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建设规模为28万千瓦的国家第二批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中标结果出炉:13个项目中标价均低于1元/度,且全部项目均为央企中标。这似乎在意料之中又在期待之外的结果,让光伏产业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低价狂揽项目
据了解,此次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于今年6月下旬启动,8月10日正式发出技术标,共有西部6个省份的13个项目,总规模28万千瓦,特许经营期25年,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
如此巨大的项目自然被各光伏企业视为必夺之“羹”,然而竞标结果与之前业界预测的一样,仍以 “报价最低者即为中标人”的原则进行,中标电价全部低于1元/千瓦时,最高电价为0.9907元/千瓦时,最低电价仅为0.7288元/千瓦时。此外,此次招标的13个项目全由央企中标,其中,中电投是最大的赢家,13个项目揽到7个。
为此,有业内企业认为,此次中标价均在1元/千瓦时,有部分原因在于此次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期为两年,因此报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两年光伏组件价格下降的预期,而估计明年设备组件市场会供大于求,所以很多产品可能会面临新一轮降价。
然而,对于低价中标,更多的业内人士表示出担忧,此种低价已经远远超出市场合理竞价范围,对于整个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这种非市场行为的竞价,实际上是将投资仅仅局限在那些资金雄厚、具有央企背景的企业身上,而具有发展潜力、能够推动技术进步的民营企业都被排除在外。”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看,必将连累相关的上游产业。
而在此前阿特斯阳光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瞿晓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按照国际上的8%内部收益率水平以及目前光伏组件的成本来看,大约1.4-1.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比较合理。”
打开国内市场
事实上,在此项目启动之初,就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280MW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的启动,是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正在加速的信号。然而,一直以来,高价格高成本都是阻碍光伏发电的重要因素。
“目前,太阳能发电仍然比火力发电的行业平均价0.3元/千瓦时高出5至10倍,成本高是目前制约光伏并网发电乃至整个光伏行业的瓶颈,也是国内消费市场不能完全打开的重要因素。”宋亮说。
在宋亮看来,打开国内市场,对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持久发展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中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欧美进口市场”。
据了解,国内光伏产业98%的生产量用于出口,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硬伤。然而,有市场机构预计,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最大太阳能消费国德国逐步兑现调降政府补贴诺言的践行,2011年德国太阳能市场衰退幅度很可能高达57%。不仅如此,市场人士分析称,德国的行动将引起欧洲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意大利、西班牙、捷克等国均有争相效仿的迹象。这无疑将把我国光伏产业带入尴尬的境地。
“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国内光伏消费市场的培育。”宋亮举例说,如在很多不发达地区,推广家庭光伏发电、光伏热水器,特别是落后农村地区,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对于光伏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宋亮表示,首先就是要为其开创一个公平、健康的发展环境,刹住不合理的低价竞标之风,鼓励多元化的资本进入,保证产业具有可竞争性、可塑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