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商丘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商丘市市长余学友做出了对商丘市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意义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总体目标和计划;再一次明确了超硬材料的发展地位和工作重点。这份工作报告将由大会政协委员和与会者共同审议后最终实施。
《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五年是商丘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17.9亿元,年均增长1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6.4亿元,年均增长22.1%。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是全省税收占比80%以上的3个省辖市之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6亿元,年均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51元,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37元,年均增长15.5%。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对于这么一个具有“中国超硬材料生产基地”美名的特色市来讲,促进超硬材料产业化发展,保持其产业优势地位不动摇的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而在过去的五年中,事实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过去的五年,是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大见成效的五年。全市围绕着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主攻长三角,紧盯闽浙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二、第三届国际华商节、第六届豫商大会等重大节会,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力量新材料集团、飞龙电器、爱玛车业、香雪海电器、万宝制冷集团、国药集团、安踏集团、乔治白等一批产业转移项目相继落户商丘。累计引进省外资金852.3亿元,引进项目2476个,其中引进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8个,投资总额422.3亿元;实际利用境外直接投资5.1亿美元,年均增长17%;出口累计完成4.7亿美元,年均增长20%。为商丘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蓄了势能,增强了后劲,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效明显。
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商丘市始终坚持把该项内容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带动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抓龙头、促配套,抓集聚、促集约,抓创新、促升级,推动产业集聚区实现了大规模、高水平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市11个产业聚集区全部实现了“三规合一”,培育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其中新材料产业前景广阔,T700宇航级碳纤维填补了中国高端新材料行业的空白,金刚石微粉年产量45亿克拉。民权县、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进入全省十强、十快行列,有4个产业集聚区纳入省首批示范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战略任务:全力建设“四区两枢纽一基地一中心”,即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三化协调”发展试验区,率先建成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精心打造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基本建成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和中原经济区物流枢纽,基本形成产业特色明显的新兴工业基地,努力构建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该市还将以“特色主导、龙头带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为原则,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产品和复合材料、金刚石微粉及其制品、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产品,逐步提升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和发展权重。建设“全国碳纤维生产研发基地”、“全国超硬材料生产基地”。对列入省重点培育示范产业集聚区范围的4个产业集聚区,分别对照标准,完善功能,提升档次,争取早日通过省直有关部门的认定。未列入省重点培育范围的,明确创建目标和规划,制定创建工作保障措施,争取早日列入省重点培育产业集聚区范围。在完善产业聚集区发展的基础之上,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最终实现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化。
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商丘市将充分发挥“河南省金刚石微粉检测站”、“中国制冷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河南站”的作用,加快建设“河南省制冷专业院士工作站”、“碳纤维新材料研发中心”、“电解铝节能研发中心”和“国家级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高工业企业整体科技水平,使企业不仅具有发展的宽度,同时也具有发展的深度。
在中部崛起进程中,以“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为实现商丘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