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出台实施后,郑州大学迎来了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郑州大学高丹盈副校长说:“目前,郑州大学以‘2011计划’的实施为契机,瞄准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与行业核心共性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广泛聚集创新要素,深入开展相关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全面推进和开展协同创新,探索和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基础,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记者从郑州大学科研处了解到,该校在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工作中发展科技能力,提高创新水平,着力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和协同创新四大科技体系,从发挥高校优势和主导作用着手,积极汇聚创新要素和资源,深入开展协同创新题的培育和组建,创新机制体制建设,依托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机构或基地,打破机制障碍和学科间的约束,联合校内外优势,面向学科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展,建立长效资源共享机制,培育组建了16个校级协同创新体,为跻身省级、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准备。其中“先进材料及加工”、“社会管理”、“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癌症化学预防”四个协同创新中心这次被确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一行到河南天冠集团调研生物能源产业时,对刚投产的纤维乙醇产业化项目做出了“纤维乙醇产业化项目是全球关注的生物能源产业项目,其发展对于实现燃料乙醇生产的非粮替代和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实现石化能源的替代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评价,作为该项目总工程师的马晓建教授是郑州大学化学与能源学院生化中心主任,该项目自从与郑州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共同致力于创新研究,攻克技术难题,不断有新进展新突破。
郑州大学不仅在校校、校企合作上积极构建平台,也在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上积极努力。学校相继与安阳、商丘、周口、郑州等多个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致力于解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郑州大学王宗敏副校长在与新乡市政府洽谈时说:“校市合作是学校主动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互利共赢的校市合作,可以不断提高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率,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平台。”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年初,河南省将按照“985”高校标准建设郑州大学写入了《河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211”工程高校已进入各方面迅速发展的快车道,依托所特有的学科齐全、人才资源丰富和科技基础深厚等优势致力于服务社会,发展地方经济。在构建协同创新平台的推动下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优先发展领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体,实现了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共赢,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