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早就预见到,以出口为主的光伏产品销售必然面临多种风险,近期央行汇率改革又将汇兑风险抛到光伏从业者面前。有人悲观认为光伏出口可能遭受重创,有人不甘心而酝酿提价,如何才能顺利消化汇改风险?根本在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以增强对汇率波动的消解能力。
自央行6月19日宣布推进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由6.8275升至6.7790,上浮485个基点。对于包括光伏组件、玩具、纺织服装等销售主要依赖出口的产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
有光伏企业表示,汇率波动导致公司此前签订的国外订单价格变得不赚钱了,这影响到公司正常订单的签订,公司不得不想方设法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事实上,我国光伏组件出口占到总销售的八九成。此前欧元贬值已给不少企业带来汇兑损失,一旦人民币大幅升值,国内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必然受到挑战。例如对国内的光伏厂商来说,其销售主要以欧元或美元计价,而制造成本以人民币计价,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对其利润率产生负面影响。相反,此次人民币汇改会间接利好国外的光伏产品生产商。
对此,国内有的光伏企业表示不再选择欧元签订订单,有的企业表示将以套保规避风险,有的企业表示可能会试探着酝酿提价来抵消汇改冲击。
人民币升值到底会对光伏出口造成多大的损失?答案还不确定,国外的光伏产品需求对价格的敏感度将直接影响对出口的冲击力。
目前中国光伏电池的年产量已突破200万千瓦(2000兆瓦),占全球产量的40%,为世界第一。中国的光伏产品正在全球光伏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场正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
有乐观人士预计,国外光伏产品需求量还将大幅增长,因此我国汇改因素对于国内光伏企业的影响可能会被淹没在需求的放量提升中;此外,我国光伏组件商平均利润率大约能达到20%以上,因此对这些企业而言,就算汇率损失带来利润率10%的缩水,多数企业仍能够活得不错。
但是,光伏出口形势的良好并不能作为光伏企业忽略汇率风险的借口。在笔者看来,以出口为主的光伏销售本身存在包括国外需求、国外政策等多种风险,其中汇率风险首当其冲,这些因素可能会不断蚕食已有的利润。在国内光伏市场短期难以迅速成长的背景下,国内企业为了保证市场必须主动消化汇率风险。
一方面,可以在技术上提高国内光伏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以品牌优势对冲汇改的不利因素;但另一方面,汇率改革也使得国内光伏生产商有机会获得价格更低廉的原材料,有利于企业压缩成本,企业应借机提升利润水平,增强企业对汇改因素的消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