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建材投资有限公司第二期60%的矿井资源整合补偿款已经全部到位,鲁塘矿区各矿井股东分批次前往鲁塘镇政府兑现补偿款。碧塘村的何赞波正筹划着怎么把这笔款投入到他种的茶油林里。
昔日:全村人都在埋头挖矿
素有“煤炭之乡”、“石墨之都”美誉的鲁塘镇近年来正在谋求“华丽转身”,转变发展方式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关闭矿山,让黑色产业向绿色转型,单一的矿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变。
鲁塘微晶石石墨占全国总储量一半以上。因为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当地村民长期以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全镇约有80%的人口直接从事煤炭石墨开采、加工和运输业,75%以上户头持有矿山股份。
据一位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在鼎盛时期,鲁塘镇矿井数量曾达到过600多条。依托着矿产资源的优势,许多村民都成为了腰包鼓起的矿老板。
“没想到矿井会关这么快”,鲁塘镇碧潭村村民何赞波谈起矿井的事还有点回不过神来。60年代末出生的何赞波今年43 岁,在他的记忆中从懂事起,所见所闻都与矿井分不开。
碧潭村全村500多户,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挖矿。“那时候,大家都不耕地,男男女女全部在挖矿。”何赞波回忆当时的情景,而他自己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步入这个行业。
与何赞波类似出身的矿老板,在鲁塘镇非常多,他们大多年纪相仿,是鲁塘镇第一批乘上“开矿致富列车”的人。政策的变动,让他们不得不从矿井里抬起头,正视前方的路。
现在:全村人寻思让土地变绿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要求,从2006年开始,政府依法对鲁塘矿区进行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何赞波从中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他知道做矿井不是长久之计,最先踏上了转型之路。
2007 年,何赞波等12个矿老板创建了北湖区鲁塘镇碧香源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在碧潭村清水塘等地种上油茶林,成了先知先觉的那部分人。当时,煤矿还未关闭,茶树收益要8—10 年,他们计划“以矿养林”。
2010 年,鲁塘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按要求推进鲁塘矿区整顿关闭,镇内几乎所有矿区不是变卖给企业就是关闭。何赞波的计划没有赶上变化,但是茶油林的种植还不能停,补偿款成了茶油林的前期投入。
“不可能再走回原来的老路了,虽然茶油种植时间长赚钱难,但熬过去了就是无限生机。”何赞波坚定地告诉记者。通过近五年的努力,何赞波的油茶林已颇有规模,面积6670余亩,建成厂房、仓库1920平方米,职工住房480平方米。
“去年第一批茶籽挂果出油500多公斤,平均80元/公斤。茶林全部成熟后,预计每年产生利润可达700多万元。我们现在推出了‘郴香源’品牌精炼茶籽油。”何赞波的目标是建成万亩茶林,而这个目标已经不远。
鲁塘镇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农业产业绿色基地,每个基地都有了自己的“领头羊”,太山里养牛基地、碧潭油茶基地、新屋背养鱼基地等一大批精品项目上马;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瓜果种植、药材种植和优质烤烟种植初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