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稳增长政策效果正在显现。近期的宏观数据逐步好转,但三季度经济要保持上半年的增速面临一定压力:一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滑,二是去年基数较高,三是地方财力可能成为稳增长的约束指...
稳增长政策效果正在显现。近期的宏观数据逐步好转,但三季度经济要保持上半年的增速面临一定压力:一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滑,二是去年基数较高,三是地方财力可能成为稳增长的约束指标,券商报告称今年地方政府可用财力降幅达1.2万亿元左右。分析人士认为,为应对房地产投资增速的过快下滑,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宽松,但这并不是充分条件,即货币的宽松未必一定带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企稳;为了应对地方政府财力下降,中央财政应更有作为。5月以来财政支出已经变得更为积极,未来有待进一步发力,同时公用事业等领域打破垄断、引入民资的改革有望加快。
内需仍相对低迷
“稳增长政策带来的正向效应进一步体现,6月份经济将继续回升,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9%,增速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信贷比去年同期多增1395亿元,按全年9.5万亿元的目标测算,上半年投放59.6%,和预期的信贷调控节奏基本一致。6月份M2增速预计为13.6%,比上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申万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由于政策加码,经济有望继续回升。
“‘微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短期内经济回升可能已经临近拐点。”宏源证券分析师陈光磊表示,2014年3、4月和5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分别为8.8%、8.7%和8.8%,预计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仍将微弱回稳。2014年2到5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依次为17.9%、17.6%、17.3%和17.2%,预计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将回稳。
对于经济走势的判断,市场中开始出现一些乐观声音,但针对宏观数据的改善到底能持续多久、改善幅度到底能有多大的问题,各方分歧依然较大。
从一些中观数据看,当前宏观数据改善的基础尚不牢固。据生意社数据,4月1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为890点,而6月30日为896点,二季度以来持续在底部徘徊。比如,螺纹钢价格(经销商)在6月初为3090元/吨,月末跌至3060元/吨以下;无烟煤价格在6月初为941元/吨,月末则跌至920元/吨以下;水泥价格(华东)在6月初为319元/吨,月末则跌至315元/吨以下。
安信证券研究报告称,中国经济二季度处于外需恢复和内需疲软的胶着状态。出口增速明显回升和贸易盈余大幅扩张清晰地表明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汇丰PMI样本较多地覆盖东南沿海出口型企业,对出口的好转更为敏感。但国内投资需求仍然偏弱,体现为水泥和钢材增速和价格疲软。将投资分解来看,政府的微刺激可能对经济有支持作用,但也许并不能完全抵消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的下降。此外,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改善仍不明显。
三季度经济承压
分析人士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与一季度接近,但三季度经济增速则可能会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压力预计进一步显现,而去年基数又比较高,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压力。
海通证券分析师称,从需求端来看,二季度以来的需求特别是与工业品最相关的投资需求虽没有进一步下跌,但仍在低位徘徊。在需求暂稳背景下,价格萎靡不振主要归因于供给端压力仍大。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今年以来持续走高,库存销售比是近几年高点,且明显高于2013年,这些揭示当前整体库存状况不容乐观,较去年同期差。
民生证券分析师认为,房地产销售面积的下滑将传导至房地产投资,这将在三季度进一步显现,不排除个别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跌破10%。考虑到去年三季度是全年经济的一个高点,因而三季度要保持7.5%的经济增速会面临较大的压力。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7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7%,增速比1-4月份回落1.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360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降幅比1-4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为防止经济短期回升后过快衰竭,稳增长政策有待进一步加码。以发电量为例,由于高基数效应,6月下旬的发电耗煤增速已经出现跳水,预计7、8月更不乐观。假设2014年下半年各旬发电环比增速为2008-2013年间的历史均值水平,今年7、8月的发电增速将大幅回落,7月可能降至4.8%,8月可能进一步降至4.3%。
国泰君安分析师表示,3月下旬以来基本面企稳,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财政支出扩大和货币政策宽松推动的基建投资反弹,二是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人民币贬值推动的出口改善。就近期经济形势而言,三季度出口的弱势复苏难以弥补楼市萧条留下来的巨大缺口,地产销售低迷对消费、投资和生产的拖累效应显然更大。楼市萧条引发消费、房地产投资和相关制造业投资下降,土地出让收入和房产税收重挫将拖累地方基建投资。
改革是唯一出路
展望全年,要实现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稳增长继续加码看起来不可避免。分析人士认为,各地政府已经开始推进一些重点项目,实现增长目标问题不大,下半年经济预计将紧贴底线呈现震荡走势。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预计,货币政策的放松有待继续,尤其是房地产的融资条件亟需改善,这只是防止房地产投资过快下滑的必要条件。财政政策方面,中央财政从今年5月份开始显得积极,下半年有待进一步发力。
徐高表示,最近两年,尽管我国财政政策基调名义上是“积极”,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当下,国库财政结余却在快速增长,这只能说明财政支出下滑得更加厉害。这种保守的财政政策是地方债问题出现的一大原因,在财源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只能通过设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方式来筹措资金。由融资平台来进行融资的时候,就形成了资金来源和项目性质的错配、项目回报率和资金成本的倒挂以及爆发债务危机的风险。财政政策应更有担当,将基建投资的融资责任接过去。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显示,综合测算,2014年地方可用财力比2013年下降1.2万亿元左右。长远看,未来划转消费税为地方税可解决8000-10000亿元的资金需求、开闸市政债可解决5000-10000亿元的资金需求,但消费税改革方案下半年公布、2015年施行,修订《预算法》和全面施行市政债至少还需半年。
申万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除了稳增长,今年已列入计划但进展尚不明显的改革也值得市场关注,公用事业改革、国企改革、要素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等重点领域有望加快推进。其中,公用事业改革和国企改革对应具体的板块和标的,值得深入挖掘投资价值。比如,公用事业改革意味着在打破垄断,引入民资,相关公司将迎来发展契机;国企改革则意味着一些上市公司可能获得优质资产注入的机会。
国泰君安分析师表示,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中国经济将会“真改革、微刺激、大复苏”,不会“假改革、真刺激、大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