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品牌的手机都拥有自己的充电器,虽然在前几年信产部用一条规定强制解决了“麻烦”,但目前充电器的接口仍然五花八门,并没有真正降低成本。如今,这个问题再次被汽车消费者提了出来,汽车的消费性部件如雨刷、空滤等能否按统一标准生产并互相通用呢?
消费者:标准化可降低使用成本
让汽车的消费性部件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生产,有着明显的好处:车主的用车成本将大大降低,特别是易损件的标准化。王先生有一辆北斗星,他经常动手为爱车换机油、换空滤等。“如果大家都按照标准来生产的话,对车主就会很方便。比如要换空滤的话随便买一个就能用,剩下的只是在材质和价格之间选择了,用车成本会降低很多。不像现在,只能在配件市场中的少数几个店面去选,不仅担心货不对路,要不就得承受店里保养的高价格。”他说,汽车消费性部件的不通用造成的效果就是强制、限制消费者消费,其实应该像轮胎那样只要规格对了,用什么牌子的轮胎都可以。
厂商:统一有难度,需要逐步进行作为生产厂商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记者采访了一合资品牌的技术人员,他认为这个工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有难度,需要逐步去实施。他说:“设计一辆车,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造型设计。就拿车灯来说吧,内部的光源大家基本上都用的几个厂家的,但造型就要符合各自车辆的总体设计要求,而现在车灯很多都是总成,一换就是一套,怎么去统一。有些部件倒是比较容易统一,比如雨刷这种东西我们也经常自己换,把有骨的换成无骨的,只要大小合适就能用。”他表示,多数品牌因强调的家族特征而限制了有造型作用的零部件的统一化,而不同排量和用途的产品也限制了一些消费性部件的统一。
从事汽车修理的李师傅很幽默地从“心理学”的角度给记者解释了这个问题,他说:“你说有没有通用的东西,我说有,有些车一时间找不到一个小零件,我就找个规格一样的先凑合着用。但你说要让厂家从根子上统一,我觉着有点难。打个比方,有的车子几万块钱,有的车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都有,如果都用一样的消费件,这合适吗?有人乐意,有人肯定不乐意,凭什么我几千万的车要和你几万元的车用一样的东西。买车人的心理上就说不过去,你说厂家会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吗?再说了,专用的东西还能卖上专用的价钱,何乐而不为呢!”
市场:标准化是双赢的合作
目前,国内市场因为竞争的关系,推出新车型的速度大大高于其他一些市场。在新车型的研发中,部分设计人员不是在深入地研究新车型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本企业现有的比较成熟的部件产品,而是直接引进或借鉴国外的成熟车型。直接的结果就是本企业各个部件的新产品品种剧增,使企业又要重新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成本;另一个结果就是,零部件厂的技术人员只能忙于应付新产品的产出和调试,品质自然也不敢说是最好的。这种不统一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售价和出险后的定损标准的不统一,给车主、保险公司等多方面造成麻烦。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 2009年,车市年销量突破1300万辆大关,正式超过美国而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与之伴随而来的,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大汽车厂商为了争夺在华市场份额,纷纷强化其在中国市场的成本控制能力,零部件配套体系将逐步放开,零部件采购慢慢向中国倾斜。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日益兴起,汽车厂商在零部件采购和检验环节出现问题的几率应该会有所降低。
在研发阶段,汽车的各项功能与参数已基本确定,而对汽车品质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将图纸变为现实的制造过程。所谓积土成山,局部影响整体,各个零部件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因此,零部件的采购与检验,成为汽车制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零部件采购向专一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结构特征主要是生产厂家分散落后。整车生产厂既倾向于就地采购或从本集团公司内部采购,又对同一车型的同一种零件实行多家采购方式,借以促进零部件厂家间相互竞争。这样一来,由于各零部件厂生产规模过小,不足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因而使成本增高,而且生产规模过于小将导致无法投入足够资金进行研发。整车生产厂实行多家订购,使零部件厂不能指望获得稳定的订单,也就无法进行充分投资,产品质量因而难以提高。
可喜的是,由于中国市场在全球车市中地位的巨大提升,吸引了不少国外汽车厂商开始考虑将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放开,并与中国本土零部件制造商合作,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可以先从对零部件企业的把关入手,选择知名品牌中得到客户广泛认可的零部件;每年再动态调整零部件采购企业清单,根据前一年的使用情况优胜劣汰;最后,建立零部件质量档案,每月进行例行分析,对出现问题的零部件企业督促其限时整改。
另外,国内一些车企与采购体系相对成熟的欧美、日本车企相比,本土车企的采购成本高、采购流程复杂,为转嫁成本压力,很可能会采取压制供应商成本,这样难免会导致零部件供应商相应地在一定范围内靠降低产品质量来达成压低成本的目的。因此,继续将采购流程和制度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成为保证零部件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零部件检验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有了可靠的零部件供应,接下来的检验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质检是保证产品可靠的重中之重,零部件从供应商到装配车间,只有中间经过层层把关,才能最终确保整车的质量不受影响。只有从操作者层面来控制缺陷的发生,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可靠性。
对零部件的检验,应建立科学化的抽检制度,将质量隐患消除于无形。具体操作可按照小件要抽检,大件入库前则要经过100%检验来进行。对各规格零部件建立备案,并追溯每个零件的原材料提供企业,对其规格、型号等指标进行备案。如果零部件企业中途要更换原材料,则应全部重新检验、考查和登记。
对不同供应商施行相同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借以促进供应商加大产品质量控制的力度。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各个部分、细节进行标准化,而标准化就是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