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重庆大足龙水五金城正式挂牌成立。截止到2009年底,大足县共有小五金生产企业和专业户1.2万余户,从业人员11万多人,小五金产业实现总产值6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7.4%;实现市场交易额55亿元,实现交易量130多万吨,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二位、西部第一位。到2012年,这里的五金产业产值将超过260亿元;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
抓市场监管促行业发展
近年来,大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五金市场的品牌建设。在加强市场监管方面县委县政府把树立大足县小五金业品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既引导经营者转变观念、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又为经营者提供商标咨询、注册、转让等服务。目前,大足县已拥有小五金类注册商标247件,占全县注册商标总量的33.2%。其中,神针(船舶件)、金忠(刀具)商标成为重庆市著名商标,永红、翔锋、庆荣等小五金类商标也在积极争取通过著名商标的评审认定。
小五金市场群的兴起,促进了大足县小五金产业的蓬勃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当地涌现出了以船舶件和铁路车辆配件为代表的铸钢铸件产业,出现了以翔锋、振兴商标为代表的工具五金产品,以田坡、华丰商标为代表的农用机具产品,以金忠、永红、为民、民贵商标为代表的刀具五金产品。通过多年的发展,大足五金形成了以龙水镇为中心,辐射全县16个乡镇、30多个专业村,截至2009年,大足县共有各类小五金生产企业12000余户的产业集群,产品涵盖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建筑五金、船用五金等12大门类、2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色,并涌现出一大批知名五金品牌。产品畅销国内25个省区市,出口东南亚、欧美地区。其龙水小五金市场群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商品交易市场20强。
打造西部小五金之都
2005年10月,国家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大足县“中国西部小五金之都”称号。市政府为此作出关于促进大足县小五金产业发展的决定,全面实施大足县小五金产业振兴计划。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大足县的龙水小五金市场群调查研究,具体指导工作,要求大足县小五金产业以科技为先导,壮大小五金产业规模;努力建立开放、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以市场为载体,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培育知名品牌,使小五金业成为重庆市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重庆市政府还明确指出:今后全市将重点培育8个百亿元市场,大足县龙水小五金市场群是其中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点。重庆市发改委、外经委、商委等11个部门联手,在产业规划、技术创新、融资服务、市场开发、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在此背景下,大足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立足大足、服务成渝、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努力通过大足龙水小五金市场群的发展带动全县乃至重庆市的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区域发展。全面实施了“六个一”工程。
建立一个中心,即建立大足县小五金业创新服务中心,为全县小五金生产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开发适合于生产高、中档刀剪产品和专用工具的不锈钢新材料;推广使用先进的热处理工艺;开展小五金产品设计和包装服务;提供小五金类通用设备使用技能培训等服务。
构建一张网络,即建成大足县小五金电子商务平台,为小五金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技术、人才等全方位的服务,成为大足县小五金业对外宣传和联系的窗口。
培育一个品牌,即设计、制作“大足五金”标志,加快申请注册“大足五金”集体商标,多渠道、全方位对外推介和宣传“大足五金”,打造“大足五金”区域品牌。
培养一支队伍,即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具有较高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和从业人员队伍。
建设一个园区,即在大足特色工业园区(龙水A区)内先期征地建设五金产业园,培育带动五金企业,使之做强做大。
完善一个体系,即加强市场物流体系建设,抓紧建设重庆市西部再生资源市场,使西部金属交易城、废旧金属交易市场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加快五金旅游城、西部金属交易城的发展,努力建成设施完备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引导下,大足县现已建成五金产业孵化园、五金检测中心、五金电子商贸网站和五金热处理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了大足县五金民间商会组织,启动了大足县五金行业标准制定、新材料成果转让、新市场群和五金产业园建设等工作。
活跃的龙水小五金市场群为全县的小五金生产者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市场信息和面向全国的销售渠道。炉火熊熊叮当响,家家户户打铁忙。如今的大足县,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小五金产品集散地,成为重庆市的一个响当当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