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造“硬”冠全球
当今,能源、信息和材料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而其中材料又是一切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无论是计算机芯片还是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品,新材料技术的发展都对这些
相关的学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河南省在新材料的科技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领域内的许多国家级研究中心设在河南省,如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郑州轻金属研究院、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橡胶塑料模具中心等;河南省及中央驻豫单位共有院士6人,其中从事材料领域研究的有4人。另外,河南省是资源大省,在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上无论是储量还是品种在国内均处于领先的地位,加之材料工业的生产与发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为河南省发展材料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发展河南省的新材料工业是具有资源、技术及人才的优势。
2002年1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建立由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葛金刚石城组成的“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国家基地)。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是国内超硬材料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基地,超硬材料行业的8个国家级中心均设在基地内,国家基地首批骨干企业7家,其中5家在郑州高新区发展。2003年12月科技部又批准建立国家863计划成果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化基地。
郑州高新区新材料产业现已形成了以超硬材料骨干企业为龙头,大批中小科技型企业聚集的发展群体,并已形成了集教学、科研、信息、装备、原辅材料、材料合成、制品、计量、标准、检测、贸易等门类齐全、配套完善、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超硬材料产业链。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和火炬计划项目数十项,还有四家企业正在进行股份制改制工作。产业园内的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复合超硬材料生产企业;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立方氮化硼生产基地;郑州生茂实业有限公司及郑州华翔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材料及制品深受市场的欢迎;新建的郑州春巨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将为产业园在新型包装材料方面增添了新的发展活力。
新世纪开始,新材料产业园迎来了新世纪的开门红,大量的高新技术项目入区,如金属及非金属纳米材料、新型陶瓷发光材料、低烟无卤阻燃剂,以及用于黄土高原及大西北沙漠化治理的绿色保、储水材料、高等级公路使用的非金属矿超细粉体改性路用纤维材料、沸石分子筛项目、蒙脱石工业化生产项目。
一些大企业集团也纷纷携带项目进入产业园发展,内蒙古赤峰富龙热力上市集团公司与地矿部综合利用研究所合作,将充分利用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优势,在新材料产业园发展非金属材料项目,拟打算营造非金属产业的旗舰。中国长城铝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河南中南机械厂、中国磨料磨具进出口总公司、河南省鸽瑞复合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禹州市银星磨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已经进入或正在着手进入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发展。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产业园正在与高校、科研单位共同兴建或引入工程技术中心及科研开发中心,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设备的优势,在高新区的产业化环境中与企业实施有效的联合,共同建立“实验室试验——中试——产业化——市场”的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瓶颈问题,为河南省在高新技术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探索一条“政、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
全球二分之一金刚石产自河南
金刚石价格之高足以让许多人亢奋,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以人造金刚石为主的超硬材料领域,河南正在创造辉煌?以河南远发金刚石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原辅料生产企业、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金刚石材料生产企业、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立方氮化硼企业、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制品企业等组成的产业集群,金刚石及原辅材料、金刚石材料、立方氮化硼单晶、金刚石微粉、制品专用设备和标准检测仪器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分别在30%、40%、80%、60%、80%、和90%以上。
更有部分企业在该领域内达到国际领先规模。如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金刚石产量为全球第三,2002年完成销售收入14亿元。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立方氮化硼第二大生产企业,80%产品出口欧美等国。河南亚龙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金刚石微粉专业生产企业,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在超硬材料相关领域,该省正崛起一批在全球市场享有重大话语权的企业群。
郑州新材料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包万民透露:“在目前全球一年30多亿克拉人造金刚石中,有一半左右产自河南。”
而且,目前在超硬材料的两个分支——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的全球市场上,富耐克、黄河旋风们正在不断攻城拔寨,国际对手们不断地丢盔弃甲。今年年初的时候,日本、美国两家竞争对手因为不敌河南企业,黯然退出金刚石行业,就连金刚石第二大厂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也开始剥离超硬材料分公司,退出该行业。
科研基地决定产业高度
“在中原大地上有这么一个亮点。”2003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河南视察时评价黄河集团的一句话,完全可以用来评价河南超硬材料的行业地位。2004年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的2.8%。
亮点是如何点亮?金字塔是如何造就的呢?
