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一个昔日的老工业基地正加速变身为新材料名都。2008 年,淄博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 1035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 ,年均增长30% 以上。拥有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710个种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258项,200多种新材料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淄博把发展新材料置于老工业城市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背景下加以考量,一批新材料企业在传统产业中破茧而出,迅速抢占高端产业,拉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推动淄博由老工业城市向新材料名都成功转型。
调整不是简单抛弃
更换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引进新工艺——近两年,淄博促使重化工、陶瓷建材等老产业“长”出新材料。
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说,淄博是从高耗能、拼资源的传统产业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但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标准,没有落后的产业属性。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提高传统产业技术标准、优化工艺流程和装备水平,大力发展附加值更高的新材料。
碳酸钙是传统老工业产品,但记者在山东淄博嘉泽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看到,原料还是石灰石,但最终产品却升级为应用范围更广的纳米碳酸钙,价格比普通碳酸钙贵出十余倍。同时由于工艺、技术发生了质变,如今生产线实现了清洁生产,所有二氧化碳全部回收利用,根本不见以往的滚滚烟尘。
有测算显示,产业链每拉长一个梯次,至少可增加 50% 的附加值。在淄博,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东岳集团从无水氟化氢起步,产品沿制冷剂、聚四氟乙烯、离子膜一路迈向高端,价格也从每吨约 5000 元翻倍涨到1 万元、4万元。从传统陶瓷生产起步的山东硅苑研制开发出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与传统产品相比,耐磨性提高 30倍,成本仅为进口的三分之一,如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 。
目前,扎根于老工业基地的深厚土壤,淄博的功能陶瓷、化工新材料、新型耐火材料等一批新材料产业迅速膨胀,在全国甚至亚洲均是首屈一指。
独特功能来自独创精神
淄博新材料企业立足实际,自主创新,在细分市场上精耕细作,单类产品直接可主导市场价格,力争掌握行业话语权。
有着百年历史的金晶集团是我国第一块平板玻璃的制造者。而眼下金晶紧盯打造中国首个功能玻璃基地的目标,先后自主研发了中空玻璃、动车组玻璃、防紫外线玻璃和太阳能玻璃等多种具有特殊应用价值的功能玻璃。总裁王刚说:“金晶玻璃能杀进高端市场,靠的是独特功能,而独特功能,靠的是独创精神。”
短短数年,金晶超白玻璃已抢下全球销量第一,其独创的中空调压玻璃,击败国内外竞争对手成功配套青藏列车,并几乎垄断了国内动车组以及北京城轨列车、英国地铁等车窗玻璃的供应。公司自主研发的太阳能超白玻璃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领域,目前已远销欧美十几个国家。
要创新,就离不开创新团队。千方百计招揽人才,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成为淄博新材料产业迅速崛起的原动力。目前在淄博,
新材料研发生产体系逐步完善,仅新材料领域就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8 个,博士后工作站 11个,山东工陶院、齐鲁石化研究院等几十家企业的研发实力均居全国同业领先水平。
突出发展七大产业集群
集群竞争是产业竞争的更高形式。随着产业链的拉长和产业的高度聚集化,淄博凭借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开始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加深区内分工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区域生产效率,促使新材料产业快速繁衍。目前,淄博已确定突出发展化工助剂、医药中间体、高技术陶瓷、新型耐火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七大产业集群。
特色产业集群的崛起,离不开龙头企业。淄博增塑剂年产量达3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50% 以上,齐鲁增塑剂股份公司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增塑剂生产基地。以齐鲁化工区等专业园区为载体,淄博正大力发展各种性能的塑料助剂、橡胶助剂、油田化学品、纺织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等各类助剂,力争3-5 年内,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 800 亿元的化工助剂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其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 淄博新材料产业集群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如高技术陶瓷领域有 200余项专利或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70余项,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电真空陶瓷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核能等尖端领域。
9 月,第八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开幕,包括诸多院士、企业家在内的新材料产业领军人物云集淄博,“新材料名都”的品牌在全国叫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