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工业是贵州最年轻的新兴产业,是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2010年9月9日,时任省委书记栗战书在贵阳市调研时提出:“要把贵阳石材做出特色,做成精品,做成产业。”当年12月1日,省长赵克志部署省政府召开了支持贵阳发展石材产业专题会,明确把石材产业列入全省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和项目。省委、省政府对石材工业的要求和部署高屋建瓴,完全符合贵州实际,符合国内国际大市场的发展趋势。
贵州素以“喀斯特王国”著称,开门见山,石峰林立。山多石多,历来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贵州人祖祖辈辈望山兴叹,见石发愁。没想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工业强省的大背景下,观念一变,点石成金。原来,连峰际天的大山中那些形形色色的石头竟然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近二三十年来,国际石材工业发展迅速,产量和贸易额每年分别以7.3%和9.2%的速度增长,发展速度高于其它工业,更明显快于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据全球石材产业最发达的意大利石材管理部门测算:2010年,世界石材消费量为11.86亿平方米,荒料需求1.086亿吨。到2015年,石材消费量将达到16亿平方米,荒料需求1.467亿吨。我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对天然石材产品的需求势必大幅增长,而一些开发较早的石材大省资源枯竭日渐显现。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供求趋势看,贵州石材完全有望培育成一项新的支柱产业。
贵州石材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储量30亿立方米,储量位居全国前列,且品类繁多,不少品种是贵州独有或稀世少有的优质石材。国外迪拜的豪华酒店、国内国家大剧院等经典建筑,均采用了贵州石材。遗憾的是,由于以住贵州石材没有产业规模、没有产品品牌、没有精深加工,大批宝贵的石材资源只能以荒料廉价外销,省内石材市场九成以上是外地产品。贵州石头经省外加工后,被冠以外省品牌甚至欧洲品牌,高价出售,风行市场。例如,贵州规模最大的石材企业黔源矿业开发公司当年接到国家大剧院的订单后,千方百计完成了采石任务,但访遍全省,居然找不到一家能加工出合格板材的企业,不得已把石料长途运往外省加工,大幅增加了成本而流失了产品附加值。
贵州石材工业的规模化、现代化肇始于2010年11月12日创建的贵阳金石石材产业园。这个工业园区,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对石材工业的要求和部署,在贵阳市重大项目第四工作队的精心指导下,以位于花溪区石板镇的黔源矿业开发公司为基础孵化出来的。在省和贵阳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这个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园区奇迹般崛起,不到一年便形成了由石材、钢材、二手车、农贸市场等多项产业构成的大型综合性工业园区,当年实现产值上百亿。一年之内,十多位省级领导深入园区调研指导,不少省内外企业前来交流考察。现在,金石石材产业园因产业拓展已更名为金石同心产业园。
就在金石石材产业园开工不久,2011年3月22日,时任省委书记栗战书考察了黔源矿业开发公司的石材加工车间,了解设备工艺情况,询问石材产品市场前景。他说,做大做强我省石材产业不能依靠卖低端产品,要大力搞好精深加工,要提高装备和工艺水平,提升石材的文化品味。他勉励园区建设者们,多生产精品,带动全省石材产业健康发展。
经过近两年艰苦创业,金石产业园现已初步建成了贵州最大的石材加工销售基地。园区石材基地占地1000多亩,已建成石材厂房12万平方米,石材市场10万平方米。其中,以贵州黔源矿业开发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的贵州金石联创公司,投资6.8亿元的石材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拥有10台世界顶级的意大利BM大型成套排锯,5台国际一流自动烘干抛光流水线以及12台国内一流大型龙门切锯等先进设备,可实现年加工板材500万平方米、石材工艺品30多万件,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在扩张外延、扩大产能的同时,一批贵州石材品牌,如“黔源”牌白木纹、灰木纹、海贝花等石材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信誉度和占有率正逐步提高。
除贵阳市之外,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黔西南州等地也在近一两年内开发了一批矿山,兴建了一批石材厂,贵州石材工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蓬勃之势。2012年3月31日,贵州石材工业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会暨成立大会在贵阳召开,为聚指成拳做大做强贵州石材搭建了一个共商大计、共谋发展的平台。
贵州石材工业在快速崛起的同时,也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体制障碍,资源和市场不能对接;加工分散,缺少有竞争力的石材品牌等等。一项新兴产业在前进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但如果不正视不抓紧解决这些问题,则很有可能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
