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厂矿还是家庭,“节能”两个字前所未有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影响2005年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最新热点。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
国外媒介断言,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说明,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缓解资源全面紧张的状况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粗放型增长方式走到尽头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近日表示,“节能优先、效率为本”是中国能源规划的核心内容,中国不能走粗放型的发展道路。
实际上,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能源和节能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的方针,将节能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90年代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4年,发布了我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5年,中国能源中长期规划已制定完毕。
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仍然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7.4%、原煤为31%、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40%。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资源利用效率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表明,我国资源节约的潜力很大。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造成极大浪费。近两年由于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资源的高消耗造成环境的高污染,工业污染日趋复杂,农业面临水源污染严重,环境突发事件增多,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循环经济时代即将来临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如何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时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翻了两番,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有关资料显示,近20多年来,我国的能源消费翻了一番。我国每创造一美元的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另据分析,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我国人均资源不多,生态环境先天脆弱。20多年来盛行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能源浪费大、资源紧张、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
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的循环经济时代即将来临。
专家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支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算过一笔账:“按最低限计算,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也要达到30亿吨标准煤。这就意味着今后要建设百万吨级的大型煤矿1000个,再建7条大秦线及相应的港口。这是难以想象也很难做到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问题日渐凸现,因此未来应发展清洁煤技术,中远期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中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为此,首先应将节能放到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位。利用高新技术提高能效是节能的最有效途径,如果能源效率提高1%,能源投入就可减少1%,结果可以实现与投入1%能量等量的经济增长。中国的化石能源资源有限,大量开采和消耗势必引起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因此,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扩大化石能源资源来源,并向多元化能源利用方向发展,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中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高耗能产业的生产和出口。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说,发展改革委已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从资源开采、消耗、废弃物处理、再生资源、社会消费五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
首先是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其次,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
此外,还要研究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积极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对不易回收的大宗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实行收费或押金制度的可行性,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可以预见,随着有关法规和这些建议的逐步实施,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必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