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相关部门的不断调查,达芬奇家具品牌涉嫌伪造产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现象一步步被披露,而随着各大媒体的跟踪报导,该品牌的信誉可谓是直线下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达芬奇“假洋货”的经营模式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其存在也有相当的一段历史。人们不禁反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市场风气才能造成如今这种“假洋货”横行的市场局面?
达芬奇家具扮“假洋货”背后,是国有品牌整体口碑的发育不足,给了“假洋货”很大的市场空间,也给了“洋品牌”更大的市场。
消费者 对于本土产品不信任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不得不说,国人对于洋品牌是有一种崇拜的消费心理,认为凡是国外生产的东西都比国内强,其实大部分国产品牌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并不逊于洋品牌,但消费者一味盲目地倾向于洋品牌,无异于形成一种激励,刺激了假洋货登堂入室、充斥市场、高价销售的闹剧。
其实,出现这种状况不能完全怪消费者,毕竟国内有些现象,大到地产建筑领域的“楼脆脆”,小到奶粉市场的“三氯氰胺”,让消费者一次又一次的对国产品牌的质量“伤心”。
生产商 用质量与信誉说话
五金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但爆发出质量问题就会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像最近的奥的斯电梯事故,空降钢化玻璃砸伤路人事故,都引起了消费者对此的广泛思考。产品质量是否过硬对于一个品牌来说相当重要,这关系到一个品牌的诚信,企业应该靠诚信建立品牌,将质量与信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像达芬奇家具一样,因诚信问题而摧毁了信誉,这样的品牌之路走不长久。谋取眼前利益的后果就是早早的“夭折”,走不到企业真正长足发展的未来。
质检部门 减少行业潜规则
一个三鹿奶粉三氯氰胺的超标引起的质检查出整个奶粉行业都存在此现象,一个达芬奇家具的“假洋货”现象引出所有行业的“进口潜规则”,不得不说,造假企业的手段并不高明,若不是执法部门不作为,媒体不举官不究,这种形式的欺诈不会堂而皇之的成为一种市场风气。
“达芬奇事件”暴露出国内家具五金销售市场的混乱与监管不力,但背后更深层的,也揭示出五金家具等各行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升级转型之痛。但愿国产品牌会在“达芬奇事件”后警醒,逐渐创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