“郑州在产、学、研结合上有独特优势,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应该是超硬材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河南工业大学王秦生教授分析说。河南工业大学是国内高校唯一设立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的学校。该校自1987年设立该专业以来,每年向超硬材料行业输入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许多如今已成为行业内技术骨干。学校还拥有国内惟一一所磨料磨具工业专业。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简称三磨所)更曾经是超硬材料研究的黄埔军校,是国内该行业领域的发源地和研发中心。1963年,中国第一颗人造造金刚石就诞生于此。在郑州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内,专业技术人员已超过20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研究人员有500多人。目前,在基地内三磨所、工业高专和骨干企业技术研究力量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基本构造起来,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各方联合承担。工业高专作为超硬材料的教学基地和人才基地,和三磨所一起成为我省超硬材料研发的发动机。
郑州机械研究所已经在高新区征用180余亩用地,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该所设有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在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齿轮传动、机械制造工艺、精密成形(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焊接设备及材料等领域形成系列的研发与加工体系。2004年预计销售额3亿人民币。目前以该所的先进制造技术为依托,培育出一批中小新材料产业群体如郑州海特模具有限公司、机科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发挥郑州机械所在材料领域的综合优势,建设郑州机械研究所工业园,定能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使该区在金属材料加工、基础工艺和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专业的综合优势。
2004年10月进区的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是我国金属制品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全院现有4个研究所,分别是设计研究所、设备研究所、特殊异型材研究所和精密材料研究所;该领域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中心和检测中心均在此挂牌,该院科技力量雄厚,科研工作涉及20多个学科。近年来金属制品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主要产品为钢丝、不锈钢丝和不锈钢丝绳。其中汽车悬架簧专用钢丝为99年国家级新产品,省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轿车专用气门钢丝为国家2000年863科技成果;各种异型钢丝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年产量5000吨,产值6000万多元。2004年该院实现销售收入1、9亿。
1995年入区的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国专门从事精密冷轧带钢成套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主导产品为XGK系列高精度精密冷轧带钢成套设备;先后建成XGK—LD成套设备生产线5条,其中XGK—LD800生产线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鉴于XGK型轧机突破了传统多辊轧机的结构受力原理,结构合理,轧制运行稳定,产品精度高、板形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30%。2000年,省科委又将此列入省火炬计划予以大力支持。预计到2010年,国内需XGK—LD轧机成套设备300台套,用于改造现有带钢生产企业或新建带钢生产企业。项目实施完成后,轧机年销售收入18000万元,年创汇600万美元,年交税1759万元,净利润2899万元。
还有河南卡斯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华晶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河南银湖铝业有限公司、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强势企业的加盟,使郑州高新区超硬材料产业风生水起。
产业集聚企业之间形成的相互支撑作用,加上郑州在超硬材料生产技术、采购、销售等人才培养、企业经营上形成整体性高度等对河南超硬材料行业崛起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太阳背后的黑子
