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过后,又是新一轮的农民工离乡打工潮来临。与往年不同的是,春节前,东南、华南等许多传统的用工大省就已经出现了用工荒。而在湖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当地政府和五金企业出台了更多的措施“截留”农民工——从中,我们或许可以听到中国五金产业西进的足音。
新一代的农民工与上辈们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涌入城市,想要找寻的不仅是一份温饱,还希望有更多的收获。传统五金制造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待遇,已经不足以吸引他们背井离乡。这或许将是倒逼沿海中低端五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又一大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悄然变化,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干体力活的现状……使得五金行业"用工荒"呈愈演愈烈的态势。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小五金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干体力活
"我会车工、钳工、焊工,工资要求2500元左右。"十六里河22岁的小王说,工作时间不能太长,不能太脏太累,"最理想的是小型车床厂"。小王家有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老小,父母兄姐前几年也在外打工。"我们家虽是农村的,可住的是大房子,电视冰箱洗衣机都齐全。"他坦言家里条件不错,自己也没吃过什么苦。22岁的他在劳务市场呆了三天,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新生代农民工较上一代来说,具备一定知识,对薪酬、福利、个人健康、发展前途等有更高的要求。现在不少农村青年不会干农活,穿着打扮也很时尚,生活方式、理想追求都已经城市化了,但个人的能力却离高端就业市场较远,复杂劳动承担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减少也加大了'用工荒'。"
流动性大影响企业接单
2011年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劳动力输出地不愿意让年轻力壮的农民工外出打工;二是目前打工的大部分是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打工的目的主要是体验发达地区的生活,想法多、不稳定,所以这批工人的流动性大。
如果离家近,工资相差不大,他们宁愿选择在家乡打工或创业。
宁波某五金企业大部分工厂将工人流动率控制在10%以内,宁波市五金行业工人的流动率一般在20%-25%,而中小五金企业的流动率能达到40%。
劳动力充足,我们安排订单的选择性比较大。如果缺乏劳动力,所接订单会受限。劳动力流动过大对一些小厂的影响非常明显。工人少了就不能接单,不接单的话,剩下的那些工人也会走,所以很多时候即使是亏钱也得开工。
涨薪风潮:高技术指日可待
2010年的市场行情“涨”声一片,从农副产业蔓延至装备制造业,无一幸免。消费品的上涨间接抬高了劳动力成本,自5月份以来,广东省调整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国内企业开始面临近30年来最严峻的“涨薪潮”。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五金制造企业受困于涨薪风潮。在此状况之下,五金企业狠下工夫,从企业管理、转变经营模式上谋取出路。
中国五金之都永康在看清了劳动力不再占优势后,转身投入技术创新,运用智能化。例如,从事休闲车制造的企业,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设计和改装后变成智能车,售价从7万元提高到40万人民币;嘉兴的集成吊顶,通过技术创新,短短几年间已发展到了产值数十亿元的主导产业……
技术创新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五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小五金产品也可以支撑起高技术的招牌,迅速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综合实力提升后,工人工资上涨并不会带来多大影响。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企业招不到人。它暴露了我国以前之政策不合理之处,急需要调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常规思维来看,“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供小于求,市场会依据供求双方的博弈结果自发上调均衡工资水平。但事实表明,低端简单劳动供给者因替代性强而不被企业重视,工资水平仍旧偏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所以“民工荒”不能指望企业单方面解决,必须要有调控部门的积极介入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