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年中,关于进出口税收调整的博弈日趋白热化。
与以往仅涉及出口退税的调整不同,中高档消费品即通常所说的奢侈品进口关税加入其中,让更广泛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这一话题。
出口退税在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处于高位,是否应该回调,各方存有争议。赞成者认为,月度出口额不断创下新高,适度回调无碍出口大局,而且可以减轻财政负担,同时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反对者则认为,出口增速已连续两月放缓,出口退税下调或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涨,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叠加,对出口造成意外冲击。
进口税层面,虽然一季度出现了七年来的首次月度贸易逆差,但是,随着国内紧缩政策逐步见效,进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兼有“扩进口”和“扩内需”双重作用的中高档消费品进口关税降低,被视为一个突破口。不过,也有人担心,即使降低了进口税,让渡了部分财政收入,“扩进口”和“扩内需”的效果仍然鲜见。
政策的走向,将取决于各方博弈的结果。
退税争议
2010年7月,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中国政府取消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开启了金融危机后出口退税回调之路。这一趋势是否延续,在何种产品上、以何种幅度延续,成为出口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
今年年初,即有消息称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门正在酝酿继续降低和取消以“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为主的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财政部3月曾提出一套调整方案,并在4月初会同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讨论。
此后,有关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消息逐渐细化。多家媒体报道称,由于面临贸易摩擦,铝型材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从13%下调至9%。而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中,也不断传出出口退税率将下调的消息。
不过,这些消息并未得到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的证实。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正在讨论中,但具体如何调整尚不能确定。
6月14日举行的2011年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降低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纯属传言,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改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6月15日也对记者表示,总体来讲,出口退税不应有太大变化,但个别种类比如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降低退税是完全有可能的。
他同时称,出口退税政策在过去几年中被大家诟病,原因就是调整频繁,作为一项政策,应该保持总体稳定。
事实上,姚坚的这一观点,已成为政府、学者的共识。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研究人员均建议,不要将出口退税作为一种宏观调控工具频繁使用,而是要寻得其常态水平后保持稳定。
不过,何为常态水平,各方观点并不一致。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先后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涉及的商品税号超过8000个(次),其中,已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总体而言,出口退税处于高位。对出口部门而言,保持现有水平是其所希望的。
而现有水平同时意味着较大的财政压力。2010年中国出口退税共计7327亿元,比上年多退841亿元,增长13%,与当年财政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三大民生领域的支出相当。
危机期间,出口退税调整“一刀切”,从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来考虑,应该调低或取消退税的商品,也被大幅调高。以此次传言下调的铝型材为例,出口退税率由2007年一度被取消退税,上调至13%,对这些商品,现有水平显然并非常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