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气候变化和碳减排压力的形势下,“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工业面临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结构调整不得不为之。
“十二五”规划为煤炭工业转型提出的路径是,“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正在于此。”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的提高,为煤炭结构调整腾出空间。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增幅回落,但总量还将保持增长。煤炭主体能源的地位很难改变。”
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2.4亿吨,同时,煤炭消费量继续增长,王显政预计,到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
“十二五”末煤炭消费或超40亿吨
《21世纪》:“十二五”期间,国家鼓励清洁能源发展,非化石能源比例有望提高3.1个百分点。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比重下降,煤炭行业利益是否因此而削减?
王显政:相反,非化石能源比例从8.3%提高到11.4%,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是好事。
我国一次能源对煤炭依存度达70%以上,带来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非化石能源比例的上升,为煤炭行业结构调整腾出时间和空间。
“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矿数量由2.48万处减少到1.5万多处,平均单井规模由9.6万吨提高到20万吨;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26亿吨,占全国的87%;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由30家、产量8.1亿吨增加到45家、产量18亿吨。这是结构调整的结果。
《21世纪》:自2011年起,国家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行能源结构调整。预计“十二五”末国内煤炭消费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王显政:在GDP增速7%的条件下,预计到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若经济增长超7%,煤炭消费量亦将相应增长。根据最近各地上报规划汇总情况,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大大超过规划的40亿吨。
《21世纪》:在高需求之下,国内煤炭生产和消费将实行什么样的调整?
王显政:首先,认真落实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坚持煤炭紧平衡原则,加强煤炭行业中长期规划管理,控制全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
尤其是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纳入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设置区域煤炭消费量上限。
在煤炭资源开发上,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加快西部”的思路,尽快形成资源梯级开发利用格局。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树立煤炭科学产能理念,按规模、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项目规划开发,防止大规模、超环境容量、无序开发。
煤炭市场化首先要解决煤电矛盾
《21世纪》:目前,煤炭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确立,自主衔接、协商定价的煤炭订货市场机制基本形成。但我国煤炭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电煤价格“双轨制”仍存在。2010年,国家两度出台电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并出台重点电煤价格指导意见。如何看待国家对电煤价格的宏观调控政策?
王显政:由于历史原因,电煤价格“双轨制”仍存在,导致同一煤质电煤出现两种甚至多种价格。建立和完善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要不断做出努力。
目前,重点电煤合同价格与市场电煤的差价呈加大趋势。以大同5500大卡热值年度重点订货下水煤价与秦皇岛市场平仓价比较,2006年两者价差基本在47元/吨,2008年最大价差拉大到260元/吨,近两年价差虽有所缩小,但2010年仍在147元/吨左右。
《21世纪》:对煤炭市场化改革有何建议?
王显政:煤炭和电力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煤炭市场化首先要解决煤电之间的矛盾。国家应选择好调价时间和窗口,调整电价,推动电力体制改革。
建议按照以质论价、同质同价的原则,逐步实现煤炭价格的并轨,取消电煤重点合同价格与非重点合同价格之分,取消电煤省内重点合同价格与省外重点合同价格之分,逐步形成国内与国际市场相联系、重点电煤合同价格与非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相统一的市场化煤炭价格体系。
《21世纪》:目前,煤炭行业管理弱化问题突出。在新一轮政府机构调整中,一些主要产煤省区相继调整了煤炭管理职责,将原来煤炭工业局的行业管理职能划分到多个部门。是否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
王显政:很有必要。目前,煤炭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交叉问题。发改委、工信部、国土部、安监等多个部门均对煤炭进行管理。
建议国家进一步理顺煤炭管理体制,切实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在国家层面,需要建立统一、精简效能和权威的行业管理体制,建议组建能源部,成立国家煤炭工业总局。
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建议根据各产煤省不同情况,设立或恢复专门的煤炭管理机构,配置专门的煤炭管理人员,明确其对煤炭行业标准、发展规划、科技进步、生产安全等承担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