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以快为美”的企业经营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快,给企业带来发展,也给企业带来困惑。时至今日,这种困惑愈加明显,显然,“唯快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此时,“慢”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发展思路。
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企业,它们坚守一个行业,视稳定与产品品质为首位,它们不急于借助外力来助推企业发展,它们稳扎稳打,每走一步,步伐都坚定而有力,它们可谓“快时代”的异类,我们将它们称为“钝企业”。
其实,钝企业早已存在,但它们的价值却需要重新被发现。过去很多年,它们都默默无闻,但现在,它们正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可。
当然,我们肯定钝企业的价值,并非让企业放弃快速发展,而是希望带领大家回归常识,与大家分享“慢”的价值:慢并不是官僚主义,也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一种建立在稳健之上的快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经营中的“快”和“慢”,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因此,快,但不浮躁,慢,却不迟钝,才是企业发展的应有之意,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别走得太快,停下来等等灵魂。”这是一个印第安谚语,而我们此次关于钝企业的报道,也是在提醒那些在加速奔跑的企业,别因为走得太快,而忘记了企业的价值观,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编者按
【综合篇】
重新发现钝企业的价值
文/本刊主笔 殷 泽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快企业可谓这个时代的耀眼明星,以快为美的价值观正深入企业界的心灵。然而,现在,却有不少人开始驻足思考,在一味注重效率和速度的理念引导下,企业可能面临着突如其来的风险。正如正略钧策董事长赵民所说:“我们没有看到哪一家公司是因慢而死的,而我们看到的所谓奇迹,往往因快而猝死。”
有这样一些企业,它们长期坚持在一个行业,围绕主业做大做强,极少涉及其他投资;它们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每一步走得都很稳,喜欢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相比速度,它们更看重持久;它们没有讨巧的、迎合时尚和大众的模式、概念,但也不排斥技术创新。
它们,就是我们这期报道的主角——钝企业。在“以快为美”的主流企业价值之外,它们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以慢为美”。
其实,做企业和煲汤一样,文火慢炖,时间越长才越出味。正是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存在着一批“钝企业”,它们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慢慢长大。
当然,“快”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不切实际的大跃进心态下,创业者失去慢下来的决心和勇气。但事物本身都有规律,且不可逾越、没有捷径,要超车,就有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
从这个意义上讲,重新发现钝企业的价值,其实不过是在“回归常识”。
快是时代病
快是一种时代病,就像一个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即便自己不挪动脚步,也会被人群裹挟着向前奔跑,否则就有可能被踩踏致命。这是深藏在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心中的隐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讲到竞争激烈近乎残酷的商场,经营者心中的担忧更是如此。
佛山佛塑科技(000973,股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健说:“以前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如果你不想方设法比你的竞争对手快走一步的话,就很有可能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
这个时代的确有些疯狂。一个企业动辄提出100%、200%,甚至更多的年增长率,大家集体陷入一种疯狂的造富游戏中,被速度绑架,亦随着财富的涨与落或悲或喜。
2007年,京东商城年销售额仅有3.6亿元,2010年这个数字就超过102亿元,三年增长了1800%多。如此快的增长奇迹,恐怕当今世界也只有中国才能制造。
超高速的增长,给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带来的不仅是快感,还有痛感。与快速扩张的规模不相适应的是可怜的利润。今年5月,刘强东在其微博上公布该公司2011年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报告显示,销售额同比增长206%,其中日用百货增长522%(不含平台商家部分);但毛利率同比增长仅19%,而净利润仍为负数。
烧钱冲规模、占市场、融资,然后包装上市,这已经成为包括京东商城在内的中国电商企业的标准模式。业界甚至提出“不上市毋宁死”质疑和担忧。
刘强东本人也曾对速度问题耿耿于怀,但是京东商城的速度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而人在很多时候,对于停滞的担忧远远大于对高速发展的担忧。
比亚迪(002594,股吧)是另一个高速增长的神话,并获得股神巴菲特的青睐。一度要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计划销售突破1000万辆,超越丰田成为全球第一”。
这样的豪言壮语激荡胸怀,但在去年比亚迪业绩增长放缓,今年上半年利润大幅下滑,加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裁员门”和“质量门”,比亚迪的口号似乎有些“野蛮生长”的味道。
的确,速度带来的诱惑太大了,众多精明的企业经营者都愿意为此赴汤蹈火。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过多关注发展的速度时,发展的质量往往就会被忽视掉。
对于速度的过度关注,也已经突破了企业界的范畴。今年“7•23”高铁事故后,很多人在关心伤者、哀悼亡者的同时,也开始反思:中国是不是也应该放慢脚步?
超硬材料行业钝企业的价值
快企业的确耀眼,但在快企业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大家开始对此进行反思时,钝企业的价值开始被重新发现。
其实,钝企业并不迟钝,一定程度上,它们还是更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钝企业往往是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低调而有实力,很多企业在一个行业默默做了很多年,甚至做到了行业前几名,但大家对其还是知之甚少。
郑州是国内最重要的超硬材料生产基地,其中的大部分企业又集中在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它们中除了近年上市的四方达(300179,股吧)和豫金刚石(300064,股吧)两家公司外,大部分的企业并不为外人熟知。
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金刚石复合超硬材料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河南省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立方氮化硼生产企业;郑州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则是国内汽车发动机行业最大的国内超硬精密刀具供应商,产品覆盖国内90%以上的汽车发动机生产厂商。
钝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对某个行业情有独钟,除此之外对任何机会和诱惑都无动于衷。浙江华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端平认为“民营企业的失败,往往是由于投资失误”,所以,十来年间,蒋端平拒绝了房地产、矿产、民间借贷等赚大钱、快钱的机会。
这些公司大多没有上市,但是其技术和研发实力有的并不比上市公司弱,在市场上甚至比上市公司更受认可。更有意思的是,其中还有部分公司对机构投资和上市颇不认同,甚至抵触。
郑州经济开发区曾有意培养郑州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上市,但是公司主动提出不想上市。今年8月份,上海证券交易所某高层顺道来考察,老板张凤鸣却连面也没露。而对于来自各投资机构抛出的橄榄枝,公司更是不理会。“我们又不缺钱,干吗要上市?”对于别人求之不得的上市机会,这家企业的态度耐人寻味。
在钝企业的经营者看来,持久比速度更重要。富耐克23年才做到1个多亿的规模;瑞尔齿科前11年仅开了11家店,年收入1.5亿元左右。“有的时候慢是等死,但快有可能是找死。”富耐克总经理蔺华说。
因为谨慎,所以钝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但这并不代表钝企业是没有潜力、没有机会的公司。坚持下来的钝企业,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企业,如果再加上机构投资助推,钝企业也会快速发展起来,正所谓“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