问仍属于朝阳产业,但从发展过程来看,则明显地呈现出“10年周期”的轨迹。我国石墨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下滑,2002年陷入谷底,2003年下半年出现反弹迹象,到今年上半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个别品种价格上涨幅度50%以上,平均涨幅也达到15%-20%,这种状况的出现受到了产量下降和市场好转的双重影响。历经10多年的负重经营,各石墨企业举步维艰,开工不足,加之乱采滥挖严重,部分石墨主产区资源面临枯竭,造成基础原料产品供不应求,另外,国家取消了石墨产品的出口退税后,外商提前执行购货合同及国际国内钢铁、耐火。等行业需求上升等因素,也直接带动了石墨行业的复苏。
在这种形势的引导下,经历了十几年生存考验的石墨企业仿佛一下子就迎来了行业的全面振兴,正常生产的加大开工力度,寻找优质矿源,已经停产的又开始调试工,投入生产。一夜之间,石墨企业又呈遍地开花之势,有水快流的浮躁之气迅速漫延开来。
实际上,客观地分析我国石墨工业的运行状况,就能发现,当前的市场及生产形势远不能称之为全面复苏,而只是10年下滑之后,在各种因素共同影响下,个别品种出现的反弹,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很不相称,并且应该还有上升的空间。我国石墨原料产品的加工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臻成熟,各企业为克服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等困难,纷纷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力求降低成本,我国石墨浮选技术已居国际领先水平。即使如此,因为宏观管理失控、出口渠道混乱、内部无序竞争,产品价格在近10年内一降再降,个别品种降价幅度高达60%以上,造成了全行业亏损的严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