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一财年的铁矿石合同公开价谈判已正式启动。中国和日本钢厂率先与世界三大矿石供应商展开谈判。据新华社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谈判已进行了两轮,目 前双方尚在对明年铁矿石市场的基本要素进行论证。供应商对市场前景表示乐观,但作为需求方的各大钢厂则认为明年铁矿石供需将趋缓和,矿价不存在上涨的空 间。由于看法各异,目前谈判进展有限。
中日率先开谈
据了解,正式谈判是从11月底开始的。日本方面依然由新日铁作为钢铁业的主谈判商,谈判在东京展开。中国方面也仍然由宝钢集团作为钢铁业的谈判代表,谈判决策则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相关方面“集体作出”,具体谈判在上海展开。
据记者从各方收集到的信息,中国方面的谈判从11月30日开始迄今已进行了两轮,双方正在对一些基本谈判要素进行讨论,对明年铁矿石市场的基本因素发表各 自的看法。进行详尽的论证。日本方面的谈判也基本按此步调“同步进行”。至15日为止,欧洲方面尚未传出谈判开始的消息。
供需双方针锋相对
到目前为止.供需双方的分歧依然较大。巴西淡水河谷(CVRD)、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及必和必拓(BHP)等三大矿业巨头坚持认为全球矿石需求将保持强劲, 即使钢价下跌也不一定意味着矿价会“同步”下跌。但全球钢铁巨头则表示相反的意见,认为全球钢铁业已出现减产的趋势,作为全球钢铁增量主要生产国的中国钢 价持续下跌,产能出现过剩,钢厂盈利空间缩小,无力承担矿价继续上涨的压力。明年全球矿石供需将趋缓和。
专业人士判断,此次全球矿价谈判的艰巨程度可能会超过上一年度。2005年度的谈判中,供需双方在市场走向的认定上“方向是一致的”,都认为应该涨,只是 涨多涨少的问题。最后日本新日铁率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签订矿价上涨71.5%的协议。 ; ;“虽然涨幅高了一点.但当时涨是必然趋势”。新一年度的谈判双方在“基本方向”上就是根本相反的,要在“一个涨一个跌”当中寻找共同点,难度可想而知。
在谈判开始之前不久召开的宝钢新目铁汽车板公司投产新闻发布会上,世界三大钢铁巨头——中国宝钢、日本新日铁和欧洲阿赛洛公司总经理都一致认定不接受铁矿 石价格的上涨。有关人士评价说,全球钢铁巨头在公开场合如此一致地表明态度“此前并不多见”。中国的各大相关行业协会也在多种场合表示,全球矿价理应向下 调整,世界铁矿石供大于求的市场“拐点”可能提前到来。
但矿石供应方也并不示弱。据西澳册I--位驻上海的相关商务人员透露,目前矿石的现货价与合同公开价之间依然存在的每吨100元左右的价差,可能是矿业巨 头在谈判中的一个“砝码”,据此可认为中国对矿石的需求依然强劲。此外,国际海运费用的持续下降、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都可能成为谈判中“讨价还价”的因 素。
校准“仪表盘”
中国的一些权威经济界人士已开始认识到一年一度矿石谈判对中国经济的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说,与石油等能源 的影响相比,铁矿石、铜等工业原材料的资源结构调整和掌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更大。他认为,发达国家对工业原材料的依赖度正在下降。可能会容忍其价格的 持续高位.这对中国整个经济产业链的价格传递十分不利。中国应借助在“量上的优势”尽快形成全球市场的定价能力,加强相关行业的市场组织化行为,联合对外 进行谈判。
中国在铁矿石的进出口环节加强了经济秩序的整顿。对铁矿石贸易商全面进行了资质认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其会员中扩大“订立铁矿石长期合同、实施稳定采 购”的“钢厂队伍”。矿业贸易的相关商会也在整合贸易环节,目的是把过去大量游离于全球铁矿石长期合同采购范围之外的矿石用户组织起来,不断减少现货采购 的总量。无序的“应急性、投机性”现货采购。是中国“铁矿石软肋”中的一个致命伤。
在最近的一次高层次钢铁研讨会上,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相关部门官员都表示,中国将全面进行钢铁业的产能调查和市场需求的评估,将中国目前的有效产能和“未来到底需要多少吨钢”的基本问题搞清楚。
西澳洲驻沪官员在与记者的谈话中表示.中国严重缺乏对钢铁业发展和铁矿石需求权威性的长期评估和预测。这使得全球市场无法形成对“中国需求”的稳定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市场价格的波动。
巴曙松也表示.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架飞机”,它虽然运行得还算平稳.但它“仪表盘”上的指数有点靠不住。今后要把“仪表盘”弄准了.飞行起来其平稳度就会“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