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大省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关键词 超硬材料|2024-02-22 10:45:28|来源 中国电子报
摘要 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山东将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江苏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期,工业大省犹如“火车头”,牵引着我国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山东将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江苏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期,工业大省犹如“火车头”,牵引着我国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近日,工业大省相继亮出成绩单。2023年,前10大工业省份工业生产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8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江苏、山东的增速超过了7%。

       工信部多次点名工业大省勇挑大梁。进入2024年,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福建、四川等省份全面吹响进军号角,广东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山东设置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的目标,河南预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这些大省正通过创新提升产业能级、“聚链成群”锻造新质生产力、纵深布局融入全球产业链,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示范引领

       全球最高分辨率印刷AMOLED显示、全球首款印刷OLED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在广州科学城的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制造中心,以喷墨打印为核心的印刷显示技术正赋予屏幕无限的想象空间。

       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中国制造的创新体系正加速形成。据了解,全国29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里有5家“落子”广东,数量全国第一。不仅如此,广东在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技术合同成交额三个指标上位居第一,迸发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工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对于工业大省来说,越是承压前行,越需要创新动力来‘解压’。像广东这样的外向型工业大省,要在创新引擎下迸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高技术室主任张于喆告诉记者。

       1月20日,《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该《条例》是地方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性立法。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广东省先行一步,推动制造业不断攀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对记者表示,科技实力较强的省份,应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方面提前布局。

       全球20%的液晶显示屏、50%的光伏玻璃在安徽生产,全国20%的光伏组件、10%的新能源汽车,都是“安徽造”......安徽工业经济规模上实现赶超,新兴产业的崛起当属“首功”。在2024年重点工作中,安徽省提出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特别是把坚持把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引导全省上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下一步,安徽省要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规划和政策体系,在新能源的应用和充换电服务上下功夫。同时,还应支持省内企业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安徽江淮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说。

       锚定一个“新”字,四川提出,将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培育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山东提出,要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建设创投风投服务平台,撬动新兴产业拔节起势。

       各省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重要抓手。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不少工业大省在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传统产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重点技改项目,探索独特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江苏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已经连续九年全国第一,成为业内产业转型升级的灯塔标杆。江苏省今年提出,将持续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推进新型工业化。

       “当前,一些像江苏这样的工业大省的‘智改数转’已经进入深水区,亟需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加强服务能力,发挥数实融合渗透力,推动制造业‘数字换脑’。”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表示。一方面,要适度超前布局,推进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网联”搭网络、供数据,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深度推广应用,为“网联”提供更多更优可“联”的平台,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在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贺东东看来,通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将极大地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和成本。广东已经出台“通用人工智能发展22条”,应鼓励成立AIGC工业应用联合创新中心,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普及推广,让广东加速驶入新型工业化的快车道。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在提升产业能级上作表率

       眼下,山东省胶州市九龙街道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冰箱智能制造(三期)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胶州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周兆和介绍,该生态园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家电、家居、家装产业“三家合一”,正在形成一个世界级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随着产业分工深化,未来产业的竞争已经转向产业链、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产业集群聚集了各种资源和创新主体,不仅能有效发挥协同创新、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形成相伴相随的专业市场,还能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能级。”张于喆指出。

       河南超硬材料生产能力全球第一、起重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速冻食品全国产销量第一……这些“第一”的背后,是河南省重点产业聚“链”成群的优势积累。据统计,河南省重点产业链群产生了全省6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汇聚了70%以上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创造了8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

       多个工业大省在部署2024年工作时,强调在“强群固链”上发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河南提出,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壮大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向下梳理延伸N个专精特新细分领域,持续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山东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行动,到2025年培育3个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世界级集群,培育认定8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集群,积极打造3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省级集群。在现有基础上,山东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将成为更突出特征。

       “集群培育”工作已经连续7年在浙江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等1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高成长性“新星”产业集群。

       “对浙江而言,集群的建设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答出高分的必答题。”浙江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詹敏表示。2023年浙江省工业生产总值近3万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超2.3万亿元,实际增速达到6%,领跑全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工业产业发展快速地从分散向集聚演变、从集聚向集群演变,是必然规律、必然选择和必然结果。”詹敏说。

       浙江产业集群的前身,是过去几十年发展工业经济自发形成的“块状经济”。如今,浙江正在依托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2023年,“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贡献了浙江省规上工业营收的七成,核心区、协同区贡献了投资增量的八成、工业增量的九成。

       江苏同样把“集群培育”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抓手。2023年,江苏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再次稳居全国第一。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标准建设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重点集群,着力构建新型电力装备等世界一流、高端装备等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全国领先的集群方阵;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省级融合集群试点;新创一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引进来、走出去,做中国制造品牌的排头兵

       在福建,ABB电气将在中国增资1亿美元,用于低碳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和产业链低碳赋能;在四川,空中客车首家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在成都双流正式投入运营;在江苏,德国慕贝尔集团签约投资1亿美元,建设绿色新能源汽车港项目......开年以来,外资企业纷纷牵手工业大省,为新型工业化谋“新”逐“绿”。

       一些工业大省,也是开放大省。福建、江苏、广东等工业大省是吸收高质量外资的主战场,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与海外产业链供应链的黏性,让中国制造带动世界制造。

       2024年新年伊始,ABB电气业务全球负责人马腾出差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厦门。“去年我来了三次中国,今年肯定更多,因为中国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紧跟这个市场,不能离开太久。”

       工业大省正在加速打造吸引外资的“强磁场”,吸引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近日出台的《福建省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闽设立研发中心,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外资研发中心承担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安徽提出,将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向海而兴广阔空间,以产业开放为重点,以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为抓手,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不仅能够高质量“引进来”,还要高水平“走出去”。

       近年来“新三样”持续“走俏”海外,背后是中国制造品牌的崛起。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的一年,预计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25年前后,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增长到70%。随着“出海”,中国品牌和技术也日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促进各家车全面提升技术创新、产品革新、品牌竞争力等能力,迎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出海”阶段。

       “中国制造产出已占全球30%,仅靠国内市场无法消纳,所以必须要对外输出优势产能,主动布局全球产业链,带动国内核心器件、材料、装备出口,从输出产品到更多地输出工业能力,在全球市场实现更大价值。”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2023年以来,广东、浙江等省份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压力,但不同行业之间分化显著,部分行业如机械、汽车的出口表现突出。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今年可能还将延续这一趋势,这就要求外向型工业大省和企业主动作为。

       作为拥有覆盖制造业生产前、中、后端的智能制造整厂综合服务能力的机器人行业“领头羊”,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择大胆地以“开拓新赛道”来应对挑战。“以前做外贸就是广撒网,布点多,现在我们发现,在海外市场找到一个细分行业进行深耕,反而能带来更深度的增长。”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总经理陈志强说。

       江苏省将强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有序引导省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优化全球布局,同时推动跨境电商突破提升,支持企业在重点市场、重要节点地区布局海外仓。此外,聚焦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行动,积极排出一批重大项目,研究储备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确保起势见效、取得实效。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