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机电仪表,已从光学仪表过渡到量子仪表,传感技术进入量子化时代。近年来,量子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探测手段,已经被证实在高精度测量、量子计算等发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的杜江峰院士、石发展教授、孔飞特任研究员等人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他们利用单个纳米金刚石内部的氮-空位色心(Nitrogen-Vacancy center, NV center)进行量子传感,成功克服了颗粒随机转动问题,实现在原位条件下探测到溶液中顺磁离子的磁共振谱。该项研究成果以“In situ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using single nanodiamond sensor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引发了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要了解这项技术的创新性,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量子传感技术。
量子传感技术是基于量子态的精细测量。这种技术是利用量子态的特殊性质来提高精度,实现高灵敏度探测。
量子传感技术可以被应用在多个领域,比如磁场探测、重力测量、惯性导航、加速度计、波浪和温度等环境参数的测量等。
在量子传感技术中,NV色心的载体是纳米金刚石,纳米金刚石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高化学稳定性及优异的生物兼容性,因此近年来有不少研究将含有NV色心的荧光纳米金刚石用作细胞内的长寿命荧光标记。由于其灵敏度高、生物兼容性好,有望利用纳米金刚石中的NV色心,实现细胞内的原位磁共振探测。因此,纳米金刚石在量子传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原位条件下探测溶液中顺磁离子的磁共振谱,这项技术的难度非常大。因为顺磁离子的磁共振谱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这个研究团队,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和精湛的实验技巧,利用了纳米金刚石独特的量子特性,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实现了在原位条件下对顺磁离子磁共振谱的精确测量。
这项技术的成功实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这项研究成果今后有可能用于推断氧钒离子所处的局域环境。未来通过改善微波辐射结构效率、提升纳米金刚石性质等方法,将能进一步提升测量速度,并将这一方法推向实际应用。
这项研究成果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在环境监测、能源等领域,这项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这项研究成果,不仅是对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对纳米科技和生物医学领域的一次重要贡献。它标志着中国在量子传感技术领域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在前沿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创新能力。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到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来,推动量子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