贵州石材工业前景诱人,但培育初期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前最为紧迫的有以下几点:
一、增加投入,改善环境,把石材产业当成支柱产业来抓
贵州是大理石重要产地,石材工业大有可为。省政府已明确把石材产业列入全省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和项目。希望有关部门认真抓落实,像抓烟酒茶电等特色产业那样,从政策措施到工作环节都真正把石材产业当成支柱产业来扶持和培育。我省石材工业刚刚起步,而且主要是依靠中小企业的民间资本发展起来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例如,一般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基本上是由财政投入,而我省的第一个石材工业园区贵阳金石石材产业园却是全靠民间资本在一片荒丘之上建起来的,至今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鉴于贵州石材工业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给予更多关注,从规划、财政、税收、商贸、投融资、建设用地等方方面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建议有关部门积极介入重点石材基地、石材企业,把服务尽量延伸到石材工业第一线,为贵州石材做大做强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科学规划,协调发展,起步伊始就要防止滥开滥采,重复建设
以往,有的矿产开发先是遍地开花,后又封矿炸井,矛盾尖锐,损失很大。贵州石材工业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大背景下孕育的新兴产业,理应对资源和市场有个科学的评估,对开发和发展有个科学的规划。但现实情况是,我省石材生产中作坊式的滥开滥采较为普遍,盲目上马重复建设也露出苗头。从长远看,作坊式的小石厂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可能会超过小煤窑。如不及早加以规范和引导,将来对小石厂的治理难度,也可能会难于治理小煤窑。纵观广东云浮、福建水头等石材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轨迹,都不是粗放经营的分散加工,也不是一哄而起的“大干快上”,而是在政府统筹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制定科学规划,完善市场规则,建设产业基地,引导产业集聚。我们应该深刻汲取历史的教训,认真借鉴成功的经验,未雨绸缪,规划先行,确保我省石材工业科学有序、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扶持重点企业,做强石材基地,加快石材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贵州石材资源丰富而石材工业薄弱,成规模、现代化、有品牌的石材企业为数甚少。建议有关部门从我省石材工业的实际出发,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两三个区域性石材基地。优先做强贵阳石材基地,充分发挥省会的区位、交通、信息、市场等综合优势,使之成为贵州石材发展的龙头。依托石材基地,整合石材资源,开展科技和设计攻关,提高工艺水平,提升文化品味,出精品,创名牌。这将大大加快我省石材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逐步在省内、国内、国际石材市场上,争取有一个石材资源大省应有的地位。
石材工业之所以强调一定要扶持重点企业,做强石材基地,这是因为石材不像煤炭那样挖出来就是产品。石材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石材质地,更取决于工艺水平和文化品味。同样的石料可以生产出不同品质不同品位的产品,价格往往相差悬殊。这使得石材产品被市场接受和认可比一般矿产需要更长的市场磨合期。打造出一个消费者普遍认同和信赖的石材品牌,绝非一年两年之功。这在一个远离大市场的封闭生产环境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再者,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孤立的一两个石材品种,是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多种需求的。所以,集生产与市场于一体的石材基地不可能建在崇山峻岭中分散的矿山,只能建在市场、信息、交通、人才、资金等多种要素优越的中心城市。我省一些主要的石材产地,如遵义、安顺、铜仁、黔西南等地,准确把握石材产业的特点,主动加强横向联系,寻求实力雄厚的石材企业联合,以大开放促大开发、大联合促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个别地方,硬性要求投资企业到当地去重复建厂就地加工,从而人为地增加了投资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商业风险。出现这种状况,既有利益分配的因素,更是体制障碍的问题。为了兼顾各方利益,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税收分段缴纳的办法。为了克服体制障碍,建议尽快制定石材产业的市场规则,形成全省统一畅通的石材市场,有效引导石材原料顺利流向技术装备先进、工艺水平较高、市场触角灵敏的石材基地,尽量保障大型石材加工基地的原料储备,增强贵州石材以多品牌、多品种产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带动贵州石材工业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