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股权融合”式重组遭质疑
继11月初河北钢铁(3.93,-0.04,-1.01%)集团重组五家民营钢企后,在12月份,河北钢铁集团的重组步伐又在加速。
“目前河北敬业、唐山松江、邢台龙海、永洋钢铁、吉泰特钢等五家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河北钢铁集团的新成员,新增粗钢产能1000万吨。在未来的几个月内,还有一批这样的企业要进入河北钢铁集团。”在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兰格钢铁网2010年会上,河北钢铁集团销售总公司总经理闫秀军透露。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兰格年会的现场观察到,有部分民营钢企负责人在闫秀军总经理演讲后,便主动与河北钢铁集团的相关人士进行意向性谈判。
“本次重组的方式还是采用比较可行的‘渐进式股权融合’模式。”河北钢铁集团销售总公司总经理闫秀军告诉本报记者。
早在11月初,河北钢铁集团以“渐进式股权融合”重组模式,与上述五家民营钢铁企业签署联合重组协议。按照合作协议,河北钢铁集团将以商誉、管理、技术咨询服务、购销渠道等资源,分别出资到上述五家民营钢铁企业。
“任何一种单赢的思维都难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唯有坚持合作、互相支持、平衡兼顾、创造利益,才能共同应对市场冲击。”闫秀军表示。
“民营钢厂是‘嫁人’?还是‘傍大款’?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会议现场一位来自唐山但不愿具名的钢厂负责人向本报记者直言。在这位钢厂负责人眼里,“我们民营钢厂想‘嫁人’,不是为了‘傍大款’。如果河北钢铁在重组民营钢厂的过程中,不出现金,只出商誉、管理、技术咨询服务等资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组。”
有业内人士也指出,如果河北钢铁在重组过程中只打着重组的名号,不出现金,其结果只是钢企间的松散结合,并不是像鞍钢重组攀钢那样实实在在的重组。
重组能否产生协同效果有待观察
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分析师指出,重组可以有效规避政府对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宏观调控,在重组后,这些民营钢厂所在的地方政府不用再担心钢厂的产能会被砍掉。
更多的业内人士则看好重组效果,长城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乔培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受节能减排、拉闸限电等因素影响,民营钢厂生存十分艰难,在这样严峻的态势下,把小钢厂掐死也不现实。因此,此时民营钢厂与河北钢铁集团这样的大企业合作也是一条双赢之路。”
闫秀军也指出,重组可以拓宽与下游行业合作领域,发展直供直销的产业链经营模式,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乔培涛认为,钢铁行业是河北省的主力产业,河北省内现有民营钢铁企业产能占全省钢铁总产能的60%以上。通过钢企之间的重组,可以有效地提高河北省整体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是河北钢铁集团与宝钢等钢企抗衡的一种方法。
本报记者接触与会民营钢厂的负责人大多认为,河北钢铁集团重组省内民营钢企是一件好事,而重组后是否会形成钢厂之间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则有待观察。
乔培涛表示,重组后必然要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如果没有管理、购销渠道等资源的交织,那么说明重组还没有真正融合。
关于近期河北钢铁将要重组民营钢企的数量,闫秀军告诉本报记者,“此次重组的具体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展,所以重组数量现在还难以确定,但是重组的发展模式和最后结果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