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县没有人造金刚石原料,甚至连生产人造金刚石的技术也是从外面引进的。但是,如今的鄱阳县已经形成产值达4.3亿元,拥有18家企业的金刚石产业基地,其中生产加工的金刚石刀头、石轮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鄱阳人创办的第一家金刚石刀具企业问世至今,鄱阳县珠湖乡羊园村从一个渔村蜕变成中国“金刚石第一村”,并神奇般地带出了2万“鄱阳金刚石军团”,产品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出口拉美、东南亚等地。据统计,鄱阳人在外地创办了400多家金刚石相关企业,产值近40亿元。如今,这些企业饮水思源,产业资本不断从全国各地向鄱阳县工业园区田畈街产业基地集聚,鄱阳县金刚石产业风生水起。
从外出闯荡到返乡发展――鄱阳人的两次创业
鄱阳县珠湖乡羊园村人李植华是金刚石生产的第一人,全村人在他的带动下,外出闯荡,家家户户从事金刚石生产制造,并迅速富裕起来,羊园村也被誉为中国“金刚石第一村”。
10年之后,这些人亲帮亲、邻帮邻,他们在外地完成了从务工者向创业者的跨越。据统计,到2009年,鄱阳人在外创办金刚石相关企业共有400多家,产值近40亿元,其中资产过亿元的企业有10家、超千万元的60余家,产品广泛涉及刀具、锯片、钻头等工具,“鄱阳金刚石军团”遍布河北石家庄、江苏镇江、福建泉州、湖北鄂州四大金刚石产业基地。
当前,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沿海地区产业正在加速转移,其中许多金刚石相关企业正寻求新的投资洼地,或靠近销售市场,或靠近原材料产地,鄱阳的“金刚石军团”则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家乡。而鄱阳县为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启动了引凤返巢工程,并把田畈街产业基地指定为金刚石产业唯一承接地。2010年,该基地迎来第一家返乡企业。鄱阳人开始了二次创业。2011年,基地金刚石产业就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如今,另有20家企业与田畈街产业基地签订了投资协议。
产业集聚形成完整产业链――金刚石产业风生水起
2010年,羊园村人李水堤第一个把企业搬进鄱阳县田畈街产业基地,他此前在福建创办了伟力金刚石刀具有限公司。随后与几名同乡共同投资1.5亿元,组建江西富力集团,主要从事金刚石刀具生产和销售,仅去年该企业营销额就已过亿元。
江西富力集团进驻田畈街产业基地的消息一传出,福建新光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带着5000万元资金来了;闽兴金刚石刀具厂更是一筹而就,当年投资当年实现投产;原来在山东从事金属粉末生产的鄱阳人也闻讯返乡,并注册江西鑫镁金属粉末有限公司。随后,巨锋、和力、众利等金刚石龙头企业也纷至沓来。截至今年6月初,田畈街产业基地已形成金属粉末、铁片生产、金刚石切削工具、金刚石磨削工具等较完整的产业链。
“回家乡创办经济实体既能为家乡建设出力,又能带动家乡人就业,还能让鄱阳人在外创办的刚石企业脱胎换骨,这是三赢。”李水堤说。如今,鄱阳县返乡企业有了两大转变: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当地企业成本比国内同行降低20%以上;粗放向集约转变,鄱阳县田畈街产业基地已开始筹备鄱阳金刚石工具产业协会和建立行业产学研示范基地,支持富力、众力、和力等一批企业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走品牌化、规模化道路。江西富力超硬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朝晖信心满满地说:“目前,受产业集群的带动,鄱阳县田畈街镇有望成为继河北石家庄、江苏镇江、福建泉州、湖北鄂州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金刚石产业基地。”
创建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打造省级特色产业园
在短短2年内,源源不断的鄱阳人返乡创业,这得益于鄱阳县“一园三基地”的创新思维,得益于人造金刚石产业的需求旺盛。人造金刚石被誉为“工业牙齿”,广泛运用于建筑、钢铁、汽车等领域,由于它的特殊性,国家对超硬材料行业相当重视,鄱阳县明确把金刚石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力争3年内集聚金刚石相关企业40家,实现产值50亿元,产品占领全国市场80%份额。同时,该县还积极向上申报省级特色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目前,在鄱阳县,形成了打造省级特色产业园的发展共识,并把金刚石产业列为绿色通道项目。同时,10多家金融机构也受邀前往田畈街,积极为破解金刚石产业融资难题出谋划策。
田畈街镇党委书记朱桂长先后两次带队来到被誉为“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的湖北省燕矶镇,向该镇学习政策环境、服务平台、园区建设等产业集群发展措施。同时,田畈街镇以省级示范镇和县域副中心的要求,优化投资软环境,对金刚石相关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完善金刚石产业配套,鄱阳县还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形成金刚石研发中心、检测检验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朱桂长说:“要让田畈街镇成为中国第五大金刚石产业基地,就需要政府强化引导,完善金刚石产业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做品牌、树标准,使产业基地走差异化竞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