灿烂炽热如太阳者,都有黑子现象出现。在貌似辉煌成绩面前,河南或都郑州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比起广州、湖南、江苏等省份,近几年来,其实我们还在退步。郑州这边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消退,郑州作为行业核心地的独特优势在不断面临挑战。”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建民直言不讳,“不过,我们会充分利用好国家级超硬材料基地这一品牌,整合资源,聚集产业,打出我们的威风。”
无论是作为学者的王秦生教授,还是作为政府官员的李建民主任,对于郑州的超硬材料的前途都带有一丝担忧。这种担忧首先来自于对郑州三磨所在国内行业中的核心前景的担忧。据介绍,目前超硬材料研究单位国内主要有3家,分别是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桂林的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郑州三磨所。三磨所曾经是超硬材料的发源地和惟一的核心研究单位,但是现在其余两家都已经成为国家级研究中心,三磨所在行业里的科研领头地位已经不复当年。吉林大学的实验室虽然曾经注重物理理论研究,跟产业化有一段距离,但如今已经开始扭转这种倾向,许多企业争相与它进行联合科研攻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三磨所科研攻关根源在于科研院所体制上。作为科研单位的三磨所没有及时成长为科研产业联合体,虽然后来开发了产业基地,但是为时已晚。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把自我产业作大,而技术却通过各种途径流出,科研人才也不断流失。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工业高专身上。河南工业大学作为开办相关专业16年的学校,对超硬材料行业的研究不能说不深,但是该学校开发超硬材料制品的校办工厂至今仍然只是王教授口中的“小企业”。而远在湖南的矿冶研究院在研究方向上只和超硬材料“沾点边”,其旗下企业金瑞科技却已经成为超硬材料领域黄河旋风后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郑州在超硬材料的另一个忧患就存在于超硬材料制品领域。超硬材料作为一个行业,其最大价值环节不在于金刚石材料、不在于原辅材料,更不是标准检测工具业,而在于价值含量最大的金刚石制品和立方氮化硼制品领域。1克拉人造金刚石和1克拉金刚石制成品如砂轮、钻头等,在国外制品与材料的价值比往往在20:1左右,在国内也达到5:1。就在这个市场容量最为巨大的领域内,河南企业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广东、石家庄各有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5亿元以上,江苏也有几家企业在制品出口上风风火火,但是在河南,举目四望,只有不太成气候的中小企业。
打造超硬材料大市场
“我们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正在争取建设一个超硬材料市场,成为全国性超硬材料集散中心,加上网上交易,用市场来推动郑州超硬材料的发展,政府通过市场来对产业发展强化引导作用。”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建民透露。经过近几年的聚集和培植,郑州高新区新材料产业的优势渐渐凸显,已经和正在进区建设的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金属制品研究院及高新区周边地区的郑州磨具磨料磨削研究所、郑州轻金属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新材料领域具有很强研发能力,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另外,郑州市在磨料磨具等非金属材料;铝、镁合金及金属制品等传统材料领域也有较强的技术、人才基础。
目前,高新区内已形成了以超硬材料及制品、金属材料及制品(包括镁合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材料及制品(包括精密陶瓷及制品)、包装材料、化工材料、电子材料等产业领域为特征的产业发展群体,共有材料生产研发企业6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9家。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新材料已成为高新区的支柱产业。截止2004年底,高新区新材料企业共承担国家、地方科技项目百余项。
据介绍,超硬材料制品跟销售市场联系比产业链其余环节更加紧密,广东、江苏两个省超硬材料制品的应用市场比河南要大得多,这也是郑州在制品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关专家也认为,河南在缺乏广阔的省内应用市场时,以市场建设来带动制品产业发展,应该是个相当不错的设想。
据王秦生教授介绍,目前郑州有包括华晶、远发等超硬材料行业企业在内的许多企业正在计划进军制品业,因为制品应用分许多方面,各家企业只能从一种或者几种制品产品着手。王教授建议郑州企业要想独战鏖头,必须引入国际领头企业的技术、资金,让郑州的成本优势来顺势承接国际企业的产业转移。在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材料领域已经有先例,国际巨头往往会因为考虑成本选择和中国企业合作,目前已经有不少外国公司正在国内逡巡、搜索合作对象。
在河南省“十一五”计划中,超硬材料被摆放在支柱产业新材料领域的第一位,而全国性超硬材料业“十一五”计划和20102020年中长期远景规划也是由河南方面起草。在如此强大的政策力度下,中原金字塔群没理由不更加熠熠生